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精品文档】第 11 页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1、(空气),(健康),(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2、(不会弄湿),(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3、(另一端下沉),( 空气有质量)4、(风吹脸),(有空气流动)5、(松软),(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6、(给车轮胎充气)(喷雾器)(玩空气枪)7、(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8、(混合)(氧气)、(21%),(氮气)9、(燃烧),(浑浊)二、三1、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2、 用塑料袋兜空气。四、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
2、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五、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轻)2、(向上流动)(上升)(向下流动)(下降)3、(上方)、(下方)、4、(天灯)(热空气上升)5、(上方)6、(下)(冷空气向下流动)二、答:(1)、 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2)、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四.D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2、(二氧化
3、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罐时受冷变成水)4、(重)二、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三、答: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4、生命之源一、填空题1、(有害物质)(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人类活动)2、(有害物质)(健康)(动植物生长)3、(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4、(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二、
4、答:1、人憋气时很难受2、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3、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4、给金鱼缸装上增氧泵等都说明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填空题1、( 弹性 )(大)2、( 向上 )( 向下 )3、( 轻 )4、( 球 )( 不同 )( 冷热程度)( 冷热)5、(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6、(污染 )7、(空气污染)二、第二单元冷和热冷热与温度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温度计)(温度)2、(先快后慢,逐渐稳定)3、(轻拿轻放)4、(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5、(不再上升或下降)(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二、答: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
5、时要轻拿轻放。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5、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一、填空题1、(高)(低)(传导)。2、(上升)、(下降)(对流)。3、(辐射)4、(物质热胀冷缩)二、A C三、铁棒木块泡沫水四、夏天电线热胀下垂,冬天冷缩绷紧3、加热和冷却一、填空题1、(形态)(体积)2、(干冰)(干冰)(气体)3、(伽利略)(空气温度计)(摄氏温度)()4、(0 ) (100)二、答:1、用开水泡,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2、炼钢厂工人浇铸钢锭应用了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
6、3、预留铁轨缝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后体积膨胀而造成危险。三、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四、答:靠近火焰处的蜡烛变成了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蜡烛油凝固成固体。4、吸热和散热一、填空题1、(吸热和散热)(固体)(体液)2、(快)(快)(慢)(慢)3、(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周围温度)4、(液态)(固态)(气态)5、(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二、答:1、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2、沙漠地区的人们长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3、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
7、,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三、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 温度 )2、(高温处)(低温处 ) 3、(液体)(固体)4、(快 )(快) 5、(吸热和散热)(油)(金属片)6、(沙子)二、1、错,改正: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对3、对 4、对 5、错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三、(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8、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四、1C 2C 3 D 4 B 5( A)(B)6(D)(A)(BC)五、答:盐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撒盐后,只要温度稍高于0度,雪就会开始融化。而且化成的盐水不容易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 期中检测答案一、填空1、弹、大2、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3、向上、向下4、热空气上升5、冷热程度6、由快到慢7、温度计8、传导、对流9、液、固10、气体、水蒸气、蒸发11、快、快12、冷、凝结13、辐射二、判断1、2、3、4、5、6、7、8、9、10、三、选择1、(1)2、(1)(2)3
9、、(1)4、(1)5、(3)四、列举 1、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2、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五、简答 1、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2、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
10、、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3、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六、1、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11、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填空题1、(信息)(声音)2、(弹拨)(敲击)(吹气)(摩擦)3、(震动)(声音)(消失)4、(摩擦)、(弹拨)、(敲击)、(吹气)二、涛声液体风声气体钟声固体三、1、D 2、B四、1、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尺子振动产生声音。2、手摸喉咙,声带振动发出声音。3、敲击音钹,音钹振动产生声音。五、1、2、3、4、2、声音的传播1、(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介质)2. (不同)(固体)(液体)
12、(空气)3、(各个方向)4、(金属棒)(固体传声原理)二、答:“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三、(固体液体气体)四、(D)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题1、(振动)2、(外耳)、(中耳)、(内耳)3、(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4、(收集声波)5、(噪音)(噪声)和(废气)、(废水)6、(同情)(关爱)(理解)(帮助)二、(1)A B C(2)AC(3) C三、答: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