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df
《统考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pdf(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申娅莉主讲:申娅莉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 一、单选(一、单选(20*2) 二、简答(二、简答(3*10) 三、材料分析(三、材料分析(2*20) 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2 选选 1*40)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 第一模块第一模块 教育基础教育基础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情: (2013 下)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使人得
2、以生存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2013 下)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 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律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学教育的词源学 在我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 :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 “育,养子使作善也” 。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
3、生乐事的是( ) 。 C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广义广义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狭义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 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 ( ) A A学校教育 B思想道德教育 C社会教育 D家庭教育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B A到电影院看
4、电影 B幼蜂学筑巢 C师傅带徒弟 二、教育的属性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2013 下)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 B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阶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教育是( ) 。 A A 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 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 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 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三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四、教育的起源四、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一)神话起源说
6、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二)生物起源论(二)生物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 【法】利托尔诺、 【英】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论(三)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代表人物: 【美】孟禄。 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起源说(四)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 【苏联】米丁斯基、 【苏联】凯洛夫。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7、) A A.孟禄 B.恩格斯 C.勒图尔诺 D.沛西能 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 A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在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 D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4、在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观点是( ) 。 D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
8、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无专门人员从事教育 教育目的:生产和生活 教育无阶级性 考点突破 1、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D A. 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 教学方法 D. 原始教育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B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的发展形态:教育的发展形态: 学校教育 六艺 奴隶社会 古代教育 斯巴达 雅典 (二)古代教育(二)古代教育 1.1.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 (1 1)中国)中国 夏: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
9、形态。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以后: 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与“乡学” 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 (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2013 下)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 D 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 B A.原始社会 B
10、.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战国时期 D唐代 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 A “六艺 B “七艺” C.四书 五经 D 论语 六艺: 礼、乐礼、乐、射、御、书、数 奴隶社会 四书、五经 封建社会 (2 2)欧洲)欧洲 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雅典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B A艺术教育 B军事体操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文化知识
11、教育 3 3、近代教育、近代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 4、2020 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全 民 多 现 身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 “活到老学到老”是( )的特点。 D A 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 原始教育 D 现代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化 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12、殷周时代。 孟子滕文公上说: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孔子办的私学规模为最大。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也有私办的小学。(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 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2.清末的小学教育 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
13、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 7 岁儿童,修业年限为 5 年。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初等小学校招收 6 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 4 年。 1919 年,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 6 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 6 年,前 4年为初级,后 2 年为高级,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义务教育年限为 4 年,但各地方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1.普及小学教育 从 1986 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 建国以后,我国便对小学原来的六年制(4-2 制)的学制进行压
14、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 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八、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八、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1.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包括机构与组织;一整套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15、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规则) 3.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关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 (二二)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 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16、。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2.制度化教育 (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 19 世纪下半期已经
17、基本形成。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以及 1904 年的奏定学
18、堂章程 (又称“癸卯学制” ) 。 (3)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1995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
19、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 ) C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 (三三) )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 1、西欧双轨制 法国、前西德、英国 2、美国单轨制 3、前苏联 Y 型学制 (四)(四)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的,我国现代学制建立于清朝末期。 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改良封建
20、教育制度, “废科举,兴学堂” 。1902 年,清政府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史称“壬寅学制” ,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2.1904 年“癸卯学制”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1904 年, 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 等人制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 , 史称 “癸卯学制” 。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但学习年限长,从 21 年到 26 年。 3.辛亥革命后,1912 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对学制进行了修订,成为“壬子癸丑学制” ,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但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
21、动不大。 4.1922 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 。1922 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从小学到大学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缩短了 5 年,总共为 16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学制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更改,但未有大的改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2014 上)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律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 5)我国现行的学制我国现行的学制 (1) 幼儿教育: 幼儿园, 招收
22、 3-6 岁的幼儿, 进行启蒙教育, 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入学年龄为 6 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 周岁。修业年限为 6 年(有的地区为 5 年) 。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基础。 (3)中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和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 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制为 3 年, 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3-4 年,技工学校为 2-3 年。 (4)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3、,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6 6)义务教育和终生教育)义务教育和终生教育 (一)(一)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强制性。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用法律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所以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施行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适龄儿童,不论种族、性别、贫富、智愚,只要是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义务教育。 3.免费性。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
24、学生免收学费,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二)终身教育概述(二)终身教育概述1.“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 2.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 3.对于终身教育
25、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即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 (二)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面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1、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D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考 教师 资格证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