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劳动法一, 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1, 劳动法可以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国家的劳动法典;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2, 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亲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3, 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4, 劳动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开展到肯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劳动法与民法关系亲密,它是从民法中别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亲密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开展而来 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5,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发生的缘由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干脆参与某种生产物品或供应效劳的过程劳动
2、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与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 无偿的劳动, 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6, 组成劳动法的内容有: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视检查制度7, 劳动法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8, 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平安卫生,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9, 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全部者,使劳动者在劳动
3、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淌供应了法律条件 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运用和流淌过程中得到根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二, 劳动法的开展历程1, 劳动法产生的时间:资本主义开场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2, 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安康与道德法3, 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头开场,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4、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溢。三, 中国劳动法的开展1, 我国劳动法的开场时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2,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劳动立法不兴盛,法律文件数目少不同性质的劳动立法并存,各自作用于自己的政权区域内劳动法律, 法规,特殊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劳动法律和法规中规定的爱护标准较低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志向。3, 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的种类:中国*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北洋军阀政府的劳动立法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革命依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4, 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49
5、.10-1957年初步建立时期(1958-1965年初步开展时期1978年12月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法制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假设干确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 劳动酬劳, 劳动爱护, 劳动纪律, 社会报险都规定根本原那么。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仔细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加快劳动制度改革的标记 1987年的相关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3年7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劳动部立法文件劳动监察规定诞生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6、动法诞生,自1995年1月1日执行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法的开展标记。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5, 我国劳动法的根本宗旨: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6, 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须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社会保障法律, 法规日益健全。用以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和规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建立中得到重视。四, 我国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1, 我国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那
7、么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那么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那么2, 宪法对劳动者爱护的权利有:劳动权, 劳动爱护权, 休息权, 职业培训权, 物质扶植权, 企业民主管理权等。3, 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爱护有:偏重爱护和优先爱护同等爱护全面爱护根本爱护4,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那么:双重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五, 劳动法律关系1, 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标准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分:首先,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次,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3,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
8、和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六, 企业内部劳动规那么1, 企业内部劳动规那么: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展劳动管理的规那么。2, 标准劳动规那么的内容包括:录用, 调动和辞退企业行政和职工的根本职责工作时间处分3, 企业内部劳动规那么的内容为:劳动合同管理, 工资管理, 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工时休假, 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4, 企业内部劳动规那么的制定程序为:职工参与内部劳动规那么的制定;报送审查和备案;正式公布。5, 企业内部劳动规那么的效力详细表现为:它必需在本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都必需受
9、劳动规那么的约束,全体职工, 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以内部劳动规那么为依据职工与单位因执行内部劳动规那么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内部劳动规那么可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第二章劳动经济学一, 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和探讨方法劳动要素的特点:1, 动力性2, 自我选择性3, 个体差异性4, 非经济性二, 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1, 人力资源:它作为一种劳动力供应实体, 作为一个统计对象,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数量。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力资源数量质量2, 人力资源的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减去其中丢失劳动实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
10、人口之外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3, 劳动力供应的内容:微观劳动力供应中观劳动力供应宏观劳动力供应4,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5, 运用劳动要素的根本缘由是:社会消费需求6, 劳动力需求的增量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消费构造的改变消费内容的丰富化。7, 微观劳动力供应: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应。8, 微观劳动力供应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 地区, 部门, 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9, 中观劳动力供应的影响因素:工资竞争力专业教化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劳动要素的流淌性10,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数量的因素:人口因素劳动参与率劳动时间11,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质量的因素
11、:遗传, 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长因素教化因素人力投资数量人力投资的动力经济开展水平与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劳动力供应的变动。三, 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构造1, 工资的定义:所谓工资,是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酬劳领取的, 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肯定数额的货币。2, 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奖金, 津补贴以及职工个人福利等。3, 工资原理:早期的工资论:生存工资论, 工资基金论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共享工资论4, 工资导向政策的内容包括: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 新兴产业倾斜的政策,支持其开展。向经济开展重点地区倾斜的政策。
12、对社会需求大,但人们不情愿从事的职业, 公众赐予扶持的政策。吸引人才, 限制低素养劳动力的制度。5, 工资导向政策的手段包括:拨款, 贷款税收减免工资补贴对一些特殊岗位如科学家, 企业家赐予高工资待遇等。6, 最低工资政策的定义:政府依据一个地区的最低生活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和社会劳动者抚养人口系数,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7, 收入政策的含义:狭义的收入政策是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用于限制货币工资与物价的增长,到达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的收入政策不仅包括宏观调控,而且包括在肯定社会总收入, 肯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安排关系的调整政策,即社会收入安排政策。8, 收入政策的
13、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安排不公问题及其危害。9,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10, 基尼系数的定义: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推断某种收入安排同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11, 收入政策措施: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收入同等化措施12, 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 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状况下,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以至冻结。实施以税收为根底的收入限制政策,约束企业的工资发放过渡行为。13, 最低工资:是政府依据肯
14、定时期的社会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所规定的保证劳动者根本生活须要的工资。14, 最低工资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劳动者个人劳动根本生活消费品费用;劳动者承受社会生产必需的最低水平的教化培训费用;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根本生活消费品费用。15, 收入同等化措施: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且在实施中实行累进税率制。对遗产, 赠与, 财产(即土地, 房产等不动产, 高消费征税。开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补贴, 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对失业者, 特殊是其中的贫困者,供应就业时机与就业培训。开展教化事业,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退贫困,扩大社会同等
15、。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供应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16, 工资差距的内容:产业部门差距地区差距职业差距教化程度差距年龄性别差距四, 失业与就业1,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供求均衡2, 劳动力供求根本平衡的标记是:要求就业的人绝大局部都能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门, 行业。3, 劳动力数量过剩分为:总量过剩和构造过剩。4, 劳动力构造过剩:因要素本身的特性形成的有指向性的供应与需求不能吻合而存在构造上的冲突5, 劳动力构造过剩的缘由:某种教化开展过头,生产出的劳动力品种不是社会所须要的。产业构造变动。个人择业行为的过分。人口老化, 劳动力老化与学问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基础知识 重点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