婴宁讲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婴宁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宁讲义.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婴宁讲义第一节课:背景介绍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从蒲松龄的画像说起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到蒲家庄面对74岁的蒲松龄绘制了一副画像,画像为工笔彩色绢本,高258厘米,阔69厘米,。虽历经240多年,但保存完整,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此画像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1954年,捐献给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揭裱修补。 画像:蒲松龄穿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拈须,端庄椅座。上方有其亲笔题跋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
2、” 又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用投影仪请同学仔细观看蒲松龄画像,阅读蒲松龄自题的两段文字,并思考几个问题: 蒲松龄74岁时的画像所表现的神态,能透露蒲松龄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是略显拘谨严肃,还是倜傥风流,还是 为什么蒲松龄自题:“作世俗装,实非本意”,那么蒲松龄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什么恐怕后世人笑话他,我们就是蒲松龄“百世后”的人,我们“怪笑”他了吗?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蒙古族。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蒲松龄自幼聪慧,跟学识渊博的父亲读书学习。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夺得第一名,取中秀
3、才。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他赞赏蒲松龄的文章,夸他“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是蒲松龄追求功名前程,却没能如愿,屡次参加乡试,均没考中。 且看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
4、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 课堂链接:蒲松龄与清代科举 蒲松龄一生参加了8次科举考试,到72岁才得了一个贡生,始终没能通过乡试,当上举人。清代开国后,在顺治二年开始用八股文取士来笼络读书人,其制大致与明相同。清代科举有常科、特科和武科、翻译科。特科由皇帝下令征求,通常针对明末的一些名流或学养很高的遗老,比如钱谦益就应过“博学鸿词科”。一般所说的科举,就是常科,即常规科举考试,考试程序大致是这样的: 童试:每年由县、府、院进行甄选考试,取录者俗称秀才,是进入士林之始。 乡试:每三年一次,秀才须赴省城应考,及格者称举人。 会试:由礼部
5、主持,中试者称贡士。 殿试:贡士在宫中保和殿由皇帝亲试,取录者称进士,分为三等:分别赐进士及第(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 朝考:由雍正时起,进士在殿试后,再经过朝考,考论及疏策,最后才授官。 自古文章欺富贵。 蒲松龄一生没通过举人考试,始终是个贡生。其中两次,因为考试“越幅”犯规没考上,“越幅”超过答题纸,写太多了,由此也可见蒲松龄笃厚热诚的一面。蒲松龄科举失败的一生,可以说有科举制度不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全是。因为有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目标和价值的人。至于科举是否合理,我们暂且不论。蒲松龄本人,科举的艰辛路途,能否说明蒲松龄本人的一些个性问题呢? 一个没有获得世俗考核标准的人,
6、写出一部不朽的著作,而那些获得功名的人,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呢?红楼梦的大成就,其实与曹雪芹“无才补天”,失去科举入仕的机会有关。自古文章欺富贵,由此可见。 蒲松龄除了聊斋志异,还有其他很多文学成就。比如聊斋俚曲集、聊斋戏、聊斋词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等。右图为聊斋志异手稿。(右图为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 18岁时,蒲松龄与刘氏结婚,刘氏勤劳善良,温厚朴实,又善于料理家务,在家境贫寒、生活穷困之时,给他以很大支持。31岁时,同乡进士孙蕙做了江苏省宝应县县令,邀请蒲松龄到县衙做幕友。蒲松龄别妻离子,背井离乡,来到宝应。为孙蕙起草呈文、文告、书信,随他视察民情,迎来送往,应付上司。耳闻目睹了老百姓饥寒交
7、迫、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社会黑暗。一年后,蒲松龄回到老家。在科举考试、谋求仕途中,蒲松龄屡屡受挫,又因生活所迫,他只好到本县毕家作塾师。从此,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到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 课堂链接:风水与蒲松龄的命运 蒲松龄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据说与他家的风水有重大关系。蒲松龄故居,坐北向南偏西,因大地势原因,形成了蒲松龄故居北低南高,东高西低。风水学有所谓:“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后低前高,一生奔逃”之忌,昏迷并非病态,而是指奔波劳禄,背井离乡。这虽然有迷信之嫌,但可以聊作参考。 2、从“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说起
8、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曾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谈人鬼。”干宝,搜神记作者,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志怪小说家。蒲松龄,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从魏晋到明清,文言志怪小说的脉络,绵延不绝。 课堂链接:简要介绍文言志怪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讲义略)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
9、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
10、,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 第二、三节课:课文精读 二、婴宁精读 1、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 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吴生、婢女小荣、鬼母秦氏,姓吴,嫁给秦姓男
11、人,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王子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氏所养。 2、小说的几条线索 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鬼母乃小说情节的枢机) 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 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 3、值得注意的字词 女过去数武 如其未字 但得痊瘳 吴绐之曰 吴锐身自任而去 肃客入舍 甫坐 年来以家窭贫 渠母改醮 阴捘其腕 葭莩之情 周遮乃尔 就便执柯 爇火烛窥 稔知其笃行士 舆榇而往 舁归 岁值寒食(附: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与演变) 4、阅读中提示及阅读后认真思考的问题 蒲松龄所说“我婴宁”,说明什么? 蒲松龄说婴
12、宁是“隐于笑者”,结合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首,谈谈“隐于笑”、“隐于山林”、“隐于市”的含义与区别。 婴宁的笑,从“笑容可掬”,到“笑辄不辍”,再到“矢复不笑”,说明什么,作者有何意旨? 婴宁采花,导致西邻子死亡,学界向来对婴宁这个“行径”颇有争议,有的甚至以为婴宁“太过分”,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如何据此看待婴宁? 第四节课:视频赏析与评议三、电视剧聊斋志异之婴宁片断播放 观看完毕后,指出其中的改编部分,并就改编得失加以评论。 采用方式:看完电视剧,思考5分钟,然后请同学主动站起来,就改编得失发表意见,每个发表意见的同学,平时成绩加5分。如没有同学主动发言,则点名,表达优秀
13、者,平时成绩加5分。: 问答题: 1、在婴宁篇中的最后一段,蒲松龄曰:“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请问你如何理解“隐于笑者”。 2、婴宁树上摘花,导致想与之幽会的西邻子死亡,请问你如何看待此事? 1.重点掌握女主人公婴宁的性格特征。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抓住婴宁的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
14、、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由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无时无地地笑,千姿百态的笑;深层意义:表现了主人公痴憨,不解人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自然天性是婴宁的主要性格特征。在婴宁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颂与向往。2.掌握婴宁性格转化的轨迹变化,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人类困境的思想。婴宁性格是有变化的: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的外在变化三部曲,实际表现了婴宁思想的变化,由自然天性的性格变成顺应社会礼法,受到世俗的污染。表现了婴宁从深山投身到人间,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必须受到的改变。婴宁性格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永远需要协调,并为之付出代价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
15、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冲突。3.掌握小说的结构。小说结构表现为双层性。表层结构:王子服遇美,思美,寻美,娶美。内层结构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重重偶然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了完成托养狐女的义务而有意的安排,是她精心策划的一部戏剧。4.如何理解小说中婴宁是“隐于笑者”的?“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婴宁表面上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表明了她是
16、一个痴憨,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太真烂漫,把生活看成是欢乐的女孩子。这是表面现象。而内心深处,婴宁还有精明的一面,笑是她应付生活,探讨人生,取得胜利的手段。这可以从她结婚后想要迁母之坟看出。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5.掌握本文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衬托女主人公的性格。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美丽,作品多次描写优美的环境,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来衬托婴宁活泼灵秀、纯真烂漫、孩子般无邪的内心世界。王
17、子服因不得吴生消息,怀梅袖中,负气自往,但望南山行去,但见山中之美景:用“丝柳、桃杏、修竹、野鸟”修雅茅屋,描写出一个与世隔绝、幽深寂静、纯洁优美的世界,衬托出婴宁纯真烂漫、不拘礼节的性格;婴宁生父是人,母亲是狐,长期由鬼母抚养,脱离人世间。但是,一旦走入人世,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受一番洗礼,象征人类永远无法解脱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6.掌握描写刻画婴宁的侧面描写的手法。小说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
18、,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这些虽带有夸张的色彩,但也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中,真实地从侧面写出他对婴宁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为了找到他的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王子服不顾千山万水,只身前往山中寻找心上人。当他在园亭中发现婴宁时“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
19、渴”。这样充分写出了王子服对婴宁的一片痴情。这样通过以虚写实,虚实相衬,既间接地写出婴宁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7.掌握本文中“花”的类比意义。描写花实际是为了写人。“爱花”是婴宁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同时,“花”还映衬着她的美貌。8.把婴宁描写成狐女的原因。1.在封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美好理想,可以借助狐女来表达;2.运用神话描写,增加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王子服,是莒县罗店人。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非常聪明,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母亲十
20、分疼爱他,平时不许他到荒郊野外去游玩。和萧家的女儿订了婚,还没嫁过来姑娘就去世了,所以他还没有娶亲。正值上元节这天,舅舅的儿子吴生邀他一块出去游览。刚到村外,舅舅家里来了个仆人,把吴生叫走了。王子服看见游玩的女子很多,便乘着兴致独自游逛。有个姑娘带着婢女,手里捏着一枝梅花,容貌绝世,笑容满面。王生看得目不转睛,竟然忘记了男女间的避讳。姑娘走过去几步,回头对婢女说:“这小伙子两眼发光,像个贼!”将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径自走了。王生捡起那枝花,心里十分怅惘,像丢了魂似的,闷闷不乐地走回来。到了家,把梅花藏在枕头底下,耷拉着头躺下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母亲很是担忧,请人祭祀求神,驱邪赶鬼,他的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