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1.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1.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学问,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根底学问比拟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学问。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2)
2、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相宜解比拟简洁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样。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开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连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支配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旧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旧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刚好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
3、等式的性质。(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解决的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第一学段里没有出现的。这些实际问题假设列算式解答,学生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有确定难度;假设用方程的学问解答,利用的是问题中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思路就顺畅得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明显不同。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而列方程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交融起来,共同参与运算。找寻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作了三步支配。
4、(1) 教学方程意义的时候,列方程表示简洁现象里的等量关系,有第2页“试一试”,“练一练”第3题,练习一第13题等。(2) 教学解方程的时候,浸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 例7和相协作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或“几倍”的已知条件,只要抓住这个条件分析相差数或倍数的具体含义,就能找到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第一课时 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科教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育学生概括
5、、归纳的实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吗? 2、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答复,板书:5050=100 让学生明确: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1、学生自学 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沟通四道算式,最终达成统一相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索后再小组内沟通,要说出理由。 2、沟通。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X5010
6、0 X50=150 X50100 XX=200 第二种: X50100 XX=200 X50100 X50=15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3、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沟通。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4、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拟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4、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沟通。 方程确定是等式,但等式不确定是方程。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1、学生独立
7、完成。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试一试”2X=500 12+X=202、“练一练”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36-7=2960+2370 8+X502=25 X+414Y-28=35 5Y=40小结:是方程确定是等式,而等式不确定是方程.1.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沟通.2. 看图列方程.X+50=100 5X=504X=16.8 X+200=450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重点让学生说说第2题中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板书: 方程 X50=100 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教学后记
8、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2、 提问:比拟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在小组里说说。 3、全班沟通,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
9、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4、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1、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沟通,能解决的就小组内沟通。 2、 全班沟通: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3、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扶植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刚好分析错误缘由,扶植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4、5、
10、6题。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
11、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缘由,使其明白。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1、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答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最终的结果。 2、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留意一些什么? 3、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殊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集体订正,分析错误缘由。4、第1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
12、方法。小组内沟通。全班沟通,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确定。三、课堂作业第6页的第10、11题。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驾驭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驾驭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13、,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测一下,假设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测,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二、教学例五1、引导学生细致视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觉?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随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视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刚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觉?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
14、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8、练一练第一题指名读题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六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细致视察例六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终将例六填写完好。7、小结:在刚刚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试一试出示X0.2=0.8生独立
15、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察并扶植有困难的学生。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9、练一练第二题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察。集体订正。四、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一题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当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集体核对2、练习二第二题指名读题生独立填写,师巡察。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三题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驾驭列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教学例7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细致视察题目,明确题
16、意。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果小刚的成果=0.06米3、小军的成果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察)指名上黑板。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计算结束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沟通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8、小结:刚刚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9、试一试指名读题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如有不同的可
17、以书上补充。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察)集体核对。10、练一练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生独立解决,师巡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核对。二、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2、练习二第5题指名读题,明确题意。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沟通。生独立解答集体核对3、练习二第6题生独立完成,师巡察小组内核对,同时沟通讨论数量关系。全班沟通。三、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题教学后记
18、第六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娴熟驾驭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2、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进展一些相应的练习稳固学问。二、练习二第8题1、指名读题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沟通)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三、练习二第9题1、指名读题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4、
19、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察(留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5、集体核对。四、练习二第10、11题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2、生独立解决,师留意巡察,发觉问题,个别辅导。同时留意视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3、集体核对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2题教学后记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忆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学问进展系统的梳理,形成学问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进步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进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力。教学过程:一、回忆与反思 1、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五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