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此部分内容从学生角度提出了很多饶好玩味且又带有确定想象力美妙愿望,指出这些美妙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爱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价值,并产生盼望理解化学猛烈愿望。教材从具体事例动身,先是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自然科学,它主要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图画和简明语言,概述了人类相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开展化学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魅力和学习化学价值。学问与技能理解化学是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自然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亲密关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步学生获得信息、表达信息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酷爱化学并渴望理解化学情感。重点对学生进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熏陶和培育。激发学生渴望理解化学情感,相识化学学习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爱好。难点理解什么是化学。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纸(外表为白纸)。一、导入新课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揣测,假如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
3、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在同学们惊异目光中)甲:我表演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假如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在同学们期盼目光中)乙:我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调。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E液体和无色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试管中倒入无色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丙:同学们,我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师:谢
4、谢三位同学精彩表演,同时感谢全部同学主动参与。这些好玩现象都与化学亲密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化学大世界字样)。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奇“化学大世界。二、推动新课1介绍什么是化学老师播放课前制作有关化学一组图片。让学生边观赏图片边思索问题:什么是化学?(针对上面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说明。)老师给出精确定义:化学是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科学。2老师简洁介绍化学开展史(1)古代:火觉察和运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学科。(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创立: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3)元素周期律(
5、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讨论有规可循。(4)纳米技术:标记着化学已开展到较高阶段。(5)绿色化学:化学开展趋势、方向。3化学与人类关系老师展示图片:生活中到处有化学。4组织活动(1)小组竞赛列举生活、消费中与化学有关现象或事例。说出你所知道化学家。展示搜集相关资料。(2)图片展示印度漏油造成孟买海岸污染。一些尾气排放不达标巴士,成为空气污染“罪魁祸首。泰国首都曼谷拥挤汽车排气造成严峻空气污染。积累如山工业有害废物。工业废料“红尘滚滚。教学意图:通过化学对环境危害让学生相识到:将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方向开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
6、化学是一门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更规律科学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衣料需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2)粮食、蔬菜丰收须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合理运用(3)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建筑材料(4)汽油、柴油是很多现代化交通工具燃料本节课是化学起始课,学问性不强,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化学,通过学习化学开展史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学习爱好。在教学中,老师可多多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展示化学对人类社会重大作用,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和讨论产生无限憧憬。同时,老师还可以提示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化学资料,进展网上自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本单元是学习化学开端。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之
7、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对于化学及其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识,只是感性、外表相识。针对这一状况,教材编排了多种形式活动,留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广泛沟通,从一些生活中常见、与化学有关事实、现象动身,培育他们学习化学爱好,建立有关物质变更根本概念,理解化学讨论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学习化学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试验根本操作,为今后学习打下夯实根底。课题1物质变更和性质学问与技能1理解化学变更和物理变更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生活中典型化学变更和物理变更。2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概念及区分,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视察、记录和分析,
8、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可以运用化学学问提示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以化学试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试验现象美,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重点化学变更与物理变更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分。难点变更与性质区分。试管、带弯管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一、导入新课师:化学在我们生活、消费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更。正确相识物质这些变更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
9、理解自然现象,觉察自然规律。下面我们来视察几个小试验。二、推动新课1化学变更和物理变更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学科,很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学问都是通过试验形成,因此必需学会视察试验方法。下面请大家视察几个演示物质变更试验,主要视察变更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试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试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展试验。演示试验11(3)由学生描绘并记录试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参与氢氧化钠溶液后马上生成蓝色沉淀)。这里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演示
10、试验11(4)由学生描绘并记录试验现象:参与盐酸后马上有气泡产生,石灰石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师:试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结论这两个变更都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更叫做化学变更。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更。在化学变更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扶植我们推断有没有化学变更发生。讨论推断一个变更是物理变更还是化学变更根据是什么?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物质变更,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性质。物质在化学变更中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试验1
11、1(3)、11(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响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性质就是化学性质。(比较各物质性质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概念)结论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更中表现出来性质。例如:蜡烛(纸张、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空气里易生锈,在枯燥空气里难生锈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须要发生化学变更就表现出来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物理性质。(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关于物理性质内容)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对所获得事实与证据进展归纳,得出结论,培育学生标准表达实力。小结化学变更和化学性质联络,在表达物质性质时,往往有以下字眼:能、会、可以、
12、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更,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更,铁(在潮湿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变更,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性质。3理论活动演示试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通过试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结论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讨论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学问,尽可能多地描绘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怎么区分它们,并将自己看法和同学进展沟通。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变更和性质一、化学变更和物理变更化学变更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变更叫做化学变更(又
13、叫化学反响)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更、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更,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更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变更叫做物理变更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态、状态(气态、液体、固体)变更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更中表现出来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须要发生化学变更就表现出来性质本节课试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试验和概念,须要用举出实例、互相比照方法进展教学。在教学中,留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更和两种性质区分,不行干脆去告知学生,否那么学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们本质区分,遇到了具体问题还是不会分析。其中物质变更与性质区分
14、是本节课难点,老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更是一个有结果过程,而性质那么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如“铁生锈和“铁易生锈。其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更,因为结果是铁变成了铁锈;而铁易生锈那么属于铁化学性质。因为它只说明了铁暴露在空气中简洁变为铁锈,并没有确定结果,所以是铁化学性质。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学问与技能初步培育学生视察试验现象、描绘试验现象实力。过程与方法相识科学探究根本过程和方法,进展初步探究活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爱好。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试验爱好,培育学生对试验现象视察、记录和描绘实力。难点学会正确描绘试验现象。蜡烛、
15、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一、导入新课师:视察是一种重要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视察化学试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展视察体验。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二、推动新课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探究内容。学生完成阅读后,引发思索: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更?2蜡烛燃烧后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师:如今我们就来视察试验,解决我们问题。学生分组(两人一组)试验,边做试验边记录。1点燃蜡烛前老师引导每组学生视察分发给各个小组蜡烛颜色、状态、形态和硬度,闻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看其
16、是否沉入水底。讨论、沟通后,得出结论。小结燃烧前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中老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学生视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现象。(1)取一根火柴梗快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视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状况。(2)取一只干冷玻璃杯或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视察杯壁出现现象;取下玻璃杯或烧杯,快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视察现象。现象(1)蜡烛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层最光明,里层最暗,火柴梗从中间到两端渐渐变黑。(2)玻璃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小结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熔点较低。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玻璃杯壁出现水珠说明蜡
17、烛燃烧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后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小结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结论探究步骤对现象视察和描绘点燃前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态圆柱、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光明,里层最暗;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枯燥烧杯,视察到现象是有水生成,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视察到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熄灭后视察到现象是冒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试验结论石蜡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教学意图: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对试验现象表达实力。学生
18、讨论,信息反响,填写试验报告。总结化学学习特点:1关注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2关注物质变更,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等。3关注物质变更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更前、变更时、变更后)。探究1.对教材第13页图111操作改进。(1)用冷而枯燥玻璃片,在火焰外不同间隔 可视察到不同现象。(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教材图111罩在火焰上方2对用火柴梗做试验异议。改用洗净枯燥“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结论:有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混浊现象不明显。火柴梗短不平安,有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平安。3
19、填写试验报告教材第13页“探究(或试验)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学生自己设计完成试验报告。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试验是化学根底,本节课成败关键是让学生动手试验并从试验中获得学问、进步实力。在学生试验前,老师要将试验考前须知告知学生,在保证平安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究,老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作好预判,以便刚好应对一些突发事务。本节课试验选择了蜡烛这一生活中常见物品,对它本身构造、性质及其燃烧过程进展了探究,学生亲自动手理论,爱好高涨,但是要留意引导学生根据正确方法和依次操作,实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蜡烛固定问题、火柴梗处理等。在课前,要支配学生预习本节课试验操作及其
20、考前须知,以便于在试验时省时省力。同时,要提示学生边做试验边细致视察和记录试验现象,细致思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学问与技能相识试验是化学学习重要方法,学会精确、客观地视察、描绘和记录试验现象。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觉察生活中值得探究问题,并能进展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视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结论。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开展亲密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相识学习化学价值。重点正确完成试验操作过程。难点正确得出试验结论。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集气瓶假设干、盛满二氧化碳集气瓶假设干。一、导
21、入新课师: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是什么?吸入又是什么呢?生1:呼出是二氧化碳生2:吸入是空气师: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正确性呢?我们今日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终究有什么不同?二、推动新课1在进展试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供给三条信息:(1)二氧化碳可以使过量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木条熄灭。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试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搜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具体步骤如下:(1)“呼出气体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
22、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当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溢呼出气体。在水下马上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试验桌上,“呼出气体就搜集好了。(2)另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吸入空气就搜集好了。(老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搜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3组织学生组内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提示学生作好试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吸入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吸入空气瓶中无现象,呼出气体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电子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