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集小学《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曾集小学《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集小学《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追求自由幸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同时也产生了人们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淡漠等不良因素。主要表现为:离婚现象增多;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各种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意外伤亡,家庭破碎的现象逐渐增多;加之,我校地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农村集镇,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因此,孤儿、单亲家庭、尤其是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和抚养的学生,或者直接由祖孙组成的家庭现象逐年增加。地处乡村的祖辈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孩子过度溺爱,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两位祖辈同时监管或抚养多名孩子。在以上这些家
2、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滞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申报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本课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二、课题界定隔代家庭教育是指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即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等因素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
3、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性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重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每个人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保持生命生活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
4、抗力;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简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从而为和谐社会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营造和谐的精神状态。三、理论依据本课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
5、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200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指出“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四、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在实践论证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健康品质。 (2)通过课
6、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完整的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理论体系,同时积累个案材料,为学校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和切合实际可操作的经验,从而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五、研究内容(1)探寻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研究中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探寻原因,进行了科学的测查分析,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了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学会调节自我,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
7、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2)探寻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3)培养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素质。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充足信心以及头脑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与人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4)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六、课题研究
8、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2、针对性原则。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别特点,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3、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育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小学 家庭教育 中的 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研究 课题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