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
《最新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伴你教品德与社会我长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二)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
2、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
3、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实施过程(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1.教师播放录音。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
4、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2.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2. 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5、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1.教师提出问题。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
6、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四)我的心里话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伴你教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抚育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二)教师准备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
7、身体会。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实施过程伴你教品德与社会我懂事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二)教师准备邀请学生家长
8、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长大后的变化。接着,通过乐乐的感想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导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一说心里话,并说一说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最后,通过教师、家长、听课教师的评价来揭示课题,以达到情感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完成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
9、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二)引导对比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3.教师小结。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三)交流感悟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
10、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
11、作的辛劳。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四)采访父母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
12、和同学说吗?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五)全课总结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3.教师总结。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六)布置作业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2.落实计划
13、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伴你教品德与社会家里的文明礼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教师准备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
14、象的结论。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的行为表现。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么不同。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明公约。实施过程(一)调查和统计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A.向父母说“再见”;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A.敲
15、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A.等妈妈起吃;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二)讨论和探究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
16、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三)体验和感受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
17、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
18、。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四)讨论和总结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生:温暖的家庭从文明礼貌做起。(五)讨论和设计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
19、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伴你教品德与社会居家生活讲节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二)教师准备我校所在的大连市中山区山屏街附近有一所军队干休所,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在课前我做了以下工作:1.与干休所联系,带领学生到干休所调查访问,参观干休所展览室。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与老人们座谈。3.自制幻灯片
20、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布置调查采访任务,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调查,并做好记录。第二课时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召开“节约与攀比”小型讨论会。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二)调查访问过程1.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活动室,听取姚老(78岁)、
21、王老(81岁)的报告。在做报告的过程中,姚老脱去了外衣,露出至今仍穿着的、打着补丁的衬衣。生:老爷爷,现在您穿的衬衣,在我家早当抹布用了。生:您家没钱吧?从大多数学生的眼神里,我发现学生对眼前看到的情况不理解。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王老、姚老的情况:王老就任过晋冀鲁边区抗日一营营长、华北野战军某部司令,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离休后来到大连;姚老曾任满蒙抗日联军兵团参谋、东北野战军某纵队政委,解放后在东北局任职,离休后来到大连。他们都在20 世纪30年代参加了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奋斗了几十年,他们都有60多年的军龄,是军级以上的干部,每月的离休金有3000多元
22、,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勤俭的作风,将节省下来的离休金用于对子女的教育和对希望工程的捐助。王老:(语重心长地)孩子们,知道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来历吗?生:纺织厂做的。生: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姚老: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下一代不再挨饿受冻。听说你们当中有些同学有浪费、攀比的现象出现,你们认为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有的默默无语,有的惭愧地低下了头看得出来,学生大都被老人们勤俭的作风、高尚的精神境界所感动。2. 参观展览室。我们参观的干休所展览室的陈设很简单,除了玻璃罩下的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图片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被眼前的一件件、一幅幅展品及图片惊呆了。“这样的衣服也能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三年级 品德 社会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