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态学土壤因子.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理生态学土壤因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生态学土壤因子.ppt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岩石圈: 地球是一个半径有6370多公里的椭球体,它从表面向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是地球的最表层,只占地球体积的0.8%,由于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因此,又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分。大陆地壳一般厚度为33-35公里,最厚地区大约为50-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平均厚度可以达到70公里。大洋壳的厚度很小,平均仅为6-8公里。在地球结构中,地幔厚约2800公里,是地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地球体积的82%)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由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所以,地质学家们把它们统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厚度不均一
2、,通常认为在大洋中脊处岩石圈厚度接近于零,到大陆下部大约100-150公里处,岩石圈厚度和地球的半径比较起来,只是薄薄的一层。 第1页/共21页第2页/共21页seamap.gif第3页/共21页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遥矿质元素为水分;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 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 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第4页/共21页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固体占85以上,根据土粒的直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粘粒,其组
3、合百分比称土壤质地,根据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土壤质地和土壤温度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过碱性和酸性不利于植物生长,酸性还不利于细菌生长。 土壤有机质:植物重要碳源和氮源。 土壤无机元素:植物生长的13种重要元素来源(7种大量元素:、氮、磷、钾、硫、钙、镁、铁;6种微量元素:锰、锌、铜、钼、硼、氯)第5页/共21页Plates overtime.gif第6页/共21页plates.gif第7页/共21页plate_tectonics.jpg第8页/共21页tectonics.gif第9页/共21页 土壤圈:土壤
4、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表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为5米,面积约为1.3108平方千米。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第10页/共21页 土壤形成因素 (1)母质因素: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 生态学 土壤 因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