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pdf
《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 1 课、观察蜗牛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知识与技能:?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二、教学重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准备:(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3
2、)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二、观察蜗牛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 同学们, 这是什么? (放大镜) 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三、研究蜗牛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
3、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
4、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第 2 课、观察蚂蚁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2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教学时间:
5、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教学过程:一、指导捉蚂蚁。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
6、共 27 页2、学生分组研究。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四、研究蚂蚁的食性。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2、各小组实验。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2、分组研究观察。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2、学生自主研究。七、教师课堂小结。第 3 课
7、、观察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识与技能: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教学重点、难点: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8、- - - - -第 3 页,共 27 页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2、学生自主观察。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2、师生讨论。 (教师板书问题)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鱼听得见声音吗?鱼知道饥饱吗?鱼怎样运动的?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鱼怎样睡觉?于是怎样呼吸的?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
9、问题。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四、交流研究成果。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2、教师简要小结。五、教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2、观察鱼鱼听得见声音吗?鱼知道饥饱吗?鱼怎样运动的?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第 4 课、动物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知识与技能:*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
10、护它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珍爱动物朋友。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朋友。1、指导学生阅读。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1、教师播放录
11、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3、总结概括。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3、对学生进行评比。五、教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啄木鸟人类的朋友动物牛小白鼠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第 1 课、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精选学习
12、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13、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第 2 课、落叶变成了什么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
14、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2、知识与技能:*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二、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 蚯吲、 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15、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
16、些植物,搅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第 3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17、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2、知识与技能:* 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
18、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 只塑料汤匙、3 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 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观察、记录。(3)小组交流、汇报。(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
19、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嗅:感觉土壤的气味。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3) 小结: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土壤
20、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课后研究:1、调查家乡的土壤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第 4 课、土壤和我们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
21、识表达出来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2、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
23、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第 1 课、种子里面有什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知道种子里有“胚”教学重点:1、知道种子的构造。教学难点: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二、课前准备教师: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 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
24、器皿。(每组一套)学生: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
25、,才能观察。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2、讨论发表注意点。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讨论,发表意见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1、积极发现问题2、能完成 7 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第二课、种油菜一、教材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选学习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22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江苏 教育出版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