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学问点总结必修二 人文地理(人教版)目 录第一章 人口的变更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更1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二、人口增长形式及其转变1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更2一、人口的迁移2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3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3二、合理人口容量3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4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构造4一、城市形态4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4三、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与变更5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6一、城市的不同等级6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6第三节 城市化6一、什么是城市化6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7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开展9第
2、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9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更9二、农业地域的形成9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0一、季风水田农业10二、商品谷物农业11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2一、大牧场放牧业12二、乳畜业1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开展14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4一、工业区位因素14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更14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15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5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络15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16一、传统工业区16二、新工业区16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8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8一、主要运输方式18二、交通运输布局19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
3、更的影响19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9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19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20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20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忆20二、直面环境问题20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20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开展理论20一、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定性20二、施行可持续开展的途径21第一章 人口的变更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更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确定。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时期人口变更特点缘由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消费力程度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
4、速度较快消费力程度进步,医疗条件改善,寿命进步工业革命开场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消费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渐渐降低3、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人口变更比拟国家增长程度增长特点缘由分析变更趋势举例措施兴旺国家较低程度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拟稳定,甚至负增长俄罗斯德国日本激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开展中国家较高程度增长很快政治独立;经济开展;医疗卫惹事业进步 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限制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二、人口增长形式及其转变1、 人口增长形式增长形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诞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消费力程
5、度不断增长分布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开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丁美洲的开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兴旺国家和局部开展中国家2、人口增长形式的转变(1)趋势: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场的,人口增长形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形式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2)转变的因素消费力程度、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更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更: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类型时间缘由特点路途国际迁移二战前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开展地理大发觉和新航线开拓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欧洲人到美洲、
6、非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开展不平衡从开展中国家到兴旺国家定居移民削减,流淌工人增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头中期前支配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有支配、有组织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立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头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兴旺地区、“民工潮”3、美国的人口迁移时间缘由方向19世纪中期南北斗争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展由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头自然灾难、农业危机由南
7、部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头末70年头初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开展由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南部4、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人才、劳动力的流失。(2)对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供给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开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开展和缩小地区差异。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开展、交统统信、文化教化及婚姻家庭等)。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3)个人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更2、其他因素:斗争、宗教、
8、社会变革、国家政策3、中国人口迁移的因素(1)古代: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2)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开展、个人需求等。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程度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2)影响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正相关);
9、科技开展程度(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程度(负相关)。二、合理人口容量1、概念:根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安康的生活程度,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相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开展战略。3、紧迫性: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措施(1)国际社会提倡尽最大可能把人口限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允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程度生活质量的同等权利;(3)敬重人地协调开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开
10、展战略。5、我国解决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需坚持的根本国策实行支配生育,爱护环境;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实在爱护耕地。6、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程度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奢侈严峻,资源相对短缺;(2)我国人口增长形式根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3)经济快速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突出。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构造一、城市形态1、城市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布与缘由举例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络节约建筑投资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
11、(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中部平原)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热带高原地区气候较凉快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山区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地势平坦,接近水源,利于交通西安(渭河平原),太原(汾河谷地)气候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河流河运起点货物在此转运江西赣州集合处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宜宾(岷江、长江);重庆(嘉陵江、长江);武汉(汉江、长江)河口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上海和广州曲线处利用自然河流防卫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河心岛利用自然河流防卫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自然资源煤炭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12、石油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铁矿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社会经济因素交通马车北方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古代的邯郸城(两条驿道的交点)帆船南方多数城市在河流的集合处铁路我国在京广线上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运输河扬州和济宁等运输河城市(大运输河的开凿通航,开展比拟快;大运输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开展和京沪线的建成,开展缓慢)政治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合肥(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开展)特地新建的城市作为首都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宗教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其他因素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
13、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2、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肯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3、城市形态的类型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影响因素平原地形,用地规整,形态集中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限制沿交通线分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分布示意图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丘陵)、浦东新区兰州、洛阳、西宁、宜昌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带状CBD: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化
14、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并趋向于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开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络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旁边,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络三、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与变更1、城市地域构造类型类型同心圆形式扇形形式多核心形式图示特征由5个同心圆组成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地租凹凸确定于交通便捷程度和间隔 市中心的远近;付租实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15、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工业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城市内部空间构造随城市开展而渐渐形成和变更(1)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2)后期:由于用地惊慌、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构造发生变更。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1)根据:城市人口规模(2)等级划分: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3)我国的划
16、分特大城市(百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效劳范围:城市本身、城市旁边的小城镇和广袤农村地区3、城市等级与效劳种类、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效劳种类少,效劳范围比拟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效劳种类多,效劳范围比拟大。4、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地理位置、交通、资源5、上海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兴旺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足够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宏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空间分布、效劳种类、效劳范
17、围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2、中心地理论(1)根本概念中心地:是指为居民供给商品和效劳的场所。中心地的效劳范围:是指中心地供给货物和效劳的作用范围。中心地等级:A.划分根据:供给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效劳范围。 B.划分:低级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门槛人口: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门槛人口越大,效劳范围越大。A.效劳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效劳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效劳人口25的山地宜开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不同土壤相宜不同农作物生长,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相宜种植茶树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农
18、业、浇灌农业开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社 会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确定农业消费的类型和规模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便利快捷的运输条件政策干脆干预农业消费,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开展农业机械进步劳动消费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开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主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消费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科技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高海拔小麦、江淮以北推广双季稻农业科技可进步农业消费率;变更农业消费方式: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无土栽培。生活习惯历史因素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构造的转变区位因素的变更社会经济因素开展变更快市场需求变更使城市四周农业消费重点转为乳畜业和园艺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知识点 总结 必修 人文地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