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案.docx
《心理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杭 州 师 范 大 学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心理学根底(Psychology)课程教案撰写人:朱晓斌制作时间:2012年8月杭州师范高校 教化科学 学院教 案课程名称心理学根底授课专业经院11级班级课程编号104012001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根底或专业根底课( );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理论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察(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4学 分 数3学时安排课堂讲授34学时教材名称高校心理学作 者张厚粲出版社与出版时间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指定参考书一般心理学作 者彭聃龄出版社与出版时间北京师范高校出版
2、社,2001年版心理学与你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美罗伯特.索拉索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授课教师朱晓斌职 称教授单 位教化科学学院授课时间2012.9-2013.1注:表中( )选项请打“” 心理学根底教案专业课程名称:心理学根底(Psychology)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时数:34 学时授课教师:朱晓斌(开展与教化心理学专业 博士、教授,硕士讨论生导师,教化科学学院院,心理学系主任)网络课堂:个人Email: 总评成果:平常作业(40) + 闭卷考试(70)留意事项:迟到或早退一次,扣总评分5分。 上课缺席一次,扣总评分15分。主要教
3、材: 张厚粲:高校心理学,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主要参考书目:1. 彭聃龄:一般心理学,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1年版。2.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心理学与你,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3. 美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4.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上、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5. 美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6. 美E.G.波林:试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主要学术期刊:1. 心理学学报(中科院)2. 心理学新进展(中科院) 3. 心理科学(华东师范高校) 4. 心理
4、开展与教化(北京师范高校) 5. 心理学新探(江西师范高校)6.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7. Educational Psychology(美国)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历史开展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第一版前言: 心理学,就讨论精神的本质与其活动的意义来说,是一门历史特别悠久的学科,一门在古希腊就已到达高程度并随着欧洲文明每一开展阶段始终持续到今日(与哲学亲密相关联)的学科。1. 构造主义心理学讨论意识的构造,认为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根本要素。2. 机能主义心理学讨论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构造更重要。3. 格式塔心理学讨论意识的组织,认为意识体验与知觉大于局部之和。4
5、. 行为主义心理学讨论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认为只有可视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讨论的对象。 (S-R)5. 精神分析心理学讨论确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认为儿童时期的无意识阅历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6.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人类所独有的特殊阅历, 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开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分。7. 认知心理学讨论思维等困难的心理过程,认为不理解人如何获得、储存和对信息的加工,就不行能对人的行为有真正充分的理解。心理学的开展趋势:临床/询问以与其它应专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分化趋势; 二、心理学的功能 1. 描绘行为2. 说明行为3. 预料行为4. 限制行为5
6、. 改善行为三、心理学的讨论方法1.自然(一般)视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支配地系统视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觉察心理现象产生和开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视察法。 视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视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视察而不参与被视察者的活动 。 原则上是不使被视察者觉察自己的活动正在被别人视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结果失真。2.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答复,通过对他的答复的分析来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问卷法是采纳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答复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想群体
7、心理特点与有关切理状态 。问卷要有信度和效度,调查对象具有随机性。 访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想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的讨论法。3.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化具体讨论,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果、测验结果,以与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觉察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缘由。常用于临床、询问中。 Eg:超常儿童。4.试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限制条件的状况下,视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究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络的讨论方法。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第二章 毕生开展第一节 儿童期的心理开展一、儿童的认知开展阶段(一)认知开展特点(1)由近与远,相识四周事物后扩展到较远的事物
8、;(2)由偏到全,先相识事物某一特征,进而相识其整体特征;(3)由表与里,相识事物外表特征后才能相识事物的本质;(4)由浅入深,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5)由肯定到相对;(6)缺乏可逆性到具有可逆性。(二)认知开展的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开展理论,可将儿童认知的开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2-成人)。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的儿童通过感觉与行动的协调来组织阅历,获得与四周环境的平衡,而不是依靠语言,即前语言的认知行为。 儿童开场觉察自己与外部事物的区
9、分,并且开场懂得被遮住的东西还是存在的,即客体永久性或者物体恒常性(见试验一)。试验一 客体永久性试验 试验开场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爱好时,用纸板把玩具拦住,他就以为这个玩具已经不存在,不再关切这个玩具了。说明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试验情景时,儿童可以爬过遮挡用的帷幕,找寻他所感爱好的玩具。 这说明儿童已经建立起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的儿童开场运用语言,并且学会用表征符号来表示四周的人事物。但是此时的表象是直观、静态的,且没有逻辑构造。 正因为表象缺乏逻辑机构,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无法到达守恒,缺乏可逆性
10、(见试验二),还具有自我中心性(见试验三)。试验二 守恒试验试验开场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态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7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会认为杯子里水的高度越高,水就越多。试验三 三山试验 这个试验的试验材料是三座凹凸、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试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视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觉察7岁以下儿童始终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绘“三山”的形态。这就说明了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
11、2岁) 此阶段的儿童驾驭了守恒概念,这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指标。儿童思维也已经具有可逆性。 儿童开场理解分类、对应、组合等群集构造。作为从动作构造向一般的逻辑构造过渡的阶段,该阶段儿童已经驾驭了一些简洁的逻辑思维,但是还无法将这些思维抽象化和具体化。4.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年) 形式运算是指超脱事物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事实,根据假设,运用符号逻辑进展抽象的命题运算。 此阶段的儿童认知开展趋于成熟,其显著特点是能进展假设演绎推理以与进展命题运算。表2.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开展阶段阶段年龄内容与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语言认知、物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语言认知、直观静态的符号表象、自我中心具
12、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性、可逆性、群集构造、具体性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年假设演绎推理、命题运算二、儿童的社会开展(1)早期的社会反响微笑;(2)依恋,即婴儿对特定的人表现亲密并且在他们出现时感到平安;(3)性别社会化,即儿童开场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且产生相应的表现;(4)家庭中的社会性学习,即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等对儿童社会性开展的影响。(5)道德认知的开展,儿童的道德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更。第二节 青年期的心理开展一、青年期的身体开展 青年期是一个过渡期,随着生理上各方面的大变更,青年期的个体常常会在心理上也产生大变更。青年期处于心理断乳期,须要进展合理的引导、教化才
13、能保证其安康成长。二、青年期的智力开展 青年期的个体认知开展程度已经到达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敏捷地运用抽象思维处理各种抽象概念。这一时期的青年可以有更多的思索和分析,为自己供应了更多获得新学问的时机。三、青年期的人格与社会开展 青年期人格开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对于自我认同的寻求,这是使一个人理解自己有别于其他任何个体的一个问题。 这一时期的青年已经意识到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因此常常会考虑“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 青年的社会开展最主要是与父母和同伴的接触。个体一生中与父母的关系在这一时期是最不和谐的,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青年与照旧把他们当孩子的父母常常会产生冲突。
14、 此外,青年与同伴的相处越来越多,他们可以互相支持、学习,友情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年来说是最重要的。第三节 成年期的心理开展一、成年初期(18-35岁)(1)职业与工作:选择职业、努力工作、确定将来生活道路。(2)婚恋与育子:建立婚恋关系、生儿育女。二、中年期(35-60岁)(1)事业成就与价值转变:事业有成、追求目的变更、工作倦怠。(2)危机与压力:体质开场减弱、功能开场衰退、工作、社会与家庭各方压力。(3)空巢:孩子离家、生活单调、产生失落感、“空巢孤独”。三、老年期(60岁-死亡)(1)认知变更:认知活动开场退化,尤其是听觉、视觉等感知觉和记忆。(2)退休:生活形式、生活习惯的突然变更,导致
15、一系列适应问题。(3)丧偶:配偶死亡极易引发老年人疾病,而进展再适应对老年人来说是特别困难的。(4)疾病:老年期的安康状况越来越差,因此常常会受疾病的熬煎,使老年人产生消极适应的问题。(5)死亡:老年人开场承受死亡,渐渐调整对待死亡的想法和心情。表2.2 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八阶段阶段冲突有影响的社会关系有利结果婴儿期(0-2岁)信任和不信任母亲信任和乐观、有志向儿童期(2-4岁)自主与羞涩父亲自我限制、合适感学龄初期(4-7岁)主动对内疚家庭成员主动创建自己活动的实力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邻居、教师、同学勤奋、学会学习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同伴、集体忠诚、作为独特人
16、的完好意想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挚友形成亲密关系的实力成年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对家庭、社会和将来的关切成熟期(50岁后)自我调整与无望期整个人类对一生的实现感与满足感,面对死亡第四节 心理开展的影响因素1. 先天遗传 较低级的心理机能受遗传影响较大。 有讨论说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与一般兄弟姐妹的智商相关更高。2. 环境因素(1)胎儿期环境:孕妇服药、吸烟、病毒感染、养分(2)家庭环境:婴幼儿期时母亲的看法、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方式(3)学校环境:教师教化方式、学校的气氛、同伴的影响(4)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社会制度第三章 意识第一节 意识的概
17、念一、意识 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即一个人对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知觉。二、意识的状态1. 可限制的意识状态 指个体最清楚的意识,可以集中留意,引导自己有意识地完成一件事。如得到一个重要任务,则会集中自己的留意,去完成它。2.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意识,但是又不清楚的状态。比方骑自行车,你可以边骑车边闲聊,对于骑车这件事情似乎不须要意识参与。3. 白日梦状态 指介于意识与睡眠两者间的一种状态,只包含了很低程度的意识努力。如听课时觉得无聊,就不由自主地去想其他事情。4. 睡眠状态 人在睡眠状态中,意识并未停顿活动。第二节 留意一、留意 留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
18、肯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并非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留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双目凝视”、 “侧耳倾听”、 “呆视着” ,这些现象就是留意时的适应性活动。2无关动作的停顿。有人看电视看得入迷时,呆若木鸡地留意电视屏幕。3呼吸运动的变更。所谓“屏息”现象。4心脏活动的变更。当惊慌留意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牙关紧闭,握紧头等现象。二、留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整和监视功能三、留意的种类1.无意留意:没有目的、无需付出努力。 无意留意主要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变更、爱护个体平安很重要,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留意形式。由于无意留意不须要做意志努
19、力,耗能较少,不简洁引起疲惫。 引起无意留意的条件:(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更。例如,大街上闪动的霓虹灯,很简洁引起行人的留意。教师在讲课时突然的停顿,也会立刻引起“分心”学生的留意。 c. 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就是比照的作用。公路上的交通标记,采纳红白、黑白相间;都简洁引起人们的留意。 d. 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a. 须要和爱好。如球迷简洁留意有关球赛的消息,失业的人则特殊留意报刊的聘请广告,母亲对婴儿哭声特殊敏感.b. 心情和生理状态。人在精力充足、精神很好时,最简洁对簇新事物发生留意,而且留意力也简洁
20、集中和长久。相反,人处于疲惫或困倦时,是很难集中留意的。2.有意留意:有目的,需付出努力。 有意留意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理论中开展起来的。人主要通过语言来限制和调整自己的有意留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留意的条件:(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2)培育间接爱好。(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保持留意。(4)用坚毅的意志抑制内外干扰。有意留意能否坚持,还要看是否有抑制内外干扰的意志努力。3.有意后留意:有目的,无需付出努力。 有意后留意是留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介于有意留意与无意留意之间的留意,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留意,因为它有自觉的目的和特定的任务联络着;另一
21、方面它类似于无意留意,不须要人的意志努力。 例如,一个人学习外语,最先是枯燥难学,用很大努力才能全神贯注地学,这是有意留意;后来通过抑制困难,获得成果,对学习本身产生爱好,学习起来不费力,能稳定地留意学习,这种留意就是有意后留意。有意后留意是由有意留意转化而来,是有意留意之后产生的。有意留意要转化为有意后留意,主要的条件是使活动目的明确,相识深入,长期坚持不懈地从事这种活动。第三节 睡眠与梦一、睡眠睡眠总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 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大约持续1-7分钟。2. 轻睡期:这时的脑电波频率更慢。大约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基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