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电子表格教案资料.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电子表格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电子表格教案资料.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1、草原课时教学目标1相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美丽、渲染、勾画、低吟、秀丽、回味、潇洒、迂回、奔驰、马蹄、礼貌、拘谨、羞怯、摔跤、天际、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奇妙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激发理解西部的爱好。4揣摩美丽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络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难点联络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方法
2、启发及探讨教学手段PPT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四、作业第一课时1.课前沟通: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日,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漂亮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1.自由通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顺,不相识的字请教同学。思索: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 1.简介
3、作为闻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如今,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美丽,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清鲜、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2)假设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情愿上来高歌一曲?
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美丽,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事实上是写作者
5、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漂亮风光沉醉了,所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四周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课前沟通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界。自由通读课文,依据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词语比拟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画”。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美丽”的感觉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
6、,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令人惊羡,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细致品尝、专心赏读吧。熟读成诵: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恒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二、“初入草原”,感受“潇洒”之美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第二课时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特别潇洒,只要方向不错,
7、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自由自在)(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特别潇洒”?(3)感受潇洒: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4)表现潇洒: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依据学生答复,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
8、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忱(2)你能否细致读读课文,读完后,及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热忱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解并描绘: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
9、族语吗,假设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烈、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自由自在,其乐融融。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工程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宠爱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及美的展示。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奇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
10、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依旧盘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恋恋不舍,难舍难分。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美丽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在图片观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潇洒”: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假设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忱好客) 沟通小结:热忱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缺
11、乏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奇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盼望奇妙的瞬间能恒久定格,永久珍藏。假设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 宽阔 碧绿 景美草原 热忱好客 蒙汉情深 人更美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2*丝绸之路课时教学目标1相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高雅、耸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精美绝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理解西部绚丽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12、3激发起理解西部历史的爱好,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理解西部历史的爱好,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理解西部历史的爱好,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方法启发及探讨教学手段PPT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话说“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理解的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索:“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找寻一句适宜的话来说明。3.课堂沟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
13、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理解的丝绸之路。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默读课文,思索课堂沟通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索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走进“丝绸之路”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导入,联络课外搜集的资料返回家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呀!”这是
14、一条宏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沟通的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索: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沟通,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如今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头的长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找寻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途和间隔 ,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眠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访西域。”向学生介绍张骞出访西域的经过和奉献。(4
15、)事情:安眠国将军热忱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1)隆重。 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立刻,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送!将军发出吩咐。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送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跃。”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忱。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忱?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课堂沟通,指导要点 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眠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
16、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很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兴奋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延长“丝绸之路”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如今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一条宏大的路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3白杨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
17、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摩挲、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络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入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入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方法启发及探讨教学手段PPT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初步感知,沟通体会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从前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
18、的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络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教师或同学。二读: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沟通。(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索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索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察、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
19、单位沟通自己的学习收获。(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1)教师示范“疆”字,提示学生留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留意及“滔、焰”区分。(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察、指导。看课题激疑自由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沟通。默读课文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察、指导。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抓住“深思”导入新课二、抓“深思”一词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深思”是什么意思?快速阅读课文,请找一找“深思”这个词在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电子表格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