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doc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精品文档】第 13 页考前1000题(心理、教育心理学)31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b )。A概念学习 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4 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5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贝尔7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这是( )的学习观。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学派 D行为主义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9看见路上
3、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1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12(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自我强化 B外部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1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探究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4如果一
4、个家长想用看漫画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漫画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漫画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漫画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漫画的适当时间15(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16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17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A布鲁纳 B布卢姆 C斯金纳 D艾里斯18. 加涅提出了( )的模式。A累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19.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
5、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20. ( )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A. 人本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 建构主义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23人们对于某
6、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2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5.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2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27.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
7、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28.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2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3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
8、地使用计算技能31.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检验假设 D.论证假设3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32.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3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一目的分析
9、法34.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35.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3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3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
10、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3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4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4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42.创造性与( )无关。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43.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
11、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4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4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46.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 B.方法扩散 C.形态扩散 D.用途扩散4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前 1000 心理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