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区2015 至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教者:学区集体备课组学区小学科学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组长:成员:备课要求:1. 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于本周五将教案下传各校。2 各校教导处将教案打印下发上课教师,学校教研组必须督促教师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后,经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审批后,方可进行课堂教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4 页 - - - - - - - - -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
2、期教学计划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工具和机械”、“ 形状和结构”、“ 能量”、“ 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及三节习题组成,共35 课时。第一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三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
3、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四单元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不善于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
4、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教学主要目标:1、“工具和机械”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2、“形状和结构”单元,根据儿童认知水平,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3、“ 能量”单元,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
5、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教学难点: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去领悟科学道理。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6、 - - - 第 2 页,共 44 页 - - - - - - - - - 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4、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5、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报告会、交流会主要导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
7、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教学进度计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4 页 - - - - - - - - -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数1 8.25 8.28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2 2 8.31 9.04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胜利日2 3 9.07 9.11 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 2 4 9.14 9.18 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2 5 9.21 9.25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中秋节2 6 9.28-10.02 国庆节假期
8、7 10.5 10.09 拱形的力量找拱形2 8 10.12 10.16 做框架建高塔2 9 10.19 10.23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2 10 10.26 10.30 电和磁电磁铁期中复习与检测2 11 11.02 11.06 电磁铁的磁力(一)电磁铁的磁力(二)2 12 11.09 11.13 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2 13 11.16 11.20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2 14 11.23 11.27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2 15 12.30 12.04 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2 16 12.07 12.11 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关联的2 17 12.14
9、12.1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 18 12.21 12.25 习题一习题二2 19 12.28 1.01 习题三 复习元旦1 20 1.04 1.08 期末检测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4 页 - - - - - - - - - 教学内容使用工具教学目的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教具准备记录表(学生) ;常用工具,剪刀、螺丝
10、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 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 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小组讨论填表(第二页表格)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
11、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 、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 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 项工作。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3、 请大家看 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教学反思名师资
12、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44 页 - - - - - - - - - 第二课时(总第2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杠杆的科学教学目的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教具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 种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
13、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4、出示P4 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2、对所有的
14、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教学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44 页 - - - - - - - - - 第三课时(总第 3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的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通过实验认识到
15、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教具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一、趣味引入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 、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
16、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 页的 10 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四、小杆秤的研究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五、课后思考题教学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17、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44 页 - - - - - - - - - 第四课时(总第4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轮轴的秘密教学目的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教具准备大螺丝刀1 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 盒、 2 段棉线、 1个铁架台、 1 个大轮、 1 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18、- - - - 第 8 页,共 44 页 - - - - - - - - - 一、导入新课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
19、工能力。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 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巩固与应用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总第5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
20、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具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44 页 - - - - - - - - - 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1、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3、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定滑轮和动滑轮
22、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教学反思第六课时(总第 6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滑轮组教学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44 页 - - - - - - - - - 教具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起重机是
23、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 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3)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24、1)出示游戏器材,找2 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 、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学反思第七课时(总第 7 课时)教者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斜面的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44 页 - - - - - - - - - 教学目的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教具准备1 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 个不同高度的
25、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2、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2 年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