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 .pdf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总结一、基础概要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 ( 习题 2,0412-3-75 )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习题 3,0511-2-51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青春发育期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0 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和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
3、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历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1882 年。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普莱尔于 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 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
4、,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横断研究 。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 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纵向研究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
5、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理论问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6、的代表人物是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二因素论属于二因素论的观点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持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吴伟士。(三)相互作用论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在心理发展中, 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心理发展理论主要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7、心理起源于动作;图示 ;认知结构发展4 个概念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4 个基本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4 个阶段 ;儿童道德发展3 个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人格发展 8 个阶段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维果斯基文化 - 历 史 发 展 理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观( 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4 个标志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发展3 种水平 6 个阶段(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动作或
8、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图式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顺应。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同化。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顺应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 量变) ,认知结构 ( 图式 )不变;顺应则是质的变化,认知结构( 图式) 改变( 质变)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4心理发展阶段说儿童的心理发展4 个阶段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4 个阶段。
9、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0412-3-143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客体永久性是指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前运算阶段 (26、7 岁):泛灵论是指 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前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 教材中并没有提到“后运算阶段”)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自我中心是指: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具体
10、运算阶段 (6、7岁 11、12 岁,0406-3-108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 (11、12 岁14、15 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是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0412-3-144)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3 个阶段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没有“后道德判断阶段”) 。 前道德判断阶段 (45 岁):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尚不能进行道德
11、判断。儿童直接接收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属于前道德判断阶段 (0412-3-14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 岁 8、9岁):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 岁以后 ):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阶段说分类发展阶段年龄成长期特点习题心
12、理发展感知运动02 婴儿获得客体永久性 /对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6/27 前运算26/7 学前泛灵论 / 自我中心 / 思维不可逆 / 未掌握守恒28/29 具体运算6/711/12 小学获得守恒 / 思维可逆 /可逻辑运算237 形式运算11/12-14/15 中学能假设 / 能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30/238 道德发展前道德判断45 学前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31 他律道德判断4/58/9 小学低年受自身外价值支配/ 依据物质后果 / 不考虑行为者动机239 自律道德判断8/9 以后小学高年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有相对自主权32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13、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 个阶段(习题 33,0506-2-84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 阶段论序号阶段年龄主要发展任务良好的人格特征习题1 婴儿前期02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35,36 2 婴儿后期24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37,38 3 幼儿期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39,40 4 童年期7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41,42 5 青少年期1218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43,44 6 成年早期1825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45,46 7 成年中期2550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4
14、7,48 成年后期50 以后获得完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49,50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环境影响;行为;人的内部因素。观察学习是指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 - 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有
15、: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0308-3-80)“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习题 58,0511-3-60 )。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 种水平和 6 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第
16、一阶段: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特征是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表现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 好孩子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第四阶段: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社会
17、契约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第六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 、个人的尊严 ) 等更高的道德原则。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3 水平 6 阶段理论水平阶段定向阶段特征习题前习俗水平1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对成人和规则采取服从态度,以免受到惩罚602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开始比较行
18、为和个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242 习俗水平3 好孩子定向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61 4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62 后习俗水平5 社会契约定向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63 6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除法律外, 还有如生命的价值、 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6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二、各阶段发展要点年龄段与主要特点认知发展和变化 特点社会性发展和变化 特点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其他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其他发展婴儿期03 动作发展 ,感知觉发展 ,第一发
19、展加速期半岁后出现 “认生”,1 岁后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感知运动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观性、行动性、间接性、概括性、狭隘性 ) 感知觉重点发展, 言语发展主体我和客体我两阶段;能用适当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情绪发展 (笑、哭、恐惧 ) ;气质发展 (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幼儿期36 游戏及其发展 ,言语发展关键期 ,第一反抗期:自主欲求提高先快后慢 , 无意识记忆和形象记忆主导 , 逐渐采用记忆策略(视觉复述 , 特征定位 )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易变性、 符号功能 ), 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言语重点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发展( 简单笼统较具体评价 ) ;自
20、控能力发展 ( 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发展;性别角色社会化;同伴关系发展, 第一反抗期 (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 ) 童年期712 学习及其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同伴关系发展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 意义记忆主导 , 记忆策略有复述和组织 , 元记忆知识思维质变 , 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 新思维结构形成, 掌握逻辑推理规则自我描述 ( 较具体外部特征较抽象内部心理特征 ) ;自我评价 (独立性增长批判性提高) ;自我评价内容扩大深化 ( 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评价稳定性越来越高亲子关
21、系发展 ( 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 ;同伴关系发展 ( 伙伴集团形成 , 依从集合平行集合整合集合);友谊发展;欺负被欺负青春期11/1215/16 身心发展不平衡,第二发展加速期 ,第二反抗期: 争取行动和人格独立记忆广度达峰值, 超出成人 ,记忆最佳时期 , 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形式运算阶段, 建立和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内容分离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关心自己人格和情绪特征 , 关注外貌体征, 反复思考“我”的问题, 注重学习能力和成绩情绪变化 ( 不能自控波动 , 青春期躁动 ) ;第二反抗期: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 硬抵抗 , 软抵抗 , 反抗迁移 ) ;人际关系发展(同伴关系 ,
22、与父母关系 , 与教师关系 ) 青年期17/1835 身心成熟 ,进入社会 ,生活空间扩大 ,恋爱结婚 ,自然科学创造力高峰流体智力缓慢晶体智力缓慢辩证的 , 相对的 , 实用的 , 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自然科学领域创造进入高峰发现自我 , 关心自我存在, 自我意识修正 ( 成败经验他人评价), 自我接纳与自我否定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亲密感建立;社会关系变化( 婚姻家庭朋友关系 );职业适应;人格变化日益成熟中年期3560/4065 更年期 ,人文科学创造力高峰 ,工作满意度高峰 ,人际关系复杂记忆侧重点或结构变化, 表面细节记忆下降 , 意义或主体记忆没下降创造力发展 , 人文科学领域
23、创造进入高峰感知觉变化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积极的、满意的变化人格较为成熟 ( 内省明显 ,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职业发展 ,达人生最高峰;人际关系最复杂( 与领导同事父母子女朋友的关系) 老年期60 老年丧失期观与毕生发展观,感知觉退行性变化 ,退休生活 ,更智慧记忆下降 , 记忆加工变慢, 记忆容量变小比青年人更智慧, 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 期待退休适应稳定) ;人际关系变化 (夫妻与子女与朋友的关系) ;人格变化 ( 回忆往事 ) ;死亡来临 (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卫生婴儿期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
24、射;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婴儿动作发展受环境的影响;没有动作, 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没有“上下原则” , 没有“顺序原则”) 。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一)手的抓握动作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包括:五指分化;手眼协调。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
25、意义有: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开始操作工具 ,使动作具有间接性。一、感知觉发展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感觉 (应为“感知觉” )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去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 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习惯化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 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 反应又会增强。这是去习惯化 。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 刺激偏爱程序 。优先注视范式的指标是注视时间 。婴儿偏爱注视 正常的人脸 。(二)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 2022 心理咨询 基础知识 总结 发展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