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x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总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1) 会运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分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与其开展变更的过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酷爱。教学重点1、相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分教具打算 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常
2、常须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与时间和长度这两个根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运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相识的根底上接着学习。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测量 想想议议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老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视察。2、长度的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与单位间进率。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2) 阅读课文第36页倒数第一自然段,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理解“米的精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途径的长
3、度定义为1米。(3) 相识长度单位的符号与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3、阅读课文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间隔 。4、刻度尺的运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屡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试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中第3题要求的3个试验。(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干脆用刻度尺放
4、在硬币下进展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推断,会使测量不精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展测量。方法一(卡尺法):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展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 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依据公式L=d 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登记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3)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一样(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
5、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二、时间的测量1、 计时工具(1) 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开展变更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灵巧、便利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向不超过0.5秒。目前最精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运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向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图12.3-1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2) 学生沟通课外搜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
6、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在太阳照耀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一样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一样数量的沙子,依据漏下的沙量计时。)2、 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与单位间进制率。(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理解“秒的精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3) 相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 、停表的运用三
7、、误差 任何试验测量结果不行能是肯定精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试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肯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行能做的特别精确,试验者对试验的视察总会有偏向,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歼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防止的,而误差是不行防止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
8、值,误差较小。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与手表的正确运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与换算关系,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四、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3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运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现代人的计时工具 机械表 试验室与赛场常用的停表 、电子表 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 时间的单位 秒的定义 常用单位 :小时 分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1km=103m 1dm=10-1m 长度的单位与换算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选:依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与分度值的尺子 放:
9、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精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歼灭六、教后反思:第二节 运动的描绘 总第2课时 教学目的 学问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依据指定的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推断参照物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
10、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推断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与参照物的推断教学方法 视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视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驾驭机械运动的概念 试验法:通过简洁的试验和对试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竞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讲解词协作图象讲解 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化相识体育,还能深化地理解自然从今日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
11、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机械运动我们已经相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展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展描绘。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更叫做机械运动。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更,它们进展的是机械运动。三、参照物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速的从他面前
12、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绘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绘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1、 学生自己举例描绘某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2、 让学生做下面的试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挪动,让学生思索问题:(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13、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绘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依据须要来选择。假如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绘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便利,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3、 让学生答复前面所提出的问题:(1)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更,所以视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2)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
14、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更,因此觉得乘客不动。(3)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视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间隔 越来越大,所以,视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4、 3。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结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结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结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更;卡车以结合收割机、结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
15、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更。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相对静止。5、 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讨论沟通: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与旁边景物的间隔 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与旁边景物在下降;电梯
16、下降时与地面与旁边景物的间隔 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与旁边景物在上升。四、学问应用1、成语故事: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 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当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情愿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船夫不行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风是空气的流淌形成的。骑自行车时,顺风时假设车速与
17、风速一样,那么骑车人与流淌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觉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灵敏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惊讶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假如我是那名飞行员,也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三、小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1机械运动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四、作业布置:1、2、3、4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
18、,这是以 为参照物,假如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2、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耀,看山恰是走来迎。细致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3、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 作为参照物。五、板书设计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更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参照物概念:在讨论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 motion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讨论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随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运动
19、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状况不同六、教后反思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总第3课时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1、 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2、 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与速度公式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切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竞赛中,人们最关切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盼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
20、事上总是盼望导弹、作战飞机可以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教学1速度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1) 在游泳竞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发动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发动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发动游得快慢? (观众的方法是:竞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归纳:观众的方法事实上是:在一样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事实上是:物体运动路程一样,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2)学生试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