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初备 .pdf
《2022年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初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初备 .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组心灵之歌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分别是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
2、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学习目标:1. 学会写 1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
3、写词语。2.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4.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对于如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能够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4、 -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会,应用起来可能会描写不够细致。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课时安排:9、穷人 2课时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课时11、唯一的听众 2课时12*、用心灵去倾听 1课时口语交际三 1课时回顾拓展三 1课时合计 8课时 9、穷人教材分析: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以“穷人”为题富
5、有深意。本课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
6、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 - - - - - - - - - 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
7、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4.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情分析: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两个悬念交替展开,扣人心弦,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掌握起来容易, 学习掌握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了解作者,阅读其作品。教学时间 :2
8、课时:第一课时总课时 21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 ,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设计意图】开篇以海明威的话为引子,激活学生生活中有关贫穷和幸福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1. 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及阅读过的他的作品。2.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的时
9、代背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 - - - - - - - - -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3)本文写作顺序?【设计意图】让学生诵读课文,读通,读读透,读明白,读出整体的印象,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0、四、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读课文第到第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 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再读课文自然段: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再读课文自然段。. 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 “自己的五个孩
11、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6. 体会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 - - - - - - - - -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12、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设计意图】 紧扣一个穷字, 和一个“急”字,引导学生读和悟, 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促成学生的感情的投入。7. 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自然段。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8. 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
13、第到自然段) ,读一读,找出原因。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也要。【设计意图】通过口头句式的训练,体会桑娜的善良,并进行语言训练。第二课时总课时 22一、体会桑娜的矛盾心理活动。(理解两次沉默)1.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 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2. 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3.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4.引读第到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
14、懂了什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 - - - - - - - - - 【设计意图】 紧扣桑娜这个中心人物, 紧扣桑娜抱回孩子前后的表现, 引导学生找,悟,议、思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三、体会渔夫的心理活动. 读第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 朗读渔夫的话 , 体会渔夫的善良 .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完成句子:渔夫心
15、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与其,不如。宁可,也要。【设计意图】引导学社由中心人物桑娜,到中心事件,在扩展到全文涉及的人物渔夫,感受穷人的品质,达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四、分角色朗读第到自然段五、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提高习作水平。板书设计 : 穷人桑娜 (勤劳善良 ) 渔夫非这样做不可
16、得赶快抱回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 - - - - - - - - - 西蒙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美好心灵。如,残疾青年的善良
17、、宽厚、善解人意。父亲也很善良。碧云同样善解人意。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 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情分析
18、: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现了人物的品质, 这一写法学生进行过多次练习,比较好掌握,但是把这样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准备重点语句的幻灯片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 , 理清课文思路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课时 23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 - - - - - - - - - 一、导入新课。. 导入: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老师想提两个问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这
19、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设计意图】由问题导入,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悬念,从而激发起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二、带着问题,品味课文. 文章的题目是“别饿坏了那匹马” !文中也反复提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你们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 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够发现摊主家根本没有马。默读课文,把这部分中描写残疾青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画下来,并用心地体会一下,试一试你能感受到什么。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为什么一愣,而后又一亮!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为什么是盯着,而且是命令的语气!“别别别”他急了, “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
20、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回来” !他在身后吼道,“那马会踢伤你的!”你从这句话,能体会到什么?小结:通过体会这些细节,能感受到残疾青年是在极力地渲染着气氛,极力地想说明,他家似乎真的有一匹马,但是事实上,那根本没有。那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设计意图】题目是本文内容的窗口,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会读题,审题,学会从题目入手,由题目来感悟课文。并且掌握点题的方法。三、感悟”美丽的谎言” 1.练习填写句子。这种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这种爱是(一束阳光)让我(感到温暖)这种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这种爱是(一缕春风)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愁) 2.小结:
21、残疾青年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一个人,他有着一颗平平凡凡的一颗心。正是平凡人的平凡心,传递着幸福,创造着快乐。这是一种平凡的感动。像一株小草,悄悄地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 - - - - - - - - - 入碧绿的原野;像一颗雨露,轻轻地滴入奔流的小河。她走了,杳无音讯,她来了,悄无声息。她静静地展示着真诚,无需鲜花和赞誉。她的到来,让这个平凡的世界变得不平凡。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设计意图】紧扣“美丽的谎言”一方面引导学
22、生抓住语言文字本身,从主人公的外部表现发现谎言,另一方面,启发学生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发现谎言的美。四、课外主题拓展 1. 出示搜集到的文章 . 2.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 你们能够发现这样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吗?【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有利于课文主题的强化,让课文颂扬的美德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升华。五、总结延伸像这样的平凡的感动也有很多,只要你用真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心是一种淡淡的美。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感悟,去聆听,也许下一个被感动得主角就是你。板书设计 :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白读书受责怪卖马草卖马草遇好事心里乐送马草明真相直想哭11. 唯一的听众教材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23、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 - - - - - - - - -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
24、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学习目标: 1 学会 6 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
25、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 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5.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学情分析:课文内容通俗易懂 ,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不会有困难, 很容易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到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困难的是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以及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音乐、重点语句的幻灯片。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初备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元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