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犯罪心理学题一, 名词说明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 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二, 填空1, 犯罪心理学的探讨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更,一般要经验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更。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整系统的主要包括 , , 。5, 西方学者在探讨犯罪心理形成的缘由时,提出的犯罪缘由论主要 , 与 , , ,
2、,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卫机制主要包括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10, 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11, 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2, 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 , , , 几个环节的演化13, 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14, 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 审讯阶段审讯人员限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16, 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
3、有 , , , 。17, 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常常运用感化法,其详细方式主要有 , , , , 。三, 简述题:1, 探讨犯罪心理的详细方法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详细内容3, 有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 西方罪犯缘由论中欲望犯罪缘由论中的主要观点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与基本要点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详细内容9, 贪污, 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 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性与犯罪心理与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 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 情感特征12, 群体犯罪的定义与类型 13, 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与
4、社会缘由14,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类型15,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 限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 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 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分19, 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 分析与操作题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探讨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2, 试比较与分析有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 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详细内容4, 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 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峻焦虑, 思想混乱, 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确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
5、运用理念与操作步骤。答案一, 名词说明1, 犯罪心理学是探讨影响与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 发展与变更的规律, 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2,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与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与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供应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3,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确定的犯罪心理影响与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与社会的, 触犯刑法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4, 犯罪对策是指预防, 揭露, 惩处犯罪与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 方法手段的总称。5, 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 常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 常常出入不良场
6、所者,3, 常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 参与不良组织者;5, 无正值理由携带凶器者;6, 人格有严峻缺陷者。6, 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与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相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 自我意识, 特性心理倾向, 特性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等亚结构。7, 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 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缘由与依据。8, 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分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
7、定的具有区分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9, 犯罪动机是引起与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意某种须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10, 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盼望实施犯罪行为后盼望达到的结果。11,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有意犯罪。12, 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 动机与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3, 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14, 是指在驾驭罪犯犯罪心
8、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遵守法律的公民。15, 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 反省罪错, 思索犯罪的缘由,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 填空1, 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2, 潜在 恶变 衰减3, 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相识 调整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4, 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与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5, 生物学缘由论 精神病学缘由论 欲望犯罪缘由论 社会学习理论缘由论 多元性缘由论6 ,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
9、素7, 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8, 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9, 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受贿罪10, 盲目性 冲动性 心情化 残暴性11, 仿照与易受示意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12, 犯意表达 犯意沟通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13, 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示意与仿照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听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平安的催化作用14, 自发性 狂热性 特别规性 短暂性15, 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16, 生活史调查 行为视察 面谈 犯罪事实推断 心理测量17, 情感沟通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
10、换三简述题1, (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动身,推论与找寻犯罪行为缘由。(2)视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视察犯罪人的行为, 表现, 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得相关切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探讨法,探讨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与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与行为发展变更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专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 心理特征。2, 犯罪动力结构,
11、 犯罪调整结构, 犯罪特性特征结构, 不良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缘由与依据。3, 意识醒悟状态下,有目的, 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须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 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实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 缺乏犯罪须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活动。5, 心情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丢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推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与犯罪活动。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
12、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扰性说, 利欲性说, 性冲动说, 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 指个体犯罪缘由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与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 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 层次性, 结构性, 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8, 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汲取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仿照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像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自我强化
13、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须要满意的开心体验带来的自我确定与自我赞许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胜利中感到了自己的实力与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化骨髓的程度。9, (1)相识特征。多有贪欲的欲求与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困难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确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特别剧烈,以至把自尊, 恐惊, 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担心, 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化与监督缺乏的状况下,简洁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看法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
14、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筹。10, (1)区分是非实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冲突。青少年区分是非与抵制不良影响的实力差,因而简洁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须要的剧烈性与难以满意之间的冲突。少年的物质须要与社会性须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行为实力又使他们的须要很难得到满意,因此简洁产生挫折感,当挫折与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加时,就特殊简洁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加与社会约束的冲突。少年有了盼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与独立行为的剧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
15、的冲突,不行化解时,简洁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志向与客观条件的冲突。少年是富于志向的年龄,期盼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高校,得到老师同学的确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志向与现实冲突特别突出,悲观之下简洁产生过激犯罪行为,11, (1)相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须要与干脆阅历为标准,简洁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力差,很简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 细腻,简洁动情感,简洁在激情状态下实施损害, 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心情波动大。微小的情境变更常常引起巨大的心情起伏,在
16、心情不行控的状况下,简洁发生犯罪行为。12, 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样或短暂达成一样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 团伙犯罪, 有组织犯罪, 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13, (1)社会冲突的聚集与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冲突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 不满, 悲观是引发集群犯罪的干脆缘由。(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缘由。(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短暂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仿照。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仿
17、照。(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殊简洁发生在球场, 学校, 工厂等人口密集地。14, 是指以从事有安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 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 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 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 视听制品与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 窝赃, 销赃的犯罪组织。15, (1)畏罪,犯罪嫌疑人胆怯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处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躲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担心的心
18、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处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丢失信念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与胆怯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卫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实行强制措施与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剧烈不满与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16, (1)允许编造谎言与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觉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 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变更相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供应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推断,以变更不愿供述的相识。(4 )加强示意, 引而不发。不干脆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示意,使犯罪嫌疑人处于迟疑动摇的心
19、理状态。(5 )连续运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协作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丢失拒供信念,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17, 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 犯罪经验的考察,检查与推断其人格特征, 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18, (1)区分: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 文化, 技术教化与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与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专心理学的学问与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
20、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行能独立存在,须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亲密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19, 现实疗法是以培育犯罪人养成现实, 负责与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情愿,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意须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胜利适应生活的行动安排。四, 分析与操作题1, (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与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心理学 复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