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精品文档】第 45 页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目录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概念2、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4、明确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二、教学重点:1、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的理解2、生物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总结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四、学习过程:环节一: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试着总结什么是生物。动物,植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即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2、环节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玩具熊,前者是有生命的而后者是没有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再让学生举例自己周围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河里的鱼,虫蚁鸟兽等等是生物,而学生周围的桌椅板凳黑板是非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本质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从而更加明确生物的意义。环节三: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书本上的讨论,设计意图:通过生物现象直接的总结生物的特征。环节四:在学生未总结完全的情况下教师继续引导总结生物的特征: 1、生物体能生长发育 2、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生物可以繁殖 4、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5、生物活动需要能
3、量设计意图:属于学生中的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重复理解再记忆环节五:生物学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保护。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以便于更好的学习。环节六:让学生接受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生物技术的成功,教师再引导介绍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鸟巢而建筑的国家体育馆,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对于改良作物品种和治疗人类疾病,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保护和改善是呢个太环节,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等。设计意
4、图: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领会“观察”,“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2、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3、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4、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二、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三、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提出疑问:请同学们思考:科学家是怎么样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
5、?也就是说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呢?设计意图: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思考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环节二:让学生自己读有关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并从这个书中提供的故事中总结出亚里士多德揭示蚂蚁的秘密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环节一中得到生物学的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小资料,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得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环节三:尝试观察 给学生简单准备一些叶片,让学生观察叶片,再总结怎么样观察的以及观察中注意哪些情况?教师再总结。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技能,运用观察需要注意什么呢?请学生结合实际生
6、活分析,教师再总结:进行观察时,首先眼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看看观察的对象具有什么特征和特性,再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特性对观察对象作出分析,判断。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然后总结观察的规律,这样实际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环节四:学做实验 实验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科学探究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如实地,及时的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那么实验时需要一些实验器材,(提前准备好的),如试管,解剖盘,培养皿,烧杯,滴管,酒精灯,吸水纸,纱布,放大镜。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的接受
7、实验。注意:给学生提供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安全问题。环节五:学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小结构。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小,可以使物象更清晰设计意图: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便于使用显微镜环节六: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镜和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 ,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二:对光 转动转
8、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并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三:放置切片标本取一片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切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四:观察用眼睛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物象清楚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五:收镜 实验完毕,将切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收好,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部擦干净,将压片夹转向后方,放光镜转到垂直方向。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然后按照取镜时的拿法,
9、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设计意图:正确使用显微镜环节七: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巴斯德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敞口的瓶里装有煮沸的肉汤,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质,原来是肉汤中出现了细菌。 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 2、作出假设:可能是肉汤自动生出细菌,也可能是细菌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了。 3、制订计划: 将肉汤分为两组,一组能够接触到细菌,另一组接触不到细菌。 把肉汤分别装入两个圆底烧瓶中,将其中一个烧瓶的瓶底用高温拉制成弯曲的鹅颈状。4、实施计划把两个烧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静置数天,鹅颈烧瓶内的肉汤较长时间内不变质,另一
10、个烧瓶中的肉体很快变质。5、得出结论细菌从空气中进入到肉汤里,使肉汤变质设计意图:学生讨论:1、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探究这个问题?环节八:让学生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四、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反馈达标:六、教学反思: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进行分析归类;2、说明环境的含义;二、教学重点:1、分析,描述并归类生物的生存环境;2、进一步理解什么事环境;三、教学难
11、点: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切入主题;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质疑:脱离了环境生物能不能继续生存,同样的若没有环境,生物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析,如:以校园环境为例子,没有校园里的生物我们的校园是什么样的,同样的没有环境校园里的生物如:花草树木又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点入主题,寻找机会让学生明白生物与环境;环节二:那么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什么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呢?观察几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并说出它们的生存环境名称 生存环境帝企鹅 寒冷的南极地区蜗牛 潮湿阴暗处雪莲 高寒山区珊瑚虫 热带海洋的浅水区骆驼 干旱的沙漠亚洲象
12、 亚洲的热带地区然后再让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再请学生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继而让学生总结什么是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出归类的理由;设计意图: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出归类的理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各种让学生举例的基础上试呃,试着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示学生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的方法很多的,如:有的植物喜欢光照。我们叫做阳生植物比如苹果梨和桃,有的植物耐阴我们归为阴生植物;可以按照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分类,也可以按照环境自身主
13、要成分的特点来归类,如草原,海洋,淡水等特点归类)继而再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 一个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一个生物体或群体而言,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群体的其他生物的总和。环节三:观察校园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我们的校园里可以看到低矮的灌木以及各种花草,甚至更小的植物以及一些生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且自己设计一张表格记录观察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观察生物以及生物的生存环境。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反馈达标: 第
14、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三、教学难点:试验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切入主题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呢?(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如果鱼儿离开水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描述)环节二:环境因素由环节一提出环境因素,并举例鱼儿生活在水中,哪些是鱼儿生存的环境因素呢?环境因素: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
15、素,(并分类)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如同种或者不同种的动物,植物或者是微生物等;环节三: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本活动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初步学会控制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选择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多株幼苗(如玉米,青菜等)分成两组,分别栽种在同样大小,材质的花盆里。将花盆编上号,第一组不浇水,第二组浇水:在这个试验中,不浇水与适量浇水是一组对照实验。第一组第二组不浇水适量浇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对照实验实验常常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
16、组的实验结果可以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准备研究的因素外,其他的条件必须相同。例如:这个实验中的阳光,温度,通风等。谈论:1、比较两组实验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讨论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第一组幼苗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如果只做第二组实验,能否得出上面的结论?为什么?3、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你怎样设计实验?如何设置对照组? 环节四: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1)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 对植物的生长必不可少;(2) :橘树不耐寒,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说明 对橘树生长的影响;(3) :大雨造成土壤里水
17、分过多而缺氧。蚯蚓爬到了地面,说明 对蚯蚓的影响;(4) :沙漠缺水,不仅植物种类稀少,而且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说明 对植物的影响;环节五: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看课本26页图2-4,选择你感兴趣的图片,说一说在自然界中,(1):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2)不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六、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教学反思: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测量数据的手机,处理的技能四、学习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
18、能影响生物的生存,那么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又能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环节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课本资料分析:(1) 1、牛,螳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从中国引进螳螂,而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牲畜粪便或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3)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说出你的理由。环节三: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湿度表示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某些 易于繁殖与传播。经科学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时病菌死亡较快。3、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 。4、举两个例子说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植物对空气湿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分小组选择3种不同的环境,在一
19、天内,选择早晨,中午2个时间段或早中晚3个时间段分别测量3种环境的湿度。每次测量时,要重复测量35次,每个数据的测量时间相隔8-10min ,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取平均值,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环节四:介绍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再巩固下知识。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反馈达标: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教学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测量数据的手机,处理的技能四、学习过程:环节一: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表现在相互间的影响,还表现在生物在长期的生
20、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它所生存环境的适应。环节二:创设情景,组织开展寻找“纸蝴蝶”模拟探究活动。通过统计分析,初步体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有生物都适应环境吗?”。“如果不适应环境会怎样”?并设置问题:(1):被找到的纸蝴蝶具有什么特点? 没有被找到的纸蝴蝶具有什么特点? (1) :“纸蝴蝶”模拟了 ,“两位同学”模拟了 1 :如果是一只活的蝴蝶,它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不易被鸟类等天敌发现?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环节三: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节二模拟了蝴蝶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结合课本分析一些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仙人掌的页变成刺状,可以减
21、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储存水分。2、猎豹幼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能以极快的速度奔跑?3、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本色,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够抵御寒冷?4、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型:,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从而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靠昆虫传粉的花,一般都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水中游泳的动物,一般具有鳍或带蹼的足,天上飞的动物,都具有翅或翼。四、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
22、有那些疑惑?1. 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教学反思: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概述 生态系统的概念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和特点三、教学难点:学会调查,撰写实验报告四、 学习过程:环节一:当学生走在校园里的时候,会看见树木,花草,还会看见树上的小鸟甚至草丛里的小动物,这些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河流和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引出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 生态呢?2. 环节二:观察池塘生态系统让学生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生物成分 非生
23、物成分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并完成讨论问题:1、除了池塘生态,你还能举出其他生态系统的例子吗?说说它们由哪些成分组成?2、尝试从池塘中的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明池塘是一个 生态系统。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它们排 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关系?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这样直观,容易让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理解 后面的生态系统概念。环节三:生态系统的定义通过给学生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24、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 生产者 :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人和动物 分解者 :微生物(细菌,真菌) 注意:再给学生解释,绿色植物是生态系 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利用环境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光能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例如,校园里的草,树木,水中的浮游藻类都属于生产者。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没有生产,其他生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人和各种动物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设计意图
25、: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环节四:调查一个生态系统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进行一次调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调查。调查目的 1 记录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并进行归类,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2 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材料用具在校园环境中,给学生准备一些铲子,放大镜,玻璃瓶,培养皿,记录本和笔,照相机。方法指导1. 制定小组调查计划(2) :选择所要调查的生态系统校园(3) :根据各自的兴趣,组成4-5人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小组成员要分工。(4) :制定小组调查计划2、实施调查1. :调查要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生物
26、名称,数量以及生存环境的特点等记录下来。2. :确定调查的方法3、做好调查记录如实的记录调查的情况。注意:提醒同学们要爱护校园的动植物,不要践踏小草。归类整理全组同学一起整理调查材料,写出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分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意图:把学生从教室里面带到教室外面,让它们走进环境,感受环境,去在校园里做调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五:分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种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学生试着分析课本42页的几种生态系统,并试着总结出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最后
27、一个环节,学生在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类型特点的基础上,学着分析这些生态系统,锻炼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四、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 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教学反思: 第2节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教学目标:阐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二、教学重点:通过正反资料分析,模拟实验等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三、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圈的唯一性;四、学习过程:环节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等,那么我们把地球上这些所有的生态系统组合起来是不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很大的生态系统中
28、,包含了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生存的环境。这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叫做生物圈!(引导学生再阐述生物圈的含义,再强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并让学生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环节二:认识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强调“全部生物”以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结合前置作业提问:生物圈的范围包含哪些?这些地方哪里有生物?设计意图: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层的底部。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鸟类,昆虫,细菌和真菌等。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波。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生存。岩石圈是所有陆地生物生存的地方。在岩石圈的表面和土壤里,生活
29、着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环节三:分析“生物圈二号”结合前置作业分析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不可能脱离地球环境而生存,也无法建立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到目前为止生物圈仍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环节四: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让学生自己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的条件?那么由于人为因素,我们的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让学生自己说说我们的环境有哪些恶化?同样的这些环境的恶化对生物的生存有怎样的影响?设计意图:我们只有一个生物圈,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已经使我们的地球收到严重的损害。
30、所以要鼓励学生们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反馈达标:教学反思: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2、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应用;3、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教学难点 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应用三、 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1. 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我们知道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够生产有机物,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31、,而且是动物和人最终食物的来源。那么绿色植物是怎样生产有机物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一节 植物食物光合作用。环节二:海尔蒙特的实验让学生自己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然后去发现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那么当时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的生长需要的植物是水,这个结论对不对呢?环节三: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万物生长是怎么样靠太阳的?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探究,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个实验没办法做,就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师再讲)首先带领学生复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实验方法:1、暗处理(目的
32、是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2:叶片部分遮光后照光34小时(提示学生 遮光与不遮光是这个实验的唯一变量,明确科学探究探究的关键是对照组和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3、酒精脱色(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所以不能选择直接加热而选择隔水加热)4、清水冲洗,滴加碘酒(淀粉遇到碘会变蓝,因此我们常用碘酒检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5、观察并记录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什么?再试着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
33、有机物里,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以及产物,再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环节四: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据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实验,让学生阅读,总结光合作用的场所;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设计实验一个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环节五:让学生再通过光合作用分析,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体内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是筛管,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叶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和果实等器官中去了。根吸收的水分则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内,绝大部分的水分在叶中参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环节六: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强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人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条件)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叶绿体(场所) (储存能量) (产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复杂的有机物;二是能量的转变,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再强调:“合理密植”提 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设计意图:合理密植是对光合作用的利用,提高农作物,对阳光的利用率。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六、反馈达标:第2节 绿色植物的生
35、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教学目标(1)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2) 、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3)、说出根吸收水的部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来自土壤的养料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减少了60kg,那么植物从土壤中究竟吸收了什么呢?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60页实验:1、 你知道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嘛?2、 实验中3株植物的生长出现了什么差异?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分析无土栽培:在有一些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可以不用土壤栽培植物。人们根据植物生
36、长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将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用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1、节省土地 无土栽培的意义 2、更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培养出高质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 3、防止污染和害虫的出现环节二: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一):根的作用:1、固着植物体使植物能挺立 2、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繁殖的功能1. :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根据课本63页的实验:水总是向着浓度较大的方向走 水失水: 浓盐水 植物内部溶液 水吸水: 清水 植物内部溶液溶液浓度与植物吸水的关系 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
37、 细胞液浓度(注意:水往高处流)讨论:浓盐水 根内部溶液 清水 根内部溶液 水总是向着浓度较大的方向走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 凉拌黄瓜失水 糖拌西红柿 烧菜加盐,流出汁水 萎缩的蔬菜放入水中吸水 干海带侵泡在水中 紫菜干浸泡在水中分组讨论:1、运用所学的知识,“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影响”的知识分析盐碱地步适合植物生长的原因。(盐碱地溶液浓度大,植物根不能吸水)2、分析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植物失水死亡)3、为什么喝盐开水越喝越渴?(人体细胞不能吸水,反而失水)环节三:观察根尖分生区和根毛五、 :根毛吸水的原理1、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水(土
38、壤) 根毛细胞 内层细胞 导管 茎 叶 气孔2、根毛适于吸收水的结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六、 :请同学们阅读65页,回答下列问题: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总比土壤溶液的浓度 大 , 土壤里的水分 会渗入到 根毛细胞 再向 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 导管 。土壤溶液中的 无机盐 也被植物吸收进入 导管 。导管 是植物输送 水分 和 无机盐 的通道,水分和无机盐由 导管 输送到 茎 和 叶 等其他器官中。 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5) 教学反思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 节 饮食与营养一、 教学目
39、标1、 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2、举例说出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较多的常见食物,并尝试对食物进行分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常见食物。2、教学难点 物的主要成分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拿出来一张纸,写下自己每天的一日三餐吃的什么?写下后互相讨论,指导这样的早餐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定时就要吃饭,这是一种习惯,那么为什么要吃饭呢?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自己平时吃的食物,思考得出人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营养物
40、质和能量,我们的一日三餐就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环节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吃食物是为了从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通过实验的方法鉴定:(3) :淀粉:饭粒上滴加碘酒,发生颜色反应,通过颜色反应让学生判断食物的成分是什么?(4) :蛋白质:取一些蛋清,分别放入两只烧杯里,其中一只加少量的开水,并搅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的沉淀,判断白色的沉淀是什么物质?另一个加少量的冷开水,搅拌,有没有白色的沉淀? (5) :脂肪:取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用力挤压,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用牙签蘸少许食用油点在白纸上,与压过的花生的白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判断三
41、种现象验证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让学生明白我们之所以吃饭,就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这些营养物质。环节三:营养物质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叫做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再举例说出哪些食物中富含有这些营养。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会健康的饮食,合理的搭配食物。五、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2. 教学反思第2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概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2、教学难点:实验“验证食物含有能对量”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饮食与营养,我们每天的吃食物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那么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来学习营养物质的作用。 环节二:营养物质构建我们的身体大部分同学正在步入青春期,大部分同学身高迅速升高,饭量增大?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体验,如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饭量的增大等得出“营养物质建造我们的身体”的结论,并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六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基础。环节三: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叫做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