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太公家教课时1授课人教学目的一,理解太公家教的有关的根本内容二,理解太公家教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三,正确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文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张良拜师的故事。你向张良学习什么?二、教师范读: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解析:学生侍奉教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教师的文化学问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教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当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当有主动给教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教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姜太公(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
2、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 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留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内发觉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教师、重视教师作用的训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三、学生跟读:说说每句话的含义。学生分句分组反复诵读记忆,背诵。四、拓展活动:怎样
3、做到敬重教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增广贤文(节选)课时2授课人孙建功教学目的1、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2、启发学生明白生活的哲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记忆教学过程一、导入:讲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于弹琴,钟子期擅长辨听。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访楚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打算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岸在岸边。俞伯牙吩咐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依据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的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
4、头戴斗笠的樵夫,这位樵夫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宠爱读些诗画。刚刚旁边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俞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于是,俞伯牙立刻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日:“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马上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剧烈地说:“我今日最终找到知音了!”“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需启程复命去,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会面。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
5、家的路去找寻。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知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忧俞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嘱咐老人确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哀思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闻名古迹胜地。相关书籍援引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这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并分句解析学生反复诵读和背诵三、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
6、、拓展、三人行必有吾师,说明什么道理,怎样虚心向别人学习?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课时3授课人孙建功教学目的1、精确有节奏背诵治家格言,理解它的大体意思。2、通过诵读承受传统美德的教化。教学重难点正确背诵治家格言,有节奏感。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导入:孩子们,我们曾经背过锄禾,还有谁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我们的生活、学习所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怎么来的?我们应当怎样对待那些为此付出艰辛苦动的人们?2、自由诵读:师:哪位同学情愿读,选择你宠爱的方式。学生大声地带着节奏朗读课文。3、竞赛读。分组赛读 男女生赛读 同桌击掌赛读。读一读译文,看你懂得了多少,小组沟通一下。二、温馨点击教师的话:同学
7、们,治家格言也叫朱子家训,作者是清朝初年的朱柏庐。这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它所宣扬的传统美德对我们小学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三、活动广角你能正确、流畅地背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吗?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当别人扶植了你以后,你又该怎么做?与同学们沟通一下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蝉课时4授课人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绚丽的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构造。 2、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绚丽明珠,给人享受,使人沉醉
8、。今日,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同学们可能已经留意到了这三首古诗支配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诵读欣赏(一)蝉蝉 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2、 要正确读音、断句。3、 识别诗体。二、诵读1、 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 比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3、 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4、 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争论?三、诵读1、 依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 你从“蝉”的哪
9、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 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缘由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理解作者、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四、诵读1、 采纳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竞赛。2、 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细致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到达诵读的目的。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课时5授课人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的根底上背诵
10、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h; 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行,寄寓了决心斗争究竟的民族气节。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F2)#S 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 _8a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rL 清郑燮题兰友:作挚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方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 q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J4$ 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
11、衰。盎(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间,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gGA 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寒冷。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行。 K四、学生背诵五、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题画兰课时6授课人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3、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教学过程一、 习文读诗,明了诗意。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12、。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3、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4、三读古诗,借助插图,理解诗中大意。5、全班沟通,教师相机指导。二、 精读品诗,感悟诗情。1、 师:古人云“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形容它,而在板桥的笔下,又是如何呢?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出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3、理解“妙香稠”(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4、能否将“妙香稠”中的“稠”字换成“浓”“重”“绝”“溢”等?(比拟感悟古诗用字精妙)5、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
13、地,不因山岩的贫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绝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乐读一、二句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三、拓展诵诗,凝出诗味。1、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因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2、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竹石柱石图四、稳固习诗,提升诗趣。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板书设计】题画兰千山顶上妙香稠浮云热闹不相知借物言志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鸡课时7授课人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
14、情。3、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教学过程一、 提醒课题,审题 看到课题,你能说出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吗? 原委谁说得正确?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二、 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形;读通课文;三、 品读诗句,理解大意公鸡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学生沟通探讨。(守信、勤劳)拓展活动:梅、兰、竹、菊以各自的特征代表着不同的品行,请你说一说,欣赏并背诵庭竹.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端午节课时8授课人教学目的 (1)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育
15、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实力(3)培育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知我,一年之中你最宠爱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宠爱的理由吗?(教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的导向:端午节)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二、正文引入:.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在听朗读时思索一下:(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一样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检查预习状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 茶峒擂鼓呼喊调理
16、不拘泅水戍军蘸酒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三、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具体描绘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情与欢跃。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惊慌、剧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乐,游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溢了喜庆的节日。四、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确
17、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中秋节课时9授课人教学目的 1、学习驾驭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秋节的风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闻。,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3、培育酷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绚丽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聚,象征着美妙,寄予着人们的祝愿和相思。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中秋节的由来,酷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宠爱猜谜语吗?教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18、,月饼香,月饼甜,全家快乐大团聚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2、沟通: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3、提醒课题:中秋节二、自由读文,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学问?读书的过程中,教师留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4、集体沟通反应。板书关键词语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中秋节的来历有关风俗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三、学习课文第13 自然段。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风俗?(赏月,家人团聚、
19、品味月饼)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风俗的段落。3、找出你觉得最能表达中秋节气氛的词语。其乐融融:沉醉在快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快乐融洽的样子。、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沟通解疑。、“月到中秋格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指名反应: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风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酷爱它。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课题重阳节课时10授课人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在教师指导下描摹“人、太”。2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文内容,
20、并尝试背诵。3读儿歌理解重阳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重阳节的由来,酷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提醒课题:1启发谈话,学习生字“节”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板书:节)拼读2理解各种节日名称。3提醒课题。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贺,今日我们就重点来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板书课题,拼读“重”,辨析“轻重”)4.齐读课题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诞生字组成的词语。2出示课文,指名读。3.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记:一年一度的重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传统文化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