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精品文档】第 14 页第十七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1)含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继续)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
2、传播媒介和社区等。(4)意义: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因此是社会良心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一) 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个人生来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他没有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但同时人又必须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是一个人造的世界,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因此,个人只有接受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同时参与创造社会;而社会也必须由经过社会化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组成,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 1.从个人方面分析 A.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B.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A.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
4、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B.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C.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3)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社会学对于社会化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角度,即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1.从文化角度对社会化的研究,把社会化看做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这种角度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学的文化学派。2.从个性发展角度对社会化的研究,认为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具有个性的人。这个角度受到心理学的影响,属于社会
5、心理学的立场3.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社会化,就是重视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角色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同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系和发展社会结构。随着广义社会化研究的开展,以上三种研究角度有走向融合的趋势。(4)社会化类型:1.初始社会化初级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6、。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指一种在过程中学习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的社会化形式。预期社会化大量发生在青年时期。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为基础上,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亦称继续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5.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二)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其内容也无法被接受,个体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由生物进化和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
7、类独有的财富,正是这种在容量和结构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大脑,使得人类具备了接受社会化的一切潜能。这些潜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具有思维能力人类不仅具有一般的生物本能,而且作为高度发展的有机体,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大脑的思维能力是人能接受社会化的主要生理条件之一。 (2)人具有语言能力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维的外部表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借助语言文字学习知识,传达信息,交流思想,借助语言与他人沟通合作,参与社会生活。 (3)人具有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上,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动物的学习只限于感性领域,只能模仿不能创新。而人能在感性经验和抽象思维两个领域内进行
8、学习,把外界的信息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技能,并在有目的的学习基础上不断创新。 (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从婴幼儿到青少年阶段,有一个较长的生理上不能自理、智力上尚未成熟、生活上不能独立的时期,必须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这一方面决定了个人自出生以来就必须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学习社会文化,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也使得个体接受全面、复杂的社会化成为可能。此外,由于长期不得不依赖他人,所以可以培养个体的权威意识,这种意识也是顺利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三)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
9、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1)家庭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培养了儿童的感情和爱,并且借助于父母的权威,使得早期社会化非常有效。 (2)学校 随着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学校和教师的影响逐渐成为他们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它为学生接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学生在这里将面对次级群体中的权威,遵守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并学会过一种群体生活。(3)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工作单位中,个人学习职业规范和职业技
10、能,学会扮演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角色,掌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同时,工作单位也提供了一个检验家庭和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4)同龄群体所谓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它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龄群体中的规范和价值往往成为个人的重要参照系。在同龄群体中,个人学会平等地与他人交往,学会扮演多种角色,并培养独立精神。同龄群体是个人认识、了解和适应社会的重要渠道。(5)大众传播媒介所谓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等。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
11、媒介日益发达,它在向人们宣传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着人们的社会态度、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6)社区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它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在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许多方面,增进个人对于社会的了解,促进个性的成长。(四) 社会化的意义由于社会化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社会结构的维系和发展,不言而喻,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没有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
12、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因此是社会良心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一、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学会理解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并按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能力)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人格形成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行的
13、因素)4.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回应)(2)生命历程理论: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3)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初始社会化2.青年期,预期社会化,“自我认同”问题(埃里克森)3.成年期,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4.老年期,“59岁现象”(4)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青少年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关系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上一代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传达给下代,显著后果,
14、反社会人格) 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使个体处于不利地位,如户籍)3.代差(社会的不同世代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间出现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A.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B.在作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C.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反应。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A.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
15、部分。“主我”是能动的部分,为人格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觉得行为的能力。 B.米德将社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B1.模仿阶段: 简单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自我意识很弱。B2.嬉戏阶段: 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B3.博弈阶段: “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人格形成中的生物因素,“无意识”驱动人格发展)A.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A1.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A2.自我遵循的是现实的原则;A3.超我遵循的是完美的原则;B.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
16、时期B1.口腔期(0岁1岁)B2.肛门期(1岁3岁)B3.性器期(3岁6岁)B4.潜伏期(7岁青春期)B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人格在前三个时期已经确定。4.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社会环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A.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B.自主与羞怯(幼儿时期,2岁3岁)C.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D.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E.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F.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G.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H.完善与绝望
17、(成熟期或老年期)(2)生命历程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之间的关系时,有以下四个要点: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初始社会化(2)青年期,预期社会化,“自我认同”问题(埃里克森)(3)成年期,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4)老年期,“59岁现象”(三)社会化过程划分要点(1) 年限或时间界限。(2) 不同年龄段上的人具有的个性发展或心理发展特征。(3) 不同阶段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4)
18、 为达到不同阶段的社会化目标所采用或接受的方式方法。(5) 不同阶段,社会化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或承担者。(6)在社会化的每个阶段,实际上都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或是正常的发展,或是非正常的发展。(四)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给社会化造成重大影响的关键在于,转型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从而妨碍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导致各种社会化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阶段,
19、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很大影响。而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变化,导致了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早期社会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社会化主体不成熟,二是社会化执行者的多样性。这样就要求,一方面社会能够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社会应当提供令人信服的权威形象。但是,在社会转型期,这两点都很难做到,以至于早期社会化的主体无所适从,只好凭感觉和好奇心行事,造成角色冲突,无法实现自我认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走出早期社会化的困境。(2)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社会失范指社会规范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的模糊、混乱和趋于多元化的现象。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分化与整合不能完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社会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