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全册教案集【推荐】.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全册教案集【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全册教案集【推荐】.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草原教学目的1、相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画、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谨、羞怯、摔跤、偏西、天际”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奇妙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理解西部,酷爱西部之情。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含义。4、背诵1、 2 自然段。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奇妙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酷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状况。
2、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宽阔草原歌曲。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创设情境1、播放歌颂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表达草原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如今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
3、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理解草原的什么?意料:(1)草原的风光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如今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新颖,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沟通)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以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学习,也可以和同座沟通)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和词语。A认读几个简洁读错的字和订正几个易写错字:蒙的读音是“ m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o
4、”,“同行”中的“行”读作“x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毯”的最终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状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爽,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潇洒: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谨。文中指草原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担忧有什么危害。迂回:盘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曲曲折折的样子。拘谨;过分约束自己,看法显得不自然。二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1 细致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确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和同学们沟通一下,作者是怎样支配这
5、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3汇报沟通结果,教师刚好引导,概括内容如下: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开展的先后依次来写的。首先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送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终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形成文章的构造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三、 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美丽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
6、批注。3、汇报沟通。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得意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美丽,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冲突吗?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分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说明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G轻声读
7、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秀丽的小诗。A是什么使人惊羡?是什么使人舒适?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B“秀丽”是什么意思?假设要你来吟诵一首秀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1、通过刚刚的沟通,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3 指名再来
8、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 直观场境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教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溢无比酷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画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谨、摔跤、偏西、天际。学生正确朗读。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剧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
9、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通过回忆,重温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爱好】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特别的热忱,如今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沟通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忱迎接: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潇洒。)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
10、服,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忱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奔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忱。)3 宁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忱。)板书 襟飘带舞 策马奔驰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合作沟通,赐予学生学习空间,培育自学沟通实力】4 同学们 这种热忱,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可以带着蒙古人民的热忱来读一读吗?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样 】三 、情感升华 体会蒙
11、汉情深 1、 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忱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剧烈场面。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沟通。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点拨:(1)主客见面时热情欢跃的场面。引导想象:假设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款待来宾。客人会怎样感谢?(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宠爱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特
12、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四 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 直抒胸臆:2 精描细写:3写本质朴 不加雕琢:五 回忆情境 置留作业假设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细致完成。2 丝绸之路教学目的:1、相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屹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理解西部的绚丽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理解西部历史的爱好,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
13、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爱好。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酷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访西域的资料。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一、沟通资料,引入新课。1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张骞出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学问?请拿出来我们做以沟通。(1)小组沟通,教师巡察指导。(2)全班沟通,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赐予评价,并对细致搜集资料的学生赐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理解这是联络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
14、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意料: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沟通,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表达了新课程的要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确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如今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理解这是联络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供应感性的相识。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 读后沟通: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
15、的巨型浮雕,然后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终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索: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 全班沟通。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美不已”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异、赞美(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索以下问题:张骞在开拓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
16、儿能体会到?2、学生小组内沟通,教师巡察。3、全班沟通。根据学生沟通状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拓丝绸之路困难重重;(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拓丝绸之路不辞辛苦;(3)从“他耐性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燥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坚决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互相关系以及对汉朝的看法”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通过这一局部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
17、为开拓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相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络严密?(2)全班沟通: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络的严密。第三自然段最终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原委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答复并说明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终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沟通:最终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拓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拓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奇妙地把开拓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拓丝绸之路的过程连接起来,即前半局部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局
18、部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索: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2、全班沟通: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沟通和人类文开展的纽带。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宏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验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中国的傲慢。五
19、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酷爱西部之情。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傲慢,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3 白杨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摩挲、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络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像之处。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情怀。教学
20、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立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消费建立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与新疆建立的其别人员等等。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犯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芜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立的白杨。今日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芜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新颖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1师此时你确定
21、在想,荒芜的戈壁原委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如今,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宠爱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沟通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沟通,教师巡察相机指导。)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高大挺立:高大笔直,挺立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可以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美。 (2)提示学生留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
22、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展区分;“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3)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绽开争论的事。(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说明心迹。三 细读品味 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入的句子。1抓住含义深入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常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小学 年级 下册 新课 标人教版 语文 教案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