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精品文档】第 17 页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反复朗读,细心体会文言文叙事的简洁美,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结合课文注释,能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还比较欠缺。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理解烛之武的退敌策略;2、 过
2、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四、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虚词的用法;五、 教学难点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策略六、 教学过程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1分钟) 1955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冲破了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的美国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二) 课文出处相关介绍(3分钟) 烛之武退秦师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
3、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编年史,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左传传文比左氏春秋经文多出11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三) 题解(2分钟) 文章的的标题是烛之武退秦师,请一位同学告诉老师,你从标题中获知了哪些信息。烛之武使秦国退兵(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由地朗读课文,将不懂得字词用笔勾画出来。(5分钟)(五) 听示范朗读,把握句子
4、节奏(3分钟) 要求,用手中的笔根据听到的音频划分句子节奏(六) 精读课文,分析理解(30分钟)(1) 根据自己所划分的节奏,全班齐读课文,并思考,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烛之武劝退秦师(2) 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晋侯、秦伯围郑。(3)晋侯、秦伯为什么要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字词落实:【以】连词,因为 【且】并且 【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文意疏通:(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落实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4) 秦、晋是如何围郑的?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字词落实:【军】
5、名词作动词,驻军 文意疏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句式落实:【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5) 这个时候郑国的形式如何?国危矣(6) 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岁然没有正面解决郑国的危机,却向郑伯除了一个主意,正是这个主意,化解了郑国的军事危机。他就是佚之狐。他给郑伯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字词落实:【言】说 【于】介词,对,向 【若】倘使,假若 文意疏通: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句式落实:【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师必退】省略句(7)
6、 烛之武是怎么回答郑伯的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字词落实:【辞】推辞 【之】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犹】尚且 【无】否定副词,不 【已】同“矣” 文意疏通: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8) 请同学们揣测烛之武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委屈 埋怨 骄傲(9) 面对烛之武的毫不留情的拒绝,郑伯很尴尬,为了国家的安全,他又是怎样做的?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字词落实:【而】表示顺承 【过】错 【然】然而 【焉】语气词,表示陈述 文意疏通: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7、,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句式落实:【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10) 烛之武最后的决定是什么?许之字词落实:【许】答应文意疏通:烛之武最后答应了郑文公句式落实:【许之】省略句(11) 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烛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12)全班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故事的前因形成完整的印象。(六) 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半部分,了解了退秦师的缘由是因为,秦晋围郑。佚之狐在危难之际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经过郑伯的劝说,烛之武答应了郑伯的请求。事情究竟怎样发
8、展,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第二课时(一) 复习巩固(1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半部分,理清了故事起因,是由于秦晋围郑,国家危在旦夕,这时候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说他能化解国家的危机。烛之武一开始由于委屈和不满郑伯早先不重用自己,但在郑伯的赔礼致歉,并言明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厉害关系之后,烛之武答应了郑伯的秦王,去见秦王,劝秦王退兵。(二) 引进新课(1分钟) 烛之武究竟是怎样劝说秦王退兵的呢?最后他成功地说服了秦王吗?这节课我们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学习理解烛之武到底使用了什么良策,说服秦王的。(三) 新课学习(30分钟)(1) 全班齐读课文,仔细体会烛之武的说辞。并思考烛
9、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2)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烛之武答应见秦伯,那么他是怎样去见秦伯的?夜缒而出,见秦伯字词落实:【缒】用绳子拴着人(物)往下送 【而】表示修饰文意疏通: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句式落实:【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句(3) 见到秦王,烛之武对秦王说了什么话?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之厚,君之薄。若舍郑以为,之往来,其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
10、 烛之武的这一番话,可不是随口而出,而是有周密的安排,首先我们看烛之武见到秦王说的第一二句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字词落实:【既】已经 【若】假如 【亡】使.灭亡【敢】怎敢 【以】 介词,拿,用 【执事】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文意疏通: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句式落实:【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宾短语后置(5) 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的言辞是非常的谦卑的,他是畏惧秦王吗?烛之武之所以如此言辞卑微,尊秦贬郑,一方面使秦王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保护了秦王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引起对方好感,
11、为自己赢的说话的机会。(6) 烛之武究竟有没有赢得说话的机会?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展开他的说辞的。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字词落实:【越】跨越 【以1、2】连词 ,表顺承 【焉】疑问副词,为什么 【以】来【之】主谓之间文意疏通: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7) 烛之武通过把秦国和邻国对立起来分析,阐明了厉害关系,从这个角度来劝说秦王,虽然此时的的秦王没有说话,但我们可以推测,他一定是认可烛之武的分析。在阐明厉害关系之后,烛之武又是怎样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武退秦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