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陈林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 运用工具【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相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洁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理论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与木螺钉),发觉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看法、价值观:意识到工具与机械可以扶植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与机械可以进步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缘由讨论。【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2、(老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美丽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扶植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扶植我们做事情,今日我们就来讨论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运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扶植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与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
3、介绍,并且可以运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供应工具)。5、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运用已经比拟熟识,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假如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拟适宜?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视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索你须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试验 3、全班沟通:说说你们刚刚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宜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视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
4、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拟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拟省力;利用绳子与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老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劲、很难做的事情,假如我们运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便利地完成了。奇妙地运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化理解。五、全课总结:对于简洁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讨论?教学后记:课堂活动:分两大活动阵地进展探究。其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这活动中我支配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运用过的工具,以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是统计自己组的同学共用过多少种工具。课堂气氛很活泼!学生统计的工具还真不少,
5、应当说我们的学生还是有确定的运用工具的阅历的。例举的工具很多,比方:剪刀、菜刀、老虎钳、锤子、镊子、螺丝刀、斧子、开瓶器等等。其二,分组活动,每组发了较多的工具与一块木板,木板上面钉着不同的钉子,要求先视察选用什么工具好。然后让学生用工具,把钉在木版里的铁钉、图钉与螺丝钉弄出来,并做比拟:哪种工具用着更省力且便利,并做好记录。目的为了让学生在沟通讨论中相识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处,完成同样的事情,运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便利与省力。最终对教科书上的几项工作进展讨论,选择运用滑轮、斜面、杠杆,让学生对工具进展再一次的视察。整堂课下来学生爱好高涨,热喧闹闹的,可到最终总结以上活动,引出“简洁机械”
6、时,学生还是犯模糊。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阐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做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便利”,孩子对其也特别模糊;孩子把定义扩大化,于是他们想到“电饭锅”、“铅笔”、“电火炉”等。第二课 杠杆的讨论【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相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试验、搜集并整理数据,分析相识杠杆省力、费劲与不省力不费劲的规律。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到搜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
7、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展讨论【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与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举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扶植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相识杠杆1、今日,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特别简洁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日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
8、的简洁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围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展反应沟通。6、辨别杠杆视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与变更。三、讨论杠杆的隐私1、 刚刚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全部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老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劲的事务)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扶植我们更好地进展讨
9、论。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展介绍与运用方法3、 老师问题的提出:假如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当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刚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当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试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试验之后再把试验数据进展统计:省力状况有( )种,费劲状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劲状况有( )种。6、 对全部的数据进展视察与分析。1) 在什么状况下,杠杆省力?2) 在什么状况下,杠杆费劲
10、?3) 在什么状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7、 老师进展总结:省力、费劲、不省力不费劲各状况的比拟与分析。四、搜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搜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教学后记:什么状况下,杠杆省力?什么状况下,杠杆费劲?什么状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解答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力点到支点间隔 与阻力点到支点间隔 的比拟,可如何让学生自行发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与学生共同确认什么是省力?“当用力点是两个钩码而阻力点是一个钩码时,杠杆保持程度,是省力还是费劲?”“费劲”“当用力点是一个钩码而阻力点是两个钩码时,杠杆保持程度,是省力还是费劲?”“省力”当省力
11、与费劲的标精确定后,我将几组数据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推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讨论【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相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确定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处,在不同条件下须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拟与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与是否省力状况。【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老师)。【
12、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嬉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翻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二、杠杆类工具的比拟1、刚刚三位同学的表演特别精彩,首先让我们思索一下,他们运用的工具适宜吗?(适宜)2、思索一下,他们所运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劲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劲的?(请几位同学进展推断,并说说理由)3、推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展比拟)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
13、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展沟通反应;并对学生的画图进展展示沟通。(重点分析镊子与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更。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劲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推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劲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劲。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沟通(请学生到展台下进展展示沟通)4、思索: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扶植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
14、们有的是费劲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老师小结。四、小杆秤的讨论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日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日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索题出示老师用的杆秤进展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展称重时,杆
15、秤会发生什么变更?教学后记: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讨论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洁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爱好,在嬉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奇妙,驾驭相应的科学学问。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可以告知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杠杆尺试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展分析,前两项较易驾驭,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与支点,这里须要老师加以引
16、导分析。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觉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便利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老师有必要进展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与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运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劲状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劲的镊子与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劲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拟能说明问题。对于“小杆秤的讨论”,建议专设一节课来开展相应活动。因为假如在同一堂课内完成,时间很紧,顶多就布置学生课后去制作,而学生在课外制作
17、,没有钩码类适宜的称量工具,对于刻度的划分,有确定困难,也不便开展评价。因此,可以先通知准备相应的材料与工具,然后支配一节课时间用于制作、沟通、评比,并能较好地讨论“提绳的位置对秤的运用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的运用有什么影响?”两个问题,作为对杠杆类工具探究的一个小结。第四课 轮轴的隐私【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相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劲。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异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试验分析,相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看法、价值观:主动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讨论简洁机械的爱好。【教学重点】通过试验理解轮轴作用与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
18、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限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与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讨论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确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答复)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讨论轮轴的作用。试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
19、同的轮与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与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与轴上,试试看,能发觉什么?(2)学生分组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育学生的协同分工实力。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展沟通与思索,发觉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嬉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展游戏。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 刚刚我们通过试验与嬉戏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拟省力,那么假如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展大胆推想)2、 示范操作试验:把
20、更大的轮与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 在小组内开展试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与轴进展试验,并请学生记录试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 沟通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依次进展搜集数据的?你发觉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依次进展试验,然后进展比照;发觉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劲的规律)四、稳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那些便利。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劲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
21、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劲的轮轴。教学后记通过对这一课教材的解读后,我觉得对轮轴作用的相识与体验是比拟重要的,而学生用数据说话的实力不强是须要强化的。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为,通过体验与试验理解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省力,轮越大越省力;难点定为,通过试验用数据说明轮轴的作用。本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沟通翻开水龙头的经验,视察水龙头的构造,试着让学生想象假如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干脆用手去拧轴,还简洁翻开水龙头吗?进而产生了“轮轴为什么能省力”的科学问题,促成开展讨论轮轴作用的活动。然后通过组装一个轮轴试验装置,来讨论轮轴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演示,进展试验前的指导,让学生弄明白我们把确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
22、上,看成要克制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并且要学生记录下每次试验的数据,在小组内通过反复比拟轮上钩码与轴上钩码的数量。最终进展全班沟通,对试验数据进展分析,同学们都发觉了在轮上用力比拟省力,轴上用力比拟费劲。然后在轴不变的状况下,换成大轮再做试验,讨论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通过试验同学们发觉了在轴不变的状况下,轮越大越省力。在这两个试验中,如何绕线学生还是有点困难的,须要老师的细致指导。然后机械试验盒中,其实只有一个配套的轮轴,小轮换成大轮的,不是配套的,轴与轮不简洁固定,学生在操作上,很花时间,效果不是很佳,我觉得这些试验的材料还须要改良。最终轮轴在生活中的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