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三角形特性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第 l、2、3题。【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和视察比较,使学生相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应用。3培育学生视察、操作实力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络,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爱好。【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教学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你在建筑框架上、
2、吊车上发觉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上三角形。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运用,终究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展深化探讨。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觉三角形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爱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你们有什么看法? 老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
3、概括三角形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特征达成了一样看法。能不能用自己话概括一下,什么样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比照上面说法,议一议:下面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探讨:哪种说法更精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定义?你认为三角形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探讨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相识三角形底和高。 1出示三角形屋顶房子。 怎样测量三角形房顶高度? 2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响:你是怎么测量? 3指出: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三角形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底。4小明画了三角形一条高,你说他画对吗?为什么? 5出示教材第81页上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一组
4、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底和高吗? 三、试验解疑,探究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消费、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它具有什么特性? 2、试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试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试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觉? 试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诞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例子。教材86页第2、3题 四、稳固运用,进步相识 1、请画出每个三角形一条高。教材86页第1题 订正直角三角形高时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当作底和高,也可以以斜边为底画高。重点订正第三个三角形高画法,让学生说说
5、怎样来画这条底边上高。 2、口答: 在上面三角形中,以AB为底边高是 ,我还能找到以 边为底边高是 。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相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问题?【相关链接】如何正确相识三角形稳定性一、探讨对象上相识我们探讨是几何意义上三角形,然而学生面对三明冶、屋面等三角形物体。我们错将三角形与三角形物体混为一谈。稳定性是三角形特性,它在某些三角形物体上表现为稳固、不易变形,但这并不说明全部三角形物体都很稳固、不易变形物体就具有稳定性。所以,我们常犯以物代形错误。同时,以物代形简洁受到非本质因素干扰。二、理解上相识一是对于稳定理解,二是对于三角形稳定
6、性整个概念表述理解。老师对稳定理解有偏向,主要缘由在于将生活中稳定与三角形稳定性稳定混为一谈。生活中,将一根柱子插入地面,用劲摇它,它不动,我们可以说这根柱子很稳定,但明显此稳定并非三角形稳定性之稳定。三角形稳定性。这个概念,最具代表性描绘是只要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形态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稳定性。其本质就是边长确定,那么大小、形态唯一,更多表现为确定性。但翻阅教材,发觉教材中是这样描绘: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用力拉这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形态不会变更。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莫非是教材错了?疑而细思之,得一悟:小学教材支配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
7、知实力,原来就没有准备让学生从数学本质上去理解三角形稳定,而是只要求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去感受并体验三角形具有这种稳定特性。将三角形稳定性明确定位于“边长确定,大小、形态也就确定,先用牙签围三角形,再借助拉三角形、多边形木架验证之,这样教学不仅形象、易懂,而且科学、明确地指向了三角形稳定性本质,有效地防止了理解上歧义。【板书设计】 课题:三角形特性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2例3【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理论活动,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知道“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步视察、分析和抽象概括实力。2、能根据三角形三条边关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步解决问题实力
8、。3、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发觉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教学准备】不同长度小棒3、5、6、7、9【教学过程】一、谈话中生成问题1、师生对话:要求学生把老师说话倒过来说,并推断倒过来说这句话是否正确。如“中国首都是北京;两个人吃一个苹果;买一个篮球须要12元;围成一个三角形须要3条线段。2、师:你们认为“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这句话对吗?1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现象存在吗?2三条线段肯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二、操作中感悟规律1、明确操作任务:一根吸管,让学生把它剪成三段,找“剪成三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状况。2、施行操作活动3、反响操作结果。1展示围不成三角形现象;2统
9、计剪下来三段吸管围不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数,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剪,让学生体会“怎样状况下,三段吸管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3请用剪成吸管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调整其中一段长度,使三段吸管围不成一个三角形。三、沟通中形成共识1、引导学生初步发觉规律。2、引导学生进展争辩。3、初步形成共识。四、验证中确定规律:是不是随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都具有这样关系呢?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五、应用中完善结论:三角形随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1、书中“做一做。2、假如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可能是几厘米?课题:三角形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4【教学目的】1、通过视察、操作、比较,发觉三角形角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第五 单元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