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闻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以其最大的热忱讴歌了秋天的奇异,反映出诗人乐观心情和不屈的斗志。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赛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争论起笔,断然
2、否认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不幸的色调,然而,诗人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新颖的景观的描绘,诗人是以“鹤”自喻,或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它所表达的意境是诗人对秋的赞美之情,对秋的宠爱之情。(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展比照来表现(2)秋天可写的景物许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刘禹锡在
3、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勉向上的主动精神。(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1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2分)(1)诗人开篇,即以争论起笔,断然否认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2)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丽,表达了他的乐观心情和昂扬奋勉的进取精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jing)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轮台。夜阑(ln)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赏析思想内容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因景生情,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前两句干脆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4、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说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到达了忘我的程度。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决不移的报国之志。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切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挤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报国杀敌之心却更猛烈了。而“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猛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呈现。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呈现,现实的志向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他
5、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志向却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个梦境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主动向上的人生艺术特色1、由近及远2、由现实到梦境3、由静到动4、由实到虚看法,给人以鼓舞5、运用比照的手法有几幅画面比照,现实的境况和梦中的铁马冰河有老年到梦中的青壮年练习:(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境况?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决不移.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猛烈愿望。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诗歌
6、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猛烈的(爱国情怀)。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猛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风格主动向上,具有猛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说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实地写出了作者明珠暗投的凄凉情景。(5)前两句承受逐层深化的写法,其中的“_”、“_”字表达了这种递进。 (不 尚)(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相照应。 (风吹雨)(
7、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二:(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局部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猛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衬托。D全诗气概豪壮,感情真挚,具有猛烈的感染力。(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苍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络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
8、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境况,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猛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7)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答: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比照显明,突出表现了诗人猛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8)、“夜阑卧
9、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承受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幻想付诸梦中,猛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闻名诗人。是晚唐最精彩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从诗中所表现出热忱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可以揣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
10、信,信中渴望丈夫早日回来故里。诗人自然也渴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缘由,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知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将来团聚时的华蜜想象。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2)、说明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 君问
11、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境况的孤寂凄冷。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 诗中最终两句是实写自己的阅历。(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憧憬之情的诗句是:(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奇异愿望的句子是【】。(1分)(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答案:(1)、李商隐;(2)、何时可以再回叙;(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12、,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精确,富于动态感。潼关 诗人谭嗣同 朝代清代 体裁七绝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分析: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溢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快速接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家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
13、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洪亮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或许从古到今,这雄伟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蜂拥着,始终不曾解围吧?宏大的壮丽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袤的原野,但气概却不见缓和,似乎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生怕自己显得平凡!自然,所
14、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概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练习:1. 这首诗主题: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袤被压迫人民的怜悯2.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长远的高云蜂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洪亮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孤独。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 对偶4.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秋夕 唐代诗人
15、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寂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视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时常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孤独,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七夕唐代:李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鹊桥仙(宋代词人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多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鹊桥仙原是为咏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歌颂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纤云弄巧:纤云:轻快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奇异的把戏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静静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会面。 忍顾:怎忍回视。第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