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表格版59).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表格版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表格版59).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王 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具准备1、优秀资料若干。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谈话导入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
2、,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等)2、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3、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二、指导 观察,适当讲解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1)
3、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
4、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4、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学生畅谈学习收获。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观摩收集的资料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
5、。(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1、指导学生先看:(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 人们正在干什么?(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齐读“不懂
6、就问”。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二、组织讨论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 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留心处处皆学问。使学生懂
7、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三、发出号召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1、 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
8、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1、学生看地图,了解长江的具体位置及流经区域。2、学生谈谈自己对长江的了解。3、听音乐长江之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长江的概况。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1、学生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2、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学,提高自学能力,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乳汁 哺 挽 涤 埃 灌溉2、指导写
9、字。乳:左右基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通过进行书写练习达到字词的巩固。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听写生字词教师为学生听写词语学生学生听写词语旨在对字词的巩固二、指名朗读课文1、教师指明学生朗读。2、齐读。1、学生单读。2、学生齐读。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长江的宏伟,磅礴。三、精读训练1、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2、精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
10、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5、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6、精读第2节。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7、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8、指导朗读第2节。9、指导背诵第2节1、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2、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3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5、齐读第1节。6、听录音,思考7、交流:(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11、?8、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深入感受到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1、学生讨论、交流。2、练习朗读。3、学唱歌曲。旨在深化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热爱祖国,依恋母亲的感情。板书设计长江之歌赞美无穷的源泉 热爱依恋母亲的情怀 反思:学生的朗读重在指导和范读,但更需要学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那样读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真情实感。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唱歌曲,个个都很认真,气氛
12、活跃。2、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聂荣臻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的品质。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2、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13、?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二、初读指导1、默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1)出示词语: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残忍:狠毒
14、。惊恐:惊慌恐惧。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1、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学生读生字、词语。3、齐读生字词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孤女。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
15、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作业练习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进行练习。进行书写练习;朗读课文。(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复习1、听写字词。2、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学生交流回答对旧知识的巩固二、精读训练1、理解课文第一段。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2、理解课文第二段。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3、理解第3自然段4、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
16、军的音容举止的?5、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6、小结第二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7、理解课文第三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从这件事看出聂荣臻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8、理解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9、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10、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11、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
17、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后交流2、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4、齐读第二段5、学生讨论交流6、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学生交流7、分组讨论8、学生齐读第三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聂将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为理解“中日友谊的使者”“活菩萨”做准备。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第3自然段。学生读背课文提高朗读课文的能力。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
18、、复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名背诵第3自然段。学生读背温故知新二、继续精读训练1、理解第四段。2、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3、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4、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1、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交流。2、学生结合聂将军所说的两句话分组讨论交流。3、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感受聂将军的人格魅力。三、完成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讨论交流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知识要点。板书设计 2、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国际主义精神中日友谊的使者反思:结合全文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
19、友谊的使者”,学生的意见比较统一,但基础是要理解课文中聂荣臻所说的两句话。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揭示课题导入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介绍(聂耳、冼星海等)2、“我”不在祖国,但
20、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通过一系列学生的自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有问而学。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3、指导分段1、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2、学生交流词语意思。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第十 一册 教案 全集 表格 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