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版四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岛版四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详细情境,探究并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应用进展一些简便计算,能依据实际问题须要,敏捷运用运算律。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揣测、验证、比拟、归纳等数学方法。3.使学生经验主动参及探究、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开展比拟、分析、抽象、概括及推理实力,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探究和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我们学校从农场购置树苗和花苗后,
2、还要购进花土和化肥,这是购置记录单,请一位同学将里面的信息大声朗读出来好吗?生读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和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我们一起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老师有个小要求: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生列算式,老师巡察生1答复算式:22520=,你的算式的意思是先要求出什么?生:先求每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再求20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2520=,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师:同意吗?看来啊,思路虽然不同,都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花土。一种方法是,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同学们驾
3、驭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口答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生:5810=生:5810=2.组内沟通、归纳方法师:同学们,老师刚刚写的四个算式都是三个数连乘,你能不能帮老师把这四个算式分分类?同桌两人探讨一下。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前两个数相乘,一类是后两个数相乘。师:横着看,这两个算式都等于1000,所以可以用等号联系起来。下面两个算式都等于400,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我们可以发觉,这两个算式是有着共同的特点的,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揣测一下这里面隐藏的规律吗?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的想法。全班沟通: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
4、一个数,积不变。3.组间沟通,建立模型师:假设我随意写3个数,组成这样特点的式子,是不是都满意这个规律?生:是/不是。师:那也就是说这个规律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揣测,要想知道这个揣测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怎么样?生:验证。你能来举个例子吗?现在啊,请同桌两人一起写几个符合特点的式子,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老师有温馨提示:同桌两人快速写出符合特点的算式,并把结论补充完整。生举例,然后写出结论。师:你们能找到不相等的式子吗?我们举不出反例,那这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式子,现在我们最终验证这个规律是正确的了。我们的发觉和数学家的发觉时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读出来。其实啊,这个规律叫
5、做“乘法结合律。同学们,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结合律。 刚刚同学们就像数学家一样通过视察、揣测、验证得出了结论,并且还用字母表示了乘法结合律,给自己掌声激励好吗4.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乘法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生:乘法交换律。师:你能详细说说吗?你是怎么想到的?从加法迁移过来的假如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你怎样表示?师: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我们还是要举例验证。同桌两人各举一个例子并沟通,然后把结论补充完整。老师订正结论。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1.信任下面这个题确定难不住你,把数填完整,并说说你应用了什么规律。2.我们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使计算简便,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能使计算简便吗?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算式:12578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生:先交换7和8的位置,变成12587,再从左往右算师:这是应用了什么规律?生:交换125和7的位置,变成71258,这是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也可以使计算简便。4.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学得仔细!信任你们都有自己的收获,谁能来共享一下呢?生共享收获,老师赐予确定。设计意图让学生共享学习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学生不仅有对知识的收获,也有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五、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