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总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什么是化学?化学讨论什么?方法与过程:怎样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化学?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化学为人类开展所做的奉献,人类生存开展离不开化学。【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爱好【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化学【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视察试验,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学法。【教学打算】滤纸、酚酞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引言】同学们,今日教师首先来给大家“变几个魔术”,严格来说是做几个试验。请看下面的演示。【演示1】将两只预先已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
2、与浓氨水的集气瓶口对口,抽去玻璃片(如图所示)【演示2】预先在两张圆形的滤纸上用酚酞写上化学二字,将两张滤纸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再贴在黑板上(如下图所示)。教师提问:以上试验用你们现有的学问(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问)能否说明?总结:是的,目前我们还无法说明,但在这里我们将这两个试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索,谁最先说明出缘由的,教师有奖。好了,言归正传,要说明以上试验及消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需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学问来解答。第二环节:阅读讨论,开阔视野。教师指导学生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沟通信息。思索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洁开展史。 3.化学与工业、
3、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开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阅读后,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学生都可讨论沟通答复问题:可辩论,包括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提问: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吗?学生答复:化学是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的科学。过渡:化学这门科学是如今才有的吗?有同学知道化学的开展历史吗?1.古代:火的觉察和运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2.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讨论有规律可循。4.纳米技术:标记化学已开展到较高阶段。5.绿色化学:化学开展的趋势、方向。教师小结:化学的开展史中记载了很多,也经验了很
4、多,对人类有宏大奉献的化学家很多,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学问。提问: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立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什么?学生讨论。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化学的开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是化学、化工的消费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如今提倡和讨论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将来讨论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根底。如何能学好化学呢?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指导学法。动脑思索、反思。动口提问、沟通、解答。动手试验操作、探究、验证。【课堂作业】1.用自己的观点填空,并用35
5、句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化学使世界_。2.附加(由自己确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阅资料解答陆教师课前2个试验的原理。【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根底上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简洁开展史。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开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动脑思索、反思。 动口提问、沟通、解答。动手试验操作、探究、验证。【教后反思】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更和性质(总第2课时)教学目的:1、学问和技能: (1)理解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的概念并能推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更; (2)理解物理变
6、更和化学变更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物理性质、那些化学性质。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分析,学会归纳总结;(2)用化学学问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更,激发学习化学的学习爱好。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爱好,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物理变更、化学变更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更、化学变更的推断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进步教学打算: 试管 、 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研钵、钥匙、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的木料、织
7、布的棉花、制造汽车的钢铁、农田施用的化学业等都是物质。世界上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变更的状况又是怎样的?有关物质的这些问题正是本节化学要讨论的。二、讲解新课: (学生思索、答复问题,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化学变更和物理变更 过渡到物质是怎样发生变更的?做试验,要学会视察试验,怎样视察? 讲解并描绘:变更前视察变更时视察变更后视察 试验:演示1-1(1)、1-1(2)、1-1(3)1-1(4) 四个试验,学生视察试验想象。 问题讨论:(1)在试验1-1(1)和1-1(2)中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2)在试验1-1(3)和1-1(4)中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
8、)这两种变更有什么区分?投影: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的区分。学生思索或小组讨论答复,并举几例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的实例。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讨论物质时,常根据物质的特征来推断各种物质,而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叫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总结提通过上面的试验,总结概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学生看书思索,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练习:让学生列举消费、生活中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 分组讨论:看哪个组举例正确且较多?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理变更和化学变更”和“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最根本的概念。我们不仅要驾驭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那些是物理变更,那些是
9、化学变更,这须要我们多做练习加以稳固。 四、布置作业:完成习题1、2、3。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更和性质一、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一)、物理变更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更叫做物理变更。 2、物理变更的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状态的变更。(二)、化学变更 1、概念: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更叫做化学变更(又叫做化学反响)。 2、化学变更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的变更、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伴随能量变更,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更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 物质在物理变更中表现出
10、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教后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第1课时 总第3课时)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1 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试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 理解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3 培育视察、记录、描绘和分析的实力,以及合作、沟通和评价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试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入理解化学是以试验为根底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 培育学生学生务实的探究精神。2 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难点:1、 蜡烛
11、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教学方法激发爱好活动探究得出结论进步相识教学打算 蜡烛、烧杯、火柴梗、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到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根底建立的呢?2 讲解并描绘: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日的化学试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很多的化学成果与创建都是在试验室中反复地试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需重视化学试验。(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试验边完成
12、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今日我们通过探究一个小试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奇妙。2 组织学生进展试验讨论,讲解并描绘: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细致视察蜡烛的组成、形态、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具体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讨论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态,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稍微的气味。(2)假设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觉察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 对学生的答复表示充分确实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
13、,视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态有没有什么变更?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宁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稍微地闪耀,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假设没有风,火焰可以始终保持稍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光明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光明而不刺眼,为外焰。(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态、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更?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随意捏塑,而间隔 火焰较远局部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
14、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更?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更次之,最里层变更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上升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 充分确定学生在试验探究中的表现,接着引导:如今我们再来视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枯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视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快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想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
15、,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导学生:如今请大家熄灭蜡烛,会觉察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马上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试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7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三、布置作业: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展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视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
16、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枯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 雾。 取下烧杯,快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确定含 、 元素。2、完本钱课题的配套联络册。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第1课时)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描绘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更生成的产物熄灭后教后反思: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第2课时 总第4课时)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1、 理解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
17、自然科学。2、 培育视察、记录、描绘和分析的实力,以及合作、沟通和评价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试验为主,要发挥引导、指导和协助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入理解化学是以试验为根底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 培育学生学生细致务实的探究精神。2、 培育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难点: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方法:激发爱好活动探究得出结论进步相识教学打算 水槽、集气瓶、导气管、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玻璃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
18、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日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原委有什么不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试验边完成下表) 1在引导学生进入试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供给三条信息:(见第10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试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搜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局部,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留神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溢呼出的气体。在水下马上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
19、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试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搜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场探究以下问题,提示学生作好试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
20、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枯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枯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微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结合上述试验,提问:以上试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总结试验:通过试验,我们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试验确实是我们探究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确定要细致对待试验,运用试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三、随堂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
21、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3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4便利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在本课题的试验探究中,我们运用了排水搜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6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7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假设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展灯火试验,缘由是_;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补充作业题。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2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