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pptx
《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消化与吸收.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第三节 胃内消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第六节 吸收第1页/共64页本节要点 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有独特的生理特性 消化道受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胃肠道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第2页/共64页 消化(digestion) : 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 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第3
2、页/共64页(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心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第4页/共64页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第5页/共64页2、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平滑肌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一般认为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ial细胞,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慢波电位作用:能降低A
3、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 第6页/共64页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 流AP 。第7页/共64页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 壁内神经丛(intramural plexus)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第8页/共64页( (二) )外来N N支配 1.1.躯体N 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 N支配。 2.2.自主N N: 副交感N N:迷
4、走N N、盆N N交感N N壁内N N丛壁内N N丛血 管平 滑 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 管平 滑 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节+ +-第9页/共64页 胃肠激素(gut hormones)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 方式: 1.远距分泌 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2.旁分泌 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3.神经分泌 VIP、P物质等可能是神经分泌激素4.腔内分泌 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过 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第10页/共64页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唾液的作用3、唾液分泌的调节二、咀嚼与吞咽1、咀嚼2、吞咽第11页/
5、共64页 本节要点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粘液 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运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和胃排空第12页/共64页性 质:无色,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分泌量:1.52.5L/日。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第13页/共64页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6、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抑制和杀死细菌。 第14页/共64页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J H+II第15页/共64页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作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激活特点: 始无活性; 最适pH2.0,pH.0则失活;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第16页/共64页 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 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 泌酸细胞分泌,少
7、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 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 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第17页/共64页粘液-HCO3-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第18页/共64页来源:壁细胞分泌 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12的吸收。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第19页/共64页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 促胃液素 组胺 其他:Ca2+、低血糖、咖啡因和酒精等第20页/共64页第21页/共64页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
8、性物质 生长抑素 前列腺素 上皮生长因子第22页/共64页(1)头期 分泌机制: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引起胃腺分泌。 迷走-胃泌素:迷走神经的末梢递质GRP(胃泌素释放肽)引起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胃蛋白酶量)都很高。 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因素有关。第23页/共64页第24页/共64页(2)胃期 分泌机制: 扩张胃体和胃底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短反射胃腺分泌。 扩张胃窦部壁内神经丛短反射G细胞释放胃泌素;或迷走-迷走长反射胃腺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G细胞释放胃泌素。 分泌特点: 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消化力(胃蛋白酶
9、量)头期。第25页/共64页第26页/共64页(3)肠期 分泌机制: 与胃期相似:即机械、化学刺激量方面发挥作用,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体液调节因素有:胃泌素、缩胆囊素、肠泌酸素(尚未提纯) 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较低(与同时产生的抑制性体液因素-胰泌素等有关)。第27页/共64页第28页/共64页(1)盐酸: 胃窦pH2.0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12指肠pH2.5迷走迷走反射、局部神经从反射,并刺激球部 粘膜分泌胰泌素和球抑胃素, (2)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3)高渗溶液: 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课件 消化 吸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