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相识厘米 课时支配:2课时【三维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与方法: 经验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看法价值观:在测量、沟通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洁应用,培育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实力。【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洁应用,培育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实力。【教 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 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提醒课题 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
2、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答复。教师归纳,提醒课题,二、自主探究、沟通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要知道估计的是否精确,就要测量。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3、沟通自己的测量方法。浸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经验估计验证沟通归纳的全过程,培育学生估测意识,进步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在沟通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
3、的长度的爱好,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学生试量后沟通。(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最终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预设沟通测量方法和结果: 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 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 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索、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引导学生思索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需用
4、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运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如今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6、相识长度单位:厘米。(1)引导学生视察直尺。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细致视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学生视察后沟通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2)引导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cm)引导扶植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运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教师说明:从“0”到“1”就是1厘米长。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
5、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展比拟,结果都一样长。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3)引导学生学惯用厘米作单位进展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测量橡皮的长度。驾驭测量的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相识了一位新挚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沟通、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场量。 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沟通、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
6、场量。三、动手操作1、用直尺测量(1)测量彩色纸条让学生先自主尝试测量,经验测量过程探究测量方法。然后在看书中测量方法。齐读: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2)测量一段毛线的长度。问:毛线的长度怎样测量呢?生:把毛线拉直再量。师: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教学生画出线段,在测量)(3)完成“试一试”的测量线段。2、用直尺画线段(1)尝试画线段,让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画随意长的线段。教师指导。(2)按要求画线段。指导学生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在线段下面标出长度单位。师生总结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场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三、综合理论拓展应用完成练一练的1、2
7、、3题目。四、小结。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相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运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从直尺的0刻度开场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相识 课时支配:1课时【三维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相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开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教
8、学重点】:相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 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 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问?生: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讲授新课1相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学问驾驭的都不错,教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情愿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1)抛出问题(教师事先给学生打算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A
9、请你用教师供应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知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2)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力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师:谁能答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师: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者间隔 ,通常用“米”作单位(提醒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米的相识、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3)出示米尺,视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一样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视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
10、相互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相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
11、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或 1m=100cm(5)教师出示卷尺.量比拟长的间隔 ,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确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场,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三、稳固练习1选择适宜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2练一练的1、3题。3.操作性练习(1)两人相互量身高,是_米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量教室里感爱好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展汇报,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
12、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米的相识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者间隔 ,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相识 课时支配:1课时【三维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相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经验小组合作、沟通探究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阅历。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教学重点】:相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
13、100厘米。 【教学难点】相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 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 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2、通过视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二、尝摸索究1、相识分米。2、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视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2)探究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三、探讨新知通过视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初步感知分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先展示两根线绳(一根长1米,1根长1厘米):如今教师要考考你们的视力,比一比,看一看
14、教师手里的绳子大约有多长?你们的视力可真好,简直就是火眼金睛了。看:教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1分米的线绳)。请同学们再用手比一比,并想一想:这根线绳与刚刚拿出来的这两根线绳比拟有什么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答复进展评价后说:这根线绳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我们今日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板书课题)教师: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板书: 分米(dm)1、相识1分米的实际长度。(1)请大家拿出你们打算好的尺子,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看看10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这10厘米就是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视察直尺上的一分米的长度你能知道什么?1分米就是
15、10厘米,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或 1dm=10cm学生齐读两遍。(2)学生伸出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手腕到指尖大约有多长?如今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大家拿出课前打算好的长纸条,量出1分米、2分米、3分米的长度给同桌看,相互验证一下是否精确。2、相识米与分米的关系。(1)我们再来数数,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师: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1米里有10个1分米。 板书: 1米=10分米(2)请学生想想,已经学会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
16、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探讨得出: 1米=10分米=100厘米四、练习1、 50分米=( )米 100厘米=( )分米=( )米 3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2、完成练一练的2题。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分米的相识 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1分米=10厘米 或 1dm=10cm1米=10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我们的测量课时支配:1课时【三维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验选用适宜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情感、看
17、法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宜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展测量。【教学难点】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教 法】:实际操作、体验探究【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利用体检场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按体检表上的要求进展估计和测量。二、自主测量、体验探究。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操作记录自己的如今。2、小组间沟通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
18、的呢?”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体时应留意哪些问题”请学生解决。三、理论与拓展。充分放手,让学生到室外自主测量。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来到户外,通过小组活动,在学生的相互检查沟通中,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驾驭。让他们渐渐学会相识别人,学会合作学习。培育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我们的亲密联络。 教师谈话:告知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发育状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展全方位的体检, ,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项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打算的工具,细致完成此项任务,一会小组沟通,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是精彩的小小测量员。学生兴致勃勃地打算细致完成此项任务。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并赐予适当的指
19、导,提示。预设小组活动结果: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脚长,其他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选用适宜的工具,这样会便利很多。小组二: 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xx是全班最高的,他125厘米。小组三:究竟是1米29厘米高还是125厘米高呢?一个用米,一个用厘米,长度单位不统一,怎么进展比拟呢?小组四:要先统一长度单位, 小组四:什么是一步长?小组五: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间隔 算一步的长度。第五小组可以做到主动质疑并自己先找答案,特别好,我们要向他们小组学习。小组六: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还利用剩余的时间测了课桌间的间隔 ,椅子的高度。学生确定
20、会自己总结出答案:生一: 要统一长度单位。生二: 要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生三: 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这可以让我们更精确的选择适宜的工具进展测量。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选用适宜的测量工具,运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展测量。只要你驾驭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一个精彩的小小测量员。【板书设计】: 我们的测量【教学反思】: 二、有余数的除法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支配:1课时【三维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操作、探讨、沟通、抽象、概括等
21、数学活动,开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别人沟通思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 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学 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102=5”。提问:假设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好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2分组操作,进展记录。(1)假设把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