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docx(2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1)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教学过程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老师:人们说广袤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宇宙原委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很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视察和探讨。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踪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1宇宙
2、有多大?综合视察课本图11.1-1和课本图11.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觉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沟通资料数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须要十万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很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3)依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4)结论:宇宙是广袤无垠的,大得很不可思议。3人类对宇宙
3、的探究过程。沟通资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哥白尼与日心说;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胜利,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支配;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胜利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当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究越来越深化,宇宙的奇妙将渐渐被揭示。4宇宙的组成问题:宇宙原委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由分子组成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分割物质试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第二节 质量(2)学习目标(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通过实际操作,驾驭天平的运用方法。
4、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教学教程一、1、质量的概念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质量的单位二、质量的测量1、天平的测量原理: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2、相识托盘天平的构造;3、托盘天平的运用方法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把被测物放在左盘边,接“先大后小”依次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
5、增减砝码并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说明调整好的天平假如移动了位置需重新调整。天平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整天平的平衡.推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确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只要指针在零刻度线左右摇摆的幅度相等,即可推断天平横梁平衡.4、运用托盘天平的留意事项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有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5、液体质量的测量用天平称
6、出容器的质量m1.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液体的质量m液m2m1。假如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7、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可采纳“聚少成多,测多算少”的方法.如课本上提到的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则可将100张(或适量的张数)相同的邮票放在已调整好的天平上、测出这100张相同的质量m克,那么一张邮票的质量m1m/100克.第三节 密度(1)学习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从鉴别物质说起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态
7、等特性是有确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觉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二、试验探究1、学生试验:调整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3、提问:以上两个试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依据试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探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4、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削减,体积也会削减。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确定。(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三、密度板书
8、: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V/m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 1g/cm3=1103kg/m32、一些物质的密度值103kg103kg/m3;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103kg103kg。103千克每立方米。3、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课文第16页例题【板书设计】密度物理意义: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公式:=mV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学习目标通过试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尝试用
9、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说明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量筒的运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态物体体积的方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态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态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纳“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10、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须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随意形态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态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二、量筒的运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态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
11、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态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态物体的体积。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态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纳“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
12、终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登记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登记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态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1、学生分组设计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数据记录表格。2、各小组间沟通所设计的试验方案。依据沟通结果对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各小组汇报试验数据,然后
13、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态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态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依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 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试验步骤是: 1、调整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
14、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试验步骤如下: 1、调整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 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试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削减试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第五节 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
15、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整天平平衡,会运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驾驭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敏捷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运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密度 3天平的运用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公式=的正确理解 4推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教学方法 1视察法 2试验法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板书)宇宙及其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液、气微观模型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单位:kg g mg t测量:天平结构调整运用质
16、量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m/V单位:kg/m3 g/cm3测量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不规则固体液体天平、量筒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密度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便利,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便利了解法如下: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运用任何其他协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试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1)调整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
17、杯的总质量,记为m1 (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 表达式:=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试验器材写出试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须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试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液=V水 所以,即 得:液=水.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1)
18、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须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探讨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相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机械运动我们已经相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
19、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1、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三、参照物1、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速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
20、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2、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 让学生做下面的试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索问题:(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探讨: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依据须要来选择。假如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
21、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由以上探讨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便利,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4、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探讨为什么会产生“错觉”。(产生错觉的缘由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视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视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5、 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1)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视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2)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22、觉得乘客不动。(3)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视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视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6、 3。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探讨: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从这个例子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