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考试指导.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药药理学考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考试指导.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药理学考试指导中药药理学复习题一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 5番泻叶泻下作用及大黄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麝香及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对中枢神经功能具有兴奋和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类;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肝炎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
2、【】板兰根,金银花;5枳实、青皮等含有,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产生升压作用。【】对羟福林,肾上腺受体;6麻黄利尿的有效成分是。【】伪麻黄碱;7知母解热作用及抑制(酶)有关。【】酶;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和。【】没食子酸,d儿茶素;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和。【】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三七氨酸;11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抑制胰酶活性;1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及再生的作用是和。【】促进修复,促进再生;13许多活血化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3、共30分)1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黄连B黄苓C金银花D麻黄E人参【】D2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兴奋中枢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E3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局部作用及全身作用B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C治标及治本D有毒和无毒E培本及祛邪【】B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E5下列那项是鱼腥草的抗菌有效成分()A.小檗碱B.黄苓素C.绿原酸D.癸酰乙醛E.色胺酮【】D6除下列哪项作用外,均为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A泻下作用B抗感染作用C镇静作用D利胆作用E止血作用【】C7粉防已
4、碱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理是()A阻滞心肌细胞内流B促进心肌细胞内流C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D抑制心肌细胞外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E阻滞心肌细胞受体【】D8下列有关大黄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用泻下B.久煎止泻C.影响营养物质吸收D.作用部位在大肠E.结合型蒽苷发挥作用【】C9及枳实临床应用不符的是()A治疗高血压B、产后子宫脱垂C、抗休克D、胃下垂E、腹气胀【】A10附子“回阳救逆”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A镇痛B抗寒冷C增强免疫D抗休克E以上均不是【】D11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消旋去甲乌药碱B甲硫氨酸C葫芦巴碱DN甲基酪胺E柠檬烯【】D12关于山楂调节脂质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显著抑制血清的
5、升高B降低C和浓度C显著升高C及1浓度D显著降低E抑制还原酶【】D13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延胡索乙索镇痛作用最强。B镇痛作用强于复方阿司匹林。C镇痛作用高峰均在半小时内出现,维持约2小时。D对钝痛作用优于锐痛。E镇痛机理是阻断脑内胆碱受体,使纹状体谷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E14苦杏仁有镇咳作用是由于()A抑制呼吸中枢B抑制呼吸道感受器C增加气管黏液纤毛运动D抑制喉上神经冲动传入F以上均不是【答案】A15天麻改善记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天麻素B香草醇C琥珀酸D香草醛E琥珀醛【答案】A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答:(1)作用的多效性,(2)某些
6、作用的双向调节性,(3)量效关系的复杂性,(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5)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2简述甘草解毒的药理学依据。答:解毒机理是:(1)甘草甜素在肝脏分解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后者及毒物结合而产生解毒效果。(2)通过物理、化学方式沉淀、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3)甘草次酸有皮质激素样抗应激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4)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对肝药酶产生诱导作用,加速毒物代谢。3简述麻黄平喘特点及作用机理?答:麻黄平喘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其平喘机理是:(1)促进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和而间接发挥拟的作用。(2)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
7、的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合成,使比值增加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3)阻止过敏介质释放。(4)促进细胞释放前列腺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其分解,促进合成,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5)直接兴奋受体,收缩末梢血管,减轻水肿和充血。(6)抑制抗体的生成。4简述川芎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良效的药理学基础。 【答】川芎嗪可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抗血栓形成。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答】:小檗碱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为:(1)抗心律失常,小檗碱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抗心律失常及其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抑制心肌快内流及可
8、能的通道阻滞等作用有关。(2)降压,小檗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降压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1受体,使外周阻力血管降低所致。(3)正性肌力作用。小檗碱临床应用上要有: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等 2试述活血化瘀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答】:(1)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及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前列环素(2)/血栓素A2(2)的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状态。2是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2增高则血小板趋向聚集,易导致血栓形成,2是2生理拮抗剂,血小板内2是血小板内磷脂经磷脂酶A2和环氧化酶催化形成花生四烯酸()和2,后者
9、再经2合成酶作用,形成2,而2和环氧化酶又受的调控,可抑制其活性,而且又能阻止释放,因为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也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能引起升高。如丹参、三七、水蛭等。(2)抗凝血。有些活血化瘀药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如丹参、赤芍、益母草等(3)促纤溶。有些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抗血栓形成。如丹参、赤芍、红花等。 中药药理学复习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是( )A.大黄素 B.大黄酸C.番泻苷D.鞣质E.大黄酚【】C2、不能扩张血管的中药是()A.葛根 B.麻黄 C.三棱D.丹参 E.去甲乌药碱【】B3、能增强机体免
10、疫功能的中药是()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素D.人参E.麻黄【】D4、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抗心律失常B.正性传导作用C.正性肌力作用D.降血压E.抗心肌缺血【】B5、下列中药哪味对肾脏毒性较大()A.马钱子B.乌头C.木通D.雷公藤E.黄芪【】D6、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苍耳子 B.柴胡C.茵陈D.大黄 E.栀子【】A7、甘草、桔梗、远志祛痰的机制是因为都含有()成分,通过()而起作用的。A.多糖,粘痰溶解B.生物碱,中枢作用C.黄酮类,促纤毛运动 D.皂苷,刺激性E.挥发油,刺激性【】D8、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有机酸 C.挥发油
11、 D.生物碱 E.皂苷【】C9、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A.芒硝B.番泻叶C.火麻仁D.大黄E.郁李仁【】D10、及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炎B.解热 C.中枢兴奋D.降低血压E.抗溃疡【】C11、服用甘草流浸膏,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C.升高肾素水平D.盐皮质激素样作用E.直接保钠排钾【】D12、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2合成 D.对抗诱导的血小板聚集E.促进2生成【】B13、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12、)A.促进脑内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脑内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C.促进脑细胞发育D.增加脑供血E.保护神经细胞【】B1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中和内毒素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C15、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E.抗感染【】E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药药理学不仅要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也要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前者称为,后者称为。【】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2、五味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辛味药
13、含最多,其次是和;甘味药含有。【】挥发油,苷类,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3、金银花抑菌的主要成分为、和木犀草素。【】绿原酸,异绿原酸4、静注枳实、青皮注射液能血压,但口服无效。这是因为所含成分。和静注兴奋受体,收缩血管;此二成分化性不稳定,口服易被破坏。【】升高,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5、三七止血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具有血管作用,但不耐热,所以止血宜用。【】收缩,生6、川芎嗪能提高血小板中含量,抑制生物活性和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腺苷-3,5-环化一磷酸),2(血栓素A2)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及
14、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2、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及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4、双向调节作用【】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5、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四、简述题(每题6分,共30分)1、四性的药理【答】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静、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有中枢兴奋
15、作用。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能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受体系统的功能亢进。寒凉药能降低热证、阴虚证病人的交感神经-受体系统的功能偏高。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长期给予动物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酶)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温热药附子、肉桂等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寒凉药相反。5).寒凉药有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2、简述常用祛风湿药的抗炎作用,试举例说明其主要的作用环节。【答】抗炎
16、作用表现抑制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增生性炎症模型。作用环节: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秦艽、五加皮、雷公藤);样作用(粉防已碱);直接抑制炎性物质释放(雷公藤甲素)。3、附子抗休克的作用机制【答】附子、肉桂、干姜等及其复方对失血性、内毒素性、心原性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等休克均能提高动脉压,延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百分率。此外,对单纯缺氧性、血管栓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温里药抗休克的作用机理主要及其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4、简述当归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答】当归对动物子宫平滑肌呈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当归挥发油及阿魏酸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当归水溶性及醇溶性的非挥发性成分具
17、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及子宫所处状态有关。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是痛经产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当归对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可缓解痛经。对于崩中漏下等伴有子宫收缩不全的病理状态,当归可因其兴奋子宫作用而使之得到改善。5、大黄泻下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答】:成分:蒽醌苷,双蒽酮苷。机理:大黄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抵大肠,在肠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蒽酮、蒽酚,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苷元能抑制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部分蒽苷自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经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作用。五、论述题(每题10分,
18、共30分)1、试论解表药治疗表证的中药药理学基础【答】:解表药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础2、活血化瘀药对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答】“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出现浓、粘、凝、聚等现象。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浆渗出,血液浓缩,红细胞比容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含量升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血浆粘度增大,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液中聚集型血小板数目增多,阻塞微血管,加速凝血过程,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聚,指红细胞聚集力增加,表现为血流速度变慢,切变率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表面负
19、电荷减少,使红细胞彼此靠拢而发生聚集。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蒲黄等作用更为明显。3、试论补虚药扶正的中药药理学基础【答】1)、补虚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防治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有意义。表现为扶正驱邪。.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刺激动物免疫器官胸腺、脾脏,使其重量增加;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补气药的作用为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量2)、补虚药可促进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
20、成。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 绪论大纲要求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 熟悉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目的和任务3. 了解中药药理学发展史重点及难点提示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目的和任务内容精讲一、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一门桥梁学科。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吸
21、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学科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单味和某一类药并举,前者说明物质基础,后者形成理论。2.及临床研究密切结合,提高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如药性理论、归经、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则研究,已初步建立了及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4.中药新药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上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的麻黄研究和相继进行的几十味中药的研究是开创性工作,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研究思路,
22、即提取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及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2.50-80年代,开展了中药对呼吸、心血管、中枢、抗感染和抗肿瘤的研究。3.进入90年代,复方、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增多。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究思路:植物药研究思路和复方整体研究。复方研究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作用机理研究在此阶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许多单味药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至基因水平。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的中药粗制剂体外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引进和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不良反应及毒性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理学 考试 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