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doc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知识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湖心亭看雪知识点【精品文档】第 4 页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一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俱:都。绝:消失。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余:我 。拏:划船。拥:围着
2、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雾凇:雾气遇冷时在树木上凝成的冰花。沆砀:雾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 惟:只有。 痕:痕迹。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把船比喻成小草; 粒:米粒,把舟中人比喻成米粒. 而已:罢了。 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勉强、尽力 白:酒杯 客此:在此地客居及:到了的时候 喃喃:象声词 低语声。相公:对文人的称呼 痴:执着、过度迷恋二: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时分,我划着一条小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雾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
3、然一体,天上和地上全都是白色。湖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长堤如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黑点,以及我的小舟如同一片草叶,船上两三个人好像米粒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火温酒。炉子上的水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问他们的姓氏,说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念叨:“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三、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四:简答题1.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
4、头,表明了什么?答: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这仍是大明的天下,其中深喻对故国的怀念。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路无行人,天下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湖中人鸟声俱绝”分析句子中“绝”字的妙处?答: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5.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一
5、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抒发了作者高雅脱俗,清高自赏的感情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7.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答:以小衬大。“一点”、 “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8.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 答: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