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细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风光,体会表现手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作者的巡游依次,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教时:3+2+2+1+2=1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学问及技能: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风光,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
2、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过程及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情感、看法及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风光,想象奇妙画面。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独坐敬亭山,驾驭生字词,理解大意。2. 背诵此诗。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风光,想象奇妙画面。2. 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确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入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日,我
3、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二、学习诗歌。1.老师范读。2.划出节奏。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4汇报解决疑难。5.观赏诗歌。1自由朗读,找出最宠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宠爱的缘由。2师生互动,共同观赏诗歌。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渐渐飘走闲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好像都及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老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6背诵全诗。三、想象练习。四、拓展学习李白的其它写景诗
4、歌。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抄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望洞庭。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绽开想象。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风光,想象奇妙画面。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二、学习生字词。1.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2.自由学习生字。3.检测朗读。三、理解白诗人生平。四、自主学习诗歌,进展质疑。1.老师范读,划出节奏。2.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诗句的意思。五、观赏朗读诗歌。1.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洞庭湖风光,看谁描绘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安静。2白银盘和青
5、螺分别所指。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方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方。二句,把光亮安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4. 指导背诵望洞庭六、课堂小结。七、作业:默写诗歌。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忆江南。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绽开想象。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二、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2.自由学习生字。三、理解诗人的生平。四、理解词的特点。五、吟读、理解忆
6、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风光,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风光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方4. 请联络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终的反问句写完好。江南的风光,让我怎能?5. 指导背诵忆江南六、沟通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7、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七、作业: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板书: 鸟飞云去独坐敬亭山 不厌敬亭山 湖光秋水 潭面无风望洞庭 山水翠 一青螺 日出江水红胜火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后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的:学问及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相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及方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看法及价值观:读中入景,读中悟情,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
8、山水独特的美。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学习,相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故事导人,激发爱好;1.同学们,广西桂林是闻名的旅游胜地,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奇妙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特别超群,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
9、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愿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终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爱好去观赏呢再听听那奇妙的故事呢2.今日,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会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动身了。二、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三、整体感知,带人情境。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
10、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 小结过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这山水怎样完备地形成了天下奇美之画?读第4自然段。5.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比方句,理解“画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文中的画卷是什么样子的?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理解第一、四自然段及中间两段的关系。四、课堂总结。五、作业:背诵第1、4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描写景物的方法。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运用比照
11、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理解到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起伏的画卷,今日我们来具体理解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二、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2沟通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课件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渐渐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
12、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美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及“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宠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比照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入?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入的印象。3课件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漓江
13、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比照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比照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5.理清表达依次,指导学生背诵。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终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三、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1.小结学法。刚刚,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
14、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沟通的形式自学第三节。2.出示要求。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扶放结合,留意学法的迁移。3.朗读竞赛。要求: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4. 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比照;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的,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四、读写结合,延长课外。1.其实,同学们也巡游过很多名胜。让学生沟通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理解的名胜古迹,。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惯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五、课堂小结。六、作
15、业:背诵第2、3自然段。板书:教后反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的:学问及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过程及方法:理解作者的巡游依次,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情感、看法及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教学重点:1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巡游依次。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16、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酷爱。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巡游依次。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丽的河山、奇妙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美。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巡游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踪迹去观赏这一奇妙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老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留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说明词语。说明词语要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那
17、么,联络上下文精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三、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巡游依次。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细致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及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巡游依次。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巡游双龙洞的路途。老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扶植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动身,是按怎样的依次巡游的?学生总结巡游依次时,有不少学生会忽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老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干脆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留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老师根据学生描绘的巡游依次边
18、板书边画一幅简洁的示意图。四、按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按巡游依次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巡游依次后,按巡游依次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简洁了。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巡游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巡游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巡游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酷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
19、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春末的一天,在
20、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风光。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密,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更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干脆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老师告知学生映山红的
21、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络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衬托下特别生气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更?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更,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更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