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副词总结 .pdf
《2022年文言文副词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副词总结 .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文副词目录:1、语气副词 : 反问: 岂、不亦(乎)、其、庸、宁、 独;测问: 无乃(毋乃)、岂、何其;祈使(希望) :其、必、姑、 庶几 、庶、幸、弟;祈使(禁止):无、毋、勿 1 (16)2、决断副词 : (表否定性论断)非; (表论断表说明)固、实、诚、乃、即、必、殆、又、 亦; (表示限定范围) 独、仅、徒、直、 特; (表推测) 其、庶、庶几 6 (612)3、时态副词 : (表对持续时态的否定)未; (表已经发生的时态)既、已、尝、未尝 ; (表将要发生的时态)将、且; (表正在进行、持续或同时的时态)方、方且、尚、犹、适;(表不止一次的时态)复、骤、数、仍、亟
2、;(表时序的时态)先、卒、终、竟; (表很快发生的时态)立、即、遽、亟、稍、素 12 (1220)4、程度副词 : (表程度高) 甚、已、至、最、殊、太、尤、良、 极; (表程度低) 少、颇、 微; (表更进一步) 益、愈(俞) 、弥、加、滋(兹) 20 (2023)5、否定副词 : (表否定) 不、弗、未、无、毋、勿23(2325)6、谦敬副词 : (表自谦) 敢、窃、愚、伏;(表敬重) 辱、惠、请、谨、幸25(2527)7、范围副词 : (表范围) 皆、尽、悉、俱、咸、毕、并、 各、共、相27(2730)一、语气副词语气副词 有构成 不同句类 的作用 ,常用的有两类:疑问语气副词和祈使语气
3、副词。1、疑问语气副词注意 :疑问语气副词大多用 表示反问 (无疑而问)和测问 (半疑半问) 。表示 反问 常用的有:1)岂表示肯定的反问,可译为: 难道 ;怎么 。例如: 岂敢”, “岂堪”, “岂可”, “岂有此理” ;战国策赵策 : “岂非计久长” 。又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2)不亦(乎)表示反问 ,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多有 “ 乎 ” 字。可译为: 岂不 ;怎么不 ;哪里不 。例如:宋 欧阳修归田录 : “吾射不亦精乎”? 礼记 檀弓下:“ 武子曰: 不亦善乎?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 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唐韩愈送齐暤下第序:“ 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
4、乎?” 明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 “揆之善沟者水潄之,善防者水淫之,两者不亦兼而有之乎?”3)其表示诘问 。通“岂 ” ,可译为: 难道 。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为死君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唐韩愈师说 : “其可怪也欤”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国其果老矣乎” 。4)独表反问 :可译为: 岂,难道。例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诗小雅何草不
5、黄独为匪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聊斋志异兄不能威, 独不能断“出”耶? 5)庸表示反问 。可译为: 难道 、岂、哪里 、怎么 。例如: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庸非昔日之乐” 。唐韩愈师说 : “庸知其年之先后” 。如:庸安 (何以,怎么 ) ;庸何( 何,什么 ) 6)宁表反问 。可译为: 岂;难道。例如:诗郑风子衿子宁不来。又:子宁不嗣音。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宁不哀哉。唐李朝威柳毅传宁止不避。清袁枚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又如:宁渠 ( 难道 ; 如何 ) ;事之可怪,宁有逾此注意 :上述六个疑问语气副词,主要
6、用来表示反问。例如: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不先破秦入关中,公岂敢入乎?吕氏春秋察今 :舟巳行矣,而公开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国无主,其能久乎?战国策楚策四 :王独未见夫睛蛉乎?以上都是反问句。而且都与“乎”字构成反问语气句。表示 测问 常用的有:1)无乃(毋乃),表示委婉反问或委婉测度的语气。可译为: 莫非 ; 不是 ;岂不是 ;恐怕是 。例如:论语雍也 :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 : “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 “郎君别后瘦如许,无迺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
7、谭随录邵廷铨 : “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髮,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论语季氏 : “无乃尔是过与” 。左传僖公三十二: “无乃不可乎”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岂表示委婉的测问。可译为: 莫非 ;也许 ;也许有 。例如:战国策燕策 : “将军岂有意乎” 。又如:“荆卿岂无意哉” 。三国志诸葛亮传: “将军岂愿见之乎” 。又: “将军岂有意乎” 。又如:岂有 ( 也许有 ) 注意:上述两个副词是测问语气副词。例如:战国策宋卫策 :群臣谏曰: “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
8、无乃不可乎”礼记檀弓下 : “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史记信陵君列传: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3)何其表示疑问 。可译成: 怎么那样 ;为什么那样 。诗邶风旄丘 :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宋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 “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 “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表示感叹 :可译为: 多么 ,何等 。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三子何其慼也! ”唐杜甫义鹘行 : “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贤!”宋郭祥正金山行: “一朝登临重太息,四时想像何其雄!”书
9、列 :墨子鲁问 :王子闾曰: “何其侮我也?”战国策齐策四 :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2、祈使语气疑问副词祈使疑问副词主要表示希望或禁止,常用在祈使句中。用来 表示希望 的主要有:1)其表示祈使 。可译为: 当,可 。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其还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君其详之。清林觉民与妻书汝其善抚之。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弟其宽心勿畏可也。2)必表示祈使 。可译为: 一定要 ;必定要 (必然;必定;必须,是表示决断)。例如: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很明显,这里用“必”是辅助后半句对前半句的说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10、 - -第 3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资治通鉴唐纪 : “人人自以为必死” 。战国策赵策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又如:必因 ( 一定;定然 );必败 ( 一定败 ) ;必昌 ( 一定光耀 ) ;必竟 ( 肯定;一定 ) 孟子梁惠王上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姑表希望。 可译为: 姑且 ,暂且 。例如: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又如 : 姑置勿论附:姑且: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暂且如此,带有暂作某种让步的意思,或说明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这样,相当于“暂且”、 “先” 。4)庶几表示希望或推测。可译为
11、: 或许 ;也许 ;或许可以 。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宋史文天祥传 :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5)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 ;可译为: 或许 ;但愿 ;希冀 (希望得到)。例如:左传桓公六年 :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伍举 ) 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 庶几赦余。 ”又如 :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自己的微薄才力) ;庶免于难;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庶乎可行。6)幸表示希望 :可译为: 通“倖” 。侥幸 。例如: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荀子富国朝无幸位。注 : “无德而禄谓之幸位。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12、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注: “侥倖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 幸成帝业。又如 : 幸心 ( 侥幸心理 ) ; 幸生 ( 侥幸偷生 ) ; 幸民 ( 侥幸于万一之民) ; 幸位 ( 侥幸得位 ) ; 幸得 ( 幸而) ;幸诡 ( 侥幸和诡诈 ) ;幸赏 ( 侥幸得赏 ) 侥幸:1、企求非分 。庄子在宥 : “此以人之国侥倖也。 ” 陆德明释文: “侥倖,求利不止之貌。”后汉书吴汉传 : “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倖,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李贤注: “侥,犹求也。 ”宋司马光论财利疏: “凡宗室、外戚、后宫、内臣以至外廷之臣,俸给赐予,皆
13、循祖宗旧规,勿復得援用近岁侥倖之例。其踰越常分,妄有干求者,一皆塞絶,分毫勿许,若祈请不已者,宜严加惩谴,以警其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犹幸运。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或抱罪之家,侥倖蒙恩,故宣此言,以自悦喜。”唐韩愈病鸱诗:“侥倖非汝福,天衢汝休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 “但博得歌筵前垂一顾,舞裀边受寸赏,御酒龙茶,三生侥倖,万世荣华。 ”7)弟(第)表希望 。可译为: 只是 ;只管明史海瑞传此人可方比
14、干, 第朕非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第重射, 臣能令君胜。注意 :上述副词表祈使语气(表示希望或请求)。例如:史记晋世家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我死,汝必速行。 ”左传成公十三年: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用来 表示禁止 的主要有:通常用来表示劝阻和禁止的有:“无” 、 “毋” 、 “勿” 。 “无” 、 “毋”后的 动词 可以带宾语,而“勿 ”后的 动词 时常不带宾语。1)无通“ 毋”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 不要 、别。书洪范 : “无偏无党 , 王道荡荡”。诗周颂烈文 : “无
15、对靡于尔邦” 。左传成公二年 :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论语学而 : “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史记陈涉世家 : “无相忘”。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望其速成” 。清黄宗羲原君 “无怪乎其私之” 。又:“无生帝王家”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 );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 (不得;不能 );无论 (不要说 ) 2)毋本义就表示禁止。可译为: 莫、勿、不要 。例如:论语先进 : “毋吾以也”。史记项羽本纪 : “毋从俱死” 。又如:毋或 ( 不可 ) ;毋多 ( 不作他计 ) ;毋己 ( 不得,不能 ) ;毋违 ( 不得违误 ) ;
16、毋令逃逸;毋自欺。3)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表示禁止或劝阻。可译为: 不要 ,别 。例如:诗豳风东山 :勿士行枚。论语学而虽欲勿用。过则勿惮改。淮南子脩务寡人敢勿轼乎? 战国策赵策必勿使反。汉刘向列女传愿勿遣。三国志诸葛亮传诸君勿复言。资治通鉴将军勿虑。如:勿用 (勿动;不可有所作为) ;勿惮 ( 不要怕 ) ;勿然 ( 不要这样 ) 注意 :上述三个祈使副词表示劝阻或禁止。例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国语晋语二 : “公惧而走。神曰: 无走”孟子梁惠王下 :
17、“左右皆曰可杀,勿听。”有时“ 毋” “无” “ 勿”与不定副词 “不”差不多 。例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论语学而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左传襄公八年 : “楚人来讨,能勿从乎?”二、决断副词决断副词 是时常用于 论断句 、说明句 的副词,常用的有四类。其特点是 除了可以 修饰谓词性词语 之外,一般还可以修饰体词性词语。在修饰体词性词语时,常与“也”呼应使用,构成论断句。1)非“非 ”是典型而又常用的决断副词,常用来表示否定性 的论断 ;其后常有“也”与之呼应,有时也可不用“也 ” 。如:表示否定性的论断。可译为:“不” 、 “不是 ” 。例如:孟子公孙
18、丑下 : “城非不高也 , 城非不深也 , 兵草非不坚利也。 ”礼记檀弓上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史记穰侯列传 : “宣太后非武王母” 。注意 :“非 ”还常用在复句的前分句中,与后分句一起构成“否定 肯定 ”的形式,来表示对比关系和 假设关系 。列如:吕氏春秋贵当 “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 。韩非子说林下 : “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也”。2)固、实、诚、乃、即、必、殆、又、亦这几个副词既可用于论断句 ,又可以用于 说明句 。1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表论
19、断 。可译为: 必,一定 、当然 、仍然 、确实 、 已经 。例如:楚辞屈原涉江: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宋苏轼教战守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宋苏轼石钟山记余固笑而不信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默然, 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 出无可奈何 ,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表说明 。可译为: 原来 ;本来 ;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实表论断 。可译为: 确实 ;实在 ;果然 ;真正地 。例如: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清袁枚祭妹文故自汝归后, 虽为汝悲,实为予喜。国语: “
20、毕阳实送州犁于荆” 。表说明 。可译为: 终于 ; 实际上 。例如:吕氏春秋 : “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世说新语自新 : “或说处杀虎斩蛟,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实不然也”。3诚表论断 。可译为: 确实 ,的确 。例如:楚辞九歌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 。战国策齐策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韩愈祭十二郎文 “所谓无者诚难测, 而神者诚难明矣”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又如:诚不能免;诚恐( 只怕,恐怕 ) 表说明 。可译为: 果真 ;如果 。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1、: “楚诚能绝齐 ,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4乃表论断 。可译为: 竟;竟然 。例如:唐韩愈师说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表说明 。可译为: 刚刚 ,才 。例如: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即表论断 。可译为: 立刻 ;立刻就 ;当即随之 。例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 晋干宝搜神记王即临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世说新语自新处即刺杀虎。宋王安
22、石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又如:即速 ( 立刻;赶快 ) 表说明 。可译为: 那就是 ,那就是说 。例如: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清林觉民与妻书即此爱汝。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即如忠烈遗骸。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又如:即是6必表论断 。可译为: 必须 。例如: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休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表说明 :可译为: 必然 ,必定 。例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资治通鉴唐纪人人自以为必死。战国策赵策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又如:必
23、因 ( 一定;定然 ) ;必败 ( 一定败 ) ;必昌 ( 一定光耀 ) ;必竟 (肯定;一定 ) 7殆表示论断 。可译为: 当然 、必定。例如: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 “( 彼 ) 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 。表说明 。可译为: 大概 、几乎 、差不多 。孟子殆于不可。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宋沈括梦溪笔谈游历殆遍。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又如:敌人伤亡殆尽;殆其( 大概 ) ;殆庶 ( 庶几,近似 ) 8又表论断 。可译为: 再,再一次 。例如:诗郑风缁衣敝予又改为兮。诗小雅小宛天命不又。精选学习资料 - - -
2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仪礼燕礼又命之。聊斋志异促织又试之鸡。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 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 ;又称;又说。表说明 。即说明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例如:书禹贡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又如 : 又打又闹 ; 又惊又喜 ; 又哭又笑说明 :意思上更进一层(而且)。例如: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说明 :一连串事情接连出现。例如:如: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9亦表论断 。可译为: 也;也是 。例如:战国策魏策亦免冠徒跣
25、, 以头抢地尔。 ( 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三保亦自喜。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 ? 又如 : 亦许 ( 也许 ) ;亦然 ( 也是这样 ) ;亦且 ( 又,而且 ) ;亦复 ( 又) 表说明 。可译为: 不过 ;仅仅 ;只是 :例如:左传寡人之从君而西也, 亦晋之妖梦是践。注意:当这几个副词后面是体词性词语时,可以构成肯定的论断句,句未常用 “也” 。例如:庄子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文言文副词总结 2022 文言文 副词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