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2013.doc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20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2013.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液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存在五种间隙,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 液体表面能的产生原因。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促成液体的最小表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
2、要反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做功,从而增加分子的位能,这种位能就是液体的表面能。3. 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此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其它组元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液体外部组元在液体表面的吸附,液体表面张力大小主要受物质本身结构、所接触的介质和温度的影响。 (1)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
3、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越大,表面张力越大。具有金属键原子结合的物质的表面张力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子键结合的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 (2)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高,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反之,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 (3
4、)液体的表面张力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液体的密度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吸引力减弱,导致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降。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 0(1T/Tc)n式中T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0为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 举例: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随温度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内部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水中内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吸引力降低;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蒸汽压提高,气相中的分子对水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增大。)4. 固体表面能的影响因素。影响固体表面能的主要因素有:固体
5、原子间的结合能、固体表面原子的晶面取向和温度。 (1)由于表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成固体新表面所消耗的断键功,因此原子间的结合能越高,断开相同结合键需要消耗的能量越高,所形成的固体表面能越高。(2)由于固体晶体结构是各向异性的,不同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不同,所以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不同,导致所形成的表面能不同。一般来说,固体表面原子面密度越高,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越小,表面能越低。(3)与液体一样,固体的表面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且固体表面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大于液体。5. 计算并讨论立方晶系(100)、(110)和(111)面的表面能大小。 采用“近
6、邻断键模型”来计算固体晶体的表面能。假设:第一,每个原子只与其最近邻的原子成键(最近邻原子数即为该晶体结构的配位数),并且只考虑最近邻原子间的结合能;第二,原子间的结合能不随温度变化。 对于具有任意晶体结构的固态晶体,某一晶面hkl的表面能(Shkl)可以用下式计算:Shkl = NhklZ(Ua/2) 其中Nhkl为hkl晶面单位面积的原子数,Z为晶体沿hkl晶面断开形成新表面时hkl晶面上每个原子需要断裂的键数。aaa(a)单胞结构(c)011晶面(b)001晶面(d)111晶面 简单立方:面心立方:a(a)单胞结构a(b)001晶面a(c)011晶面(d)111晶面体心立方次表面最表面再
7、次表面6. 固体晶体表面形状的形成原则和确定方法。固体晶体的表面平衡形状一方面取决于所形成的总表面积大小,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构成表面的晶面表面能大小。一般情况下,固体晶体的表面由那些表面能较低的低指数晶面组成,从而形成多面体形状。形成的原则是固体总表面自由能最低。确定方法:在一个单晶体平衡多面体中,由多面体中心引出一组矢量,方向与多面体各表面垂直,矢量的长度与各晶面的表面能成正比。在各矢量的端点做垂直于该矢量的平面,各平面相交则得到晶体的平衡形状。(b)0.59cm0.32cm(11)(10)(a)(11)(10)OAB 按照Wuff提出的晶体平衡形状的半经验规律,OA/OB = (10) /
8、(11)。再根据两个四边形的公共部分所组成的八边形的面积应该为1cm2,就可以最终确定该八边形的尺寸。7. 对比分析固体表面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主要特点。物理吸附:(1)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具有不均匀力场,当气体分子(原子)接近固体表面时,将受到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的吸引力,在固体表面形成富集。这种现象为物理吸附。(2)如果被吸附物质深入到固体体相内部,则称为吸收。(3)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可以看作是气体冷凝形成的液膜,因此物理吸附热的数值与液化热相似。(4)因为范德华力存在于任何分子之间,因此物理吸附没有选择性。(5)物理吸附速度一般较快。(6)物理吸附往往容易脱附,是可逆的。化学吸
9、附:(1)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对共用形成化学键或生成表面配位化合物等方式产生的吸附为化学吸附。(2)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化学键力,吸附力较大,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似。(3)只有固-液体系满足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时,化学吸附才能发生,因此化学吸附有选择性。(4)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所以吸附速度较慢。(5)化学吸附一般不发生脱附,所以是不可逆的。8. 固体表面吸附Langmuri等温式的基本假设、推导过程和物理含义。基本假设:(1)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表面各个位置发生吸附时吸附热都相等。(2)固体表面存在一定的活化位置,每个活化位置只能吸附一个分子(原子)。(3)吸附只发生在固体的空白表面上,并且
10、是单分子层吸附。(4)被吸附分子(原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5)当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原子)热运动足够大时,又可发生脱附。(6)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假设固体表面有S个吸附位,其中已被吸附了S1个,还有S0个未被吸附,则:固体表面已被吸附的面积分数为:= S1/S固体表面未被吸附的面积分数为:1-=S0/S气体的吸附速率v1与气体的压力p和未被吸附面积分数(1-)成正比: v1 = k1p(1-)已吸附分子(原子)的脱附速率v2与已被吸附面积分数()成正比: v2 = k2式中k1和k2为比例常数,在恒温下吸附与脱附达到平衡时,有:v1 = v2即:k1p(1- ) = k2
11、, = k1p/(k2 + k1p)令:吸附系数b = k1/k2,则: = bp/(1 + bp)Langmuri等温式描述了固体表面已被吸附的面积分数( )与气体平衡压力(p)之间的关系。9. 固体表面吸附质超点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被吸附粒子在金属表面形成了规律排列的二维点阵,称为超点阵。可用Wood标注法说明超点阵与金属表面点阵之间的关系。如果金属表面点阵的基矢为a1和a2,超点阵的基矢为as1和as2,则超点阵单元基矢的标注为(as1/a1as2/a2)。超点阵表示方法:图中给出的四种超点阵标注分别为:(11)、(22)、C(22)和(31)。其中C表示在超点阵单元中心多出一个吸附原子。
12、一个超点阵图样的Wood完整标注还应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种类和表面覆盖率。例如:Ni(111)-C(22)-O(1/4)表示氧在金属镍的(111)表面吸附时,当表面覆盖率达到 =1/4时,得到的超点阵图样为C(22)。10. 讨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与铺展现象。(看书和PPT)(1) 润湿现象及润湿角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现象,称为润湿。润湿与不润湿不是截然分开的,可用润湿角进行定量描述。润湿角定义:当固液气三相接触达到平衡时,从三相接触的公共点沿液气界面作切线,切线与固液界面的夹角为润湿角。润湿角大小与润湿程度的关系:q90 o:不润湿q=0 o:完全润湿q=180o:完全不润湿润湿角公式
13、:ss-g=ss-l+sl-g cosq所以 cosq(ss-gss-l)/sl-g当ss-gss-l时,cosq0,q90 o,ss-g与ss-l差越大,润湿性越好。当ss-gss-l时,cosq90 o,ss-g与ss-l差越大,不润湿程度越大。以上方程的使用条件:ss-gss-lsl-g,ss-g为固体的表面能(2)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内聚功Wc表征了相同液体表面间吸引强度;粘附功Wa表征了不同液体或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吸引强度。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或固体表面上,可能发生两种情况:第一,液滴在另一液体或固体表面不铺展而成为凸镜或液滴,这时表明液滴本身内聚功大于该液体对另一液体
14、或固体的粘附功。第二,液滴在另一液体或固体表面铺展开而形成一层薄膜,这时表明液滴的本身内聚功小于该液体对另一液体或固体的粘附功。一种液体能否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或固体表明上铺展,可用粘附功和内聚功之差来表示:SWaWc=sA+sBsAB2s BsAsBsABS铺展系数S0时,B在A表面上会自动铺展开,S值越大,铺展越容易S0是铺展的基本条件,这时sAsBsAB0对液相在固相表面的铺展:sAss-gsBs l-gsAB=sl-s,所以ss-gsl-ss l-g 0,所以ss-gsl-s s l-g。这时润湿角方法已经不能再适用。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11. 分析晶界结构模型。多晶体中各晶粒之间
15、的交界晶界。多晶体的性能与晶内晶体结构有关,也与晶界结构有关。多晶体晶界一般为大角晶界,目前对大角晶界提出的晶界结构模型有:(1) 晶界是由非晶体粘合物构成(2) 岛状模型:小岛内原子排列整齐(3) 晶界点缺陷模型:晶界有大量空位间隙原子(4) 晶界结构位错模型(5) 重合位置点阵其中重合位置点阵晶界 (Coincident-site Lattice,CSL)模型比较成熟。相邻两晶粒旋转时,到某一角度,两晶体中的某些原子位置对称(重合),这种点阵为重合位置点阵。此时,晶界上的某些原子为两晶粒共有,类似于孪晶,晶界上由排列紊乱部分和无规则部分组成。为了定量表示重合位置点阵的数值,用“”号表重合点
16、阵占晶体点阵多少重合数。=(CSL单胞体积)/(晶体点阵单胞体积)重合位置点阵表示:晶面指数、旋转角度、重合数。 小角晶界是指相邻两晶粒间位向差小于15的晶界,主要分为倾斜晶界和扭转晶界。其中倾斜晶界又分为:对称倾斜晶界:由一系列相同符号的刃型位错排列而成的晶界,和非对称倾斜晶界:由两组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组成的晶界;12. 晶界原子偏聚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a)偏聚现象:晶界上溶质元素浓度高于晶内(10-1000倍)(b)偏聚动力:晶界处结构复杂、能量高,溶质元素在晶内产生畸变能。溶质从晶内向晶界附近偏聚,使系统能量降低。(c)正吸附与反吸附:正吸附:使晶界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原子向晶界偏聚,
17、如钢中C,P。反吸附:使晶界表面张力增加的溶质原子远离晶界,如钢中Al。(d)偏聚与偏析:偏聚:固态扩散造成为平衡态平衡偏聚偏析:液态凝固时形成,为非平衡态(e)影响因素: 晶界能;杂质原子与基体原子尺寸差;浓度;第三种元素共同偏聚;晶界结构。(f)作用不利影响:Ca在Al2O3晶界偏聚:KIC下降;Ca在Si3N4晶界偏聚:s下降;P在Fe晶界偏聚:KIC下降;O在Fe晶界偏聚:Tc上升有利影响:C在Mo晶界偏聚:塑性增加;P在2.25Cr-Mo晶界偏聚:抗拉强度增加;F在MgO晶界偏聚:熔点下降,热压烧结性能增加13. 讨论晶界位向角与晶界能的关系。晶界的能量为单位面积自由能,包含表面张力
18、和成分偏聚的影响。式中:mii元素化学势,ii元素界面与内部浓度差从图可以看出,在小角晶界范围内,晶界能(E)随晶界位向角()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大角晶界界面能与位向角基本无关,但在共格孪晶(t)和重合位置点阵(a和b)出现时,晶界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tbaE014. 固固界面能和界面应变能的产生原因、大小分析及对界面形状的影响。界面能:两相表面能产生界面能。对于确定两相界面组成的界面,总界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界面面积。因此相界面应该为球状。界面应变能:两相共格界面处,由于界面原子同时受到两相的制约,原子所处的位置要偏离其平衡位置,产生额外应变能。非共格界面没有这样的应变能。固态相变时,因新相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表面 界面 复习题 20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