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1.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2013.2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P5例1 、例2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依次,并驾驭递等式计算的方法。本单元混合运算的依次是结合解决问题进展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留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
2、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绘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绘方式上。教学目的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依次。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4、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依次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教学重点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教学难点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 主题图引入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殊寒冷,下了大雪,今日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视察主题图,根据条
3、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洁问题快速解决。1、根据已学学问列式。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搜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那么要求“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
4、(人) 2885=113(人)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 教学脱式计算师:我们干脆写出最终得数简洁出错,假设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简洁错了。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如今有113人在滑冰。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3视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刚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的)小结:假设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料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
5、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答:6天预料接待1974人。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 1974 (人) 答:6天预料接待1974人。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视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刚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的)小结:假设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
6、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的。三、.稳固练习1、计算,脱式计算2、根据教师供应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削减重复练习。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展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依次的)运算依次为已有学问根底,让学生进展回忆概括。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依次。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7、照这又有85人到来。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料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设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 口算训练P2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
8、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依次,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比照拟生疏的。从直观上知道“ABC”要先算“AB”,但不清晰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式。本课须要通过详细情境扶植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2.让学生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细致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重点:知道两级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计
9、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两级运算的依次。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主题图2、视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绽开1、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玩耍,购置门票须要花多少钱?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票须要多少钱。 (2)2
10、42+242 =48+12 =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5、比拟:(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依次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三、稳固练习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依次吗?(一)根本练习1、口算2、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缘由。(二)稳固练习1、第5题(递等式计算)2、指名板演3、集体讲评(三)解决问题1、出示第2、
11、3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3)集体讲评2、独立练习:第6、7、8、9(1)学生各自完成(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当补充什么条件?(高速马路的长和一般马路的长相等)(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三、进步练习1、出示第10题:(1)学生各自尝试(2)讨论沟通(3)通过线段图扶植理解(4)说一说想法2、思索题:(1)独立尝试(2)说一说想法(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终一个数开场想,比方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1、能在情境中,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并明确运算依次。2、能
12、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依次。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两级两、三步式题。板书设计(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2口算训练P3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练习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展练习。教学目的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
13、运算依次。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重点: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1、揭题:今日我们接着学习混合运算。2、划出P8-1,51的运算依次。1)独立划出先算什么。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2、说说怎么确定运算依次。1)学生发言。2)小结 (板书):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设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假设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3)背一背。2、学生尝试解答。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二、计算1、P8-1,5独立练习
14、,教师巡指。选择展示,评议作业。2、P9-7,8,10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3、开展练习:P9思索题尝试,或与同学讨论。展评。三、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依次的)1、能划出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依次。2、能说出确定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依次的方法。1、能根据情境列出综合算式,并正确解答。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3口算训练P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 ,P11例5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
15、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比照拟熟识,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比照拟生疏。本课须要通过详细情境扶植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教学目的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4、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依次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理解“先算括号里
16、面的”。教学重点重点: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依次,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主题图引入视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二、新授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假设每30位游人须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师:每30位游人须要一名保洁员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60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5位?你是怎么想的?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17、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27030-18030 =9-6 =3(名)27030算出上午须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须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须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9030 =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视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依次的不同。学生进展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展板书。三、稳固练习P7/做一做1、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更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展学问的稳固。 1、知道
18、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依次。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绘解题思路,理解运算依次。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板书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假设每30位游人须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0 =3(名) =3(名)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4 口算训练P50的运算 教学内容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
19、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场学习加减法,就相识了0,驾驭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学问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相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验了许很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驾驭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理解。教学目的1、使学生驾驭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 2、培育学生视察、比拟、概括的实力。教学重点重点: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教学难点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缘由
20、。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 复习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依次,谁会说?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板书。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 引入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答复(1)100+0= (2)0+568= (3)078=(4)154-0= (5)023= (6)128-128=(7)076= (8)235+0= (9)99-0=(10)49-49= (11)0+319= (12)029=2、揭题三、绽开1、视察:请你们细致视察,你们发觉了什么?2、小组相互沟通想法3、汇报: 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关于0的运算 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
21、作除数)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行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行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四、总结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2、知道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板书设计 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关于0的运算 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5 口算训练P6练习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4练习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依次。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依
22、次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依次进展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学问,进步学生的计算实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括号;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局部漏抄。教学目的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重点:列综合算式和标准格式的训练。教学难点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 明确任务师述:今日,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学问进展练习,进步计算实力。
23、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计算练习1、完成P14-11-1划出运算依次。1-2说出运算依次。1-3讨论结果是否一样及其缘由。1-4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1-5展示讲评。2、完成P14-42-1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2-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2、揭题三、应用练习1、独立完成P15-7,8,10各题,再讲评。1、独立完成P15-12,13各题,再讲评。四、进步练习P15-9P16-14P16思索五、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依次的)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6 口算训练P7位置与方向(
24、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进步,也是后继学习的打算。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间隔 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绘简洁路途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四周的事物,开展空间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阅历,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可以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相识了在平面内可
25、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随意方向和间隔 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的1、通过详细的活动,相识方向与间隔 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随意方向和间隔 确定物体的位置。3、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根据随意方向和间隔 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随意角度详细方向的准确描绘。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师:今日教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细致观看短片,找寻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理解?师:看来要参与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事,什么本事呢?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
26、的地的位置和方向。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有关方向的学问,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学问?(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AO二、探究新知:1、假设上图是一个简洁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特别准确地告知教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1) 生讨论。2、方位表达引导: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生1:量一量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当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当说东偏北30C。4、间隔 表达引导: 这样就能确定
27、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随意点一点) 生:还必需说间隔 是多少.师:只知道一段为米,不知道这里究竟有多长的间隔 ,你能估计一下吗?通过找寻A号检查点,相识位置图,讨论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间隔 确定位置的方法。5、小结。三、尝试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间隔 雷达站 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间隔 雷达站 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间隔 雷达站 千米。 2、做一做: 留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留意单位长度。还要留意量角的方法。师:刚刚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假设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当怎么确定位置?四、练习稳固:1、知道以“小夹角”描绘方
28、位的方法。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间隔 的方法。4、能通过方向与间隔 确定物体位置。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7口算训练P8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9例2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进步,也是后继学习的打算。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间隔 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绘简洁路途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四周的事物,开展空间观念。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
29、的感性阅历,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可以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相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经过本单元例1的学习后,学生又驾驭了用方向和间隔 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根本方法。本课要讨论的例2的内容是例1的“逆命题”即根据方向和间隔 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目的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间隔 ,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实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学问在生活中
30、的应用,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爱好和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间隔 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量角器扶植下确定方向;用标准长度表示确定间隔 。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位置与方向的学问,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日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学问。2、复习: 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二、 尝摸索究、学习方法: 1、尝试。2、反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
31、(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度。)间隔 为45千米怎么画?(1厘米15千米,45千米里面有3个15千米,图上要画3厘米。)2、 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间隔 。3、 留意:假设是北偏东40度呢?南偏西40度呢?(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三、 再次尝试: (1)独立练习。(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展梳理。 沟通: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留意什么?怎样确定?(4)提问质疑。 生提问。师:比拟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四、稳固练习: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32、?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8口算训练P9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3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进步,也是后继学习的打算。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间隔 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绘简洁路途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四周的事物,开展空间观念。本课要讨论的是位置的相对性。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推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随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
3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推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由于参照点与目的点的不同,描绘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相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视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学问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绘北京和上海的详细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4、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详细状况进展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教师解答。)二、复习稳固 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嬉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应1、完成练习第1、2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间隔 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9题1、2 口算训练P10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3
35、-4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进步,也是后继学习的打算。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间隔 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绘简洁路途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四周的事物,开展空间观念。本课要学习描绘或绘制简洁的路途图。教学目的1、能用语言描绘简洁的路途图。2、在合作沟通中能绘制简洁的路途图3、体会路途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更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视察物体的位置。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36、介绍应用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学问。这些学问在生活中特别有用!比方说如今特别流行的“定向运动”!你们知道什么叫作“定向运动”吗?2、师介绍。(演示课件)大致估计方向。二、说说方向与路程:(1)这个图不是很清晰,我们来看看书上一幅差不多的图:校园定向运动路途图。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中心怎么确定?昨天所学?今日的呢?你能根据这个路途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一试。跟同桌说一说。(2)反应校对(3)小结2、校对25页第3题。三、画路途图:1、做一做。 说一说怎么做?再试一试。(重点在第二局部:画到哪个地点就以哪个地点为中心。)2、26页第5题: 四、总结 。
37、能确定目的的方向与间隔 ,并用语言描绘简洁的路途图。能根据目的的方向与间隔 ,绘制简洁的路途图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0 口算训练P11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P29例1、例2教材分析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根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根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殊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阅历构成
38、了学习本单元学问的认知根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进步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敏捷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步计算的敏捷性。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育学生根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实力,开展思维的敏捷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难点: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教学打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 引入1、 同学们,四2班女同学有15人,男同学有19人,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 自主探究(一)加法
39、交换律1、 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2、 学生列式计算3、 根据学生的答复写在黑板上。4、 这两条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5、 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6、 能不能再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觉了什么?7、 归纳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8、 把加数换成其它随意的数算式还成立吗?能用自己宠爱的方式简洁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如:符号表示:+=+ 字母表示:a+b=b+a 看看书本上是怎么说的?9、 运用: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10、对口令,完成做一做(二)加法结合律1、四(10)班36人,四(11)班34人,四(12)班35人,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写在黑板上。你发觉什么?不管哪两个班先加,总数不变。 为什么先算36加34?后两个数先加能凑成整十数。3、出示相关的算式(69+172)+28 69+(172+28)155+(145+207) (155+145)+2073、 归纳:你发觉了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