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docx(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天 气第一课 我们关切天气教学目的:1.让学生相识各种天气的特征。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运用感官视察天气,并探讨和记录天气的特征。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步关切天气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绘。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运用感官视察天气,并探讨和记录天气的特征。教学打算: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打算参与下次活动时沟通。尝试通过不同渠道理解明天的天气。打算好科学记录本。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你关切天气的变更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教师在黑板上写“今日天气怎么样?”假如有人问你“今日天气怎么样?
2、”你打算怎么答复?二、探究内容: 1.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索: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每每天气都在发生变更,我们怎样描绘天气的变更?(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更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在答复问题时教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柔最高气温的变更范围。(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5)学生分组探讨: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一次特别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
3、动记录本上。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3. 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3)探讨: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当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板书设计晴天 多云 阴天小雨天 中雨天 大到暴雨天 雷雨天大风天 台风天 飓风天燥热天 凉快天第二课时一、学生实际视察并描绘当天的天气。(1)问:今日的天气怎么样?(2)提示学生怎样来
4、视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视察。要在记录本上写受骗天的日期,并把视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3)沟通视察发觉。(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5)教师对记录方法进展指导。(6)学生改良自己的记录。(7)沟通改良后记录。二、拓展学问(生预报天气。)(1)听教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展一个月的天气视察,把每天的天气现象都记录
5、下来,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怎样变更的。 四、课外拓展:气象台是如何进展天气预报的。查看资料。板书 第二课 天气日历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验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视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更。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运用温度计来搜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4.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的视察和记录会使我们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经验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视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2.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运用温度计来搜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
6、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样的吗?谁来描绘今日的天气怎样?探讨: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旧记住今日的天气?提醒课题:这节课就来探讨视察天气、并将视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二、相识一些天气符号。1、 板画:相识一些天气符号。东北风(6级)西南风东风(7级)西风北风(8-12级)西北风东南风南风风向和风级晴 阴多云霜冻雷雨降雨降雪雾雪台风及其中心冷锋暖锋s浮尘s扬尘s沙尘暴s强沙尘暴风(西风5级、8级)冻雨降温1010升温1010轻旱重旱中旱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夹雪 冰雹小雪中雪大雪多云多云转晴晴转多云 2.教师讲解怎样运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变更。3.学生照着板画的天气符号画几个天气符号
7、,制成天气记录卡。(学生在画时要求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小组内不画重复的。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肯定要在卡片的上方记受骗天的日期。) 第二课时一、制作天气日历学生到户外视察天气。教师重点指导什么地方测气温适宜、如何推断云量、阴天等。1、 回教室学生沟通今日的天气是怎样的?2、 提问:哪些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日的天气?3、 学生在“天气日历”中画今日的天气符号画。4、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描坚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二、分组探讨。怎样安排记“天气日历”的任务、什么时候视察天气、周末和假期能不能连续。三、教师根据学生的探讨,作一些指导并统一视察天气的时间。 四、拓展:视察一个月的天气后,
8、要求学生思索。这一个月的天气变更能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在这一季节里,人们的生活、消费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天气有关吗?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天气日历 2011年9月20日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第三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验测量气温柔分析气温变更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稳固学生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更的规律。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更的探讨爱好,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更状况。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教学打算:课前布置每小组记
9、录一天中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黄昏的气温。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视察一天中的什么?讲解并描绘: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视察的测量我们四周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运用方法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1 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顿升降时,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3假如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运用温度计的平安。(2)分组视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
10、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燥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拟(1)思索:你们认为今日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一样?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精确吗?(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留意提示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展比拟,并思索: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
11、(1)比拟每个组刚刚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一样。(2)探讨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3)探讨刚刚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哪个小组测得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并将这个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4)一天中温度变更状况的探讨。将各个小组搜集的前一天的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黄昏的气温填进“温度填充图”。指导学生对温度填充图中的数据进展分析。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更有什么规律吗?(5)组织学生对于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进展探讨:假如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柔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我们在完成“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
12、”时,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是不是应当一样?三、全课总结、课外拓展: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打算参与下次的沟通。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理解明天的天气。板书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第4课 风向和风速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视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视察和记录。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更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绘。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视察结果。4.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简洁工具能对天气视察活动供应
13、很大的扶植。进一步进步视察天气现象的爱好和新奇心。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制作、探讨、沟通等活动,相识风有方向、风有力气。教学难点:能用简洁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教学打算师打算:(方位图、风向图)。各小组或每个学生自己打算: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亮胶带、剪刀;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1、问: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样知道起风了?用你们能想到的描绘风的词语来描绘风好吗?教师将学生的描绘记录在黑板上,理解学生们是怎样相识
14、风的。二、相识风向和风向标1、板画“风向图”向学生介绍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绘风向。2.教师列举风吹动旗面、树枝的状况,让学生区分风向。3.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洁装置。4.学生根据课本上自制风向标的步骤自制风向标。5.做完后探讨风向标的运用方法:(1)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试风向;(2)借助指南针确定方位;(3)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4)采纳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假如采纳箭头方向记录风向,箭头的方向就是风向,在纸上记录时应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6.带着学生到室外测风向。教师带着学生到操场中央。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指南针为每个小组确定方位
15、,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展测量并记录风向。假如在测量时,风向标箭头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分钟的视察,看看在这期间,风向标箭头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拟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7、学生汇报他们刚刚在室外测得风向的结果。 8、探讨如何将测得的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第二课时一、风速和风速等级1、提问:在刚刚到室外测量风向的时候,你们觉得今日的风大还是小?并说一说推断的理由。2.讲解并描绘: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绘,气象学家是利用风速仪来测风速的。3.学生看书上的“风力等级”表。4.提问:“风力等级”表是怎样描绘不同级别
16、的风的。5.提问:如何通过视察学校(或别的地方)的国旗被风吹动的状况来确定风的等级的?6.讲解并描绘:是实行视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三个等级还可以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为了测量便利,我们要每个小组或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测量风速了。 7、每个小组根据课本上的图来制作小风旗。 8、让学生举起制作的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并用自己的小风旗来测试别人制造的风,练习小风旗的运用。9、学生到室外测量风速。10、学生沟通室外测量的风速。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二、全课小结。激励学生运用制作的小风旗观测风速,完成
17、以后每天的“天气日历”记录。三、课后拓展。留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板书 风速的等级是012级。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第5课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2.让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3.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4.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深厚爱好,培育细致细致的视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难点1、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2.培育细致细致的视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
18、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教学打算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解并描绘:降水是天气的一个根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探讨:下雨天你们是怎样推断降水量的大小的?导入课题“我们怎样才能精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二、探究探讨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介绍气象学家是怎样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2)学生根据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3)展示各组的雨量器。(4)探讨:雨量器口径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是否能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5)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
19、,放好雨量器。学生扮演乌云,教师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学生(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水量应有所不同。2.降水量的视察与测量(1)学生带着雨量器回到教室,视察降雨量。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2)板画“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水量。(3)探讨每组的降水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下的是大雨、哪一组下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4)板画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比照,作出推断。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展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确实定:选择上面或旁边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开被风吹倒。
20、(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比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4.云和雨的关系。探讨:云和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小结。四、课后拓展。调查:雨停了,地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五、板书设计 下雨的等级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1025毫米2550毫米50100毫米100200毫米大于200毫米第6课 云的观测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更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2.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态给云分类。3.使学生在对云的探讨中能保持深厚的爱好,在
21、课外细致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视察。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态给云分类。2.课外细致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视察。教学打算选择在天空有云的时候来上这堂课。生打算: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在黑板上写上“云”字。2.你们看到“云”字能想到什么?3.提醒课题:云的视察二、探究探讨1、视察云(1)把学生带到室外视察云。提示学生留意云的多少、云的高度和云的形态,提示学生把云的形态和熟识的事物进展联想。留意提示学生不要直视太阳。(2)探讨如何推断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师先介绍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