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1.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2学问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构造质子(Z个)原子核 留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Z1.原子数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识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B C N O F P S K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包容的电子数是2n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2、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一样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肯定数目的质子和肯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一样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依次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一样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把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依次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构造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3、)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AA共7个主族族 副族:BB、B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更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更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更的必定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1112131415P16S1718(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一样,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
4、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1(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及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猛烈热水及酸快及酸反应慢(6)氢化物的化学式43H2S(7)及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加(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2O2O32P2O532O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0)化学式()2()3H23H34H244(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弱酸中强酸强酸很强的酸(12)变更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加第A族碱金属元素: K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A族卤族元素:F I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推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
5、法:(1)金属性强(弱)单质及水或酸反响生成氢气简洁(难);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互相置换反响(强迫弱)44。(2)非金属性强(弱)单质及氢气易(难)反响;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互相置换反响(强迫弱)2222。()同周期比拟:金属性:及酸或水反响:从易难碱性:()2()3 非金属性:PS单质及氢气反响:从难易氢化物稳定性:43H2S酸性(含氧酸):H23H34H244 ()同主族比拟:金属性:K(碱金属元素)及酸或水反响:从难易碱性:非金属性:FI(卤族元素)单质及氢气反响:从易难氢化物稳定:()金属性:K复原性(失电子实力):K氧化性(得电子
6、实力):K非金属性:FI氧化性:F222I2复原性:FI酸性(无氧酸):比拟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三看”):(1)先比拟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2)电子层数一样时,再比拟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4 是长周期。2、在元素周期表中, 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B -B 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
7、的递增,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实力渐渐增加,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渐渐增大 ,电子层数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实力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增加,非金属性渐渐 减弱 。4、元素的构造确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构造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想元素的构造,预料 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像,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探讨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限旁边找寻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找寻各种优良的
8、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互相作用化学键是干脆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猛烈的互相作用。1.离子键及共价键的比拟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互相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到达稳定构造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到达稳定构造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及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别:4、4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肯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肯定没有离
9、子键)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2.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构造及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构造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构造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构造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4、水具有特别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
10、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 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及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2O 3 。工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之间的猛烈互相作用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猛烈互相作用形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推断化学键方法形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推断晶体方法熔沸点高低很高溶化时破坏作用力离子键物理变更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变更共价键共价键硬度导电性第三单元 从微观构造看物质的多样性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概念组成相像,构造上相差一个或多个“2”原子团的有机物质子数一样中子属不同的原子互成称同
11、位素分子式一样构造不同的化合物探讨对象有机化合物之间原子之间化合物之间相像点构造相像通式一样质子数一样分子式一样不同点相差n个2原子团(n1)中子数不同原子排列不同代表物烷烃之间氕、氘、氚乙醇及二甲醚正丁烷及异丁烷专题二 化学反响及能量变更第一单元 化学反响的速率及反响限度1、化学反响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响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响物浓度的削减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单位:(Ls)或(L)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更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响速率
12、的因素:内因:由参与反响的物质的构造和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外因:温度:上升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响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加C反响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响)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外表积(颗粒大小)、反响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更学反响速率。2、化学反响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响进展到正向反响速率及逆向反响速率相等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更,到达外表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响所能到达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挪动受到温度、反响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
13、影响。催化剂只改变更学反响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在一样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响方向进展的反响叫做可逆反响。通常把由反响物向生成物进展的反响叫做正反响。而由生成物向反响物进展的反响叫做逆反响。在任何可逆反响中,正方应进展的同时,逆反响也在进展。可逆反响不能进展究竟,即是说可逆反响无论进展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行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逆:化学平衡探讨的对象是可逆反响。动:动态平衡,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响仍在不断进展。等:到达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定: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14、,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肯定。变:当条件变更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推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记: (正方向)(逆方向)或(消耗)(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拟)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借助颜色不变推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响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响适用,即如对于反响,xyz )第二单元 化学反响中的热量1、在任何的化学反响中总伴有能量的变更。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时,断开反响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更的主要缘由。一个确定的
15、化学反响在发生过程中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确定于反响物的总能量及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响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响。E反响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响。2、常见的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 常见的放热反响:全部的燃烧及缓慢氧化 酸碱中和反响 大多数的化合反响 金属及酸的反响 生石灰和水反响(特别:C22是吸热反响)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响:铵盐和碱的反响如()28H2O422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响如3、4、3的分解等 以H2、C为复原剂的氧化复原反响如:C(s)H2O(g) (g)H2(g)。 铵盐溶解等3.产生缘由: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放
16、出热量的化学反响。(放热吸热) H 为“-”或H 放热)H 为“+”或H 04、放热反响、吸热反响及键能、能量的关系放热反响:E(反响物)E(生成物)其本质是,反响物断键汲取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可理解为,由于放出热量,整个体系能量降低吸热反响:E(反响物)E(生成物)其本质是:反响物断键汲取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可理解为,由于汲取热量,整个体系能量上升。第三单元 化学能及电能的转化原电池:1、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某一电极及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化学 必修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