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基础.docx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基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辅导:细胞代谢的根底【竞赛要求】1细胞代谢与能量 2ATP(三磷酸腺苷)构造和功能2酶的功能 3细胞膜:理化性质、分子构造与物质运输等 【学问梳理】一、细胞代谢与能量1细胞代谢与能量生物的新陈代谢,或称代谢,是生物体内所进展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变更的总称,它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过程。生活的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不断从环境中获得各种必需的物质,来维持自身高度困难的有序构造,并保证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等活动的正常进展。细胞中能的转换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细胞成分中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相当脆弱,遇到高温就要变性失活,所以细胞内不能利用热能来做功。在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2、化学能。三磷酸腺苷(ATP)常常充当各种类型的能量互相转换的媒介物。很多放能反响总是和ATP的合成相耦联,将放出的能贮存在ATP中;很多需能反响总是和ATP分解相耦联,从ATP中获得自由能(在压力和温度都恒定的条件下可以做功的能称为自由能)。 2三磷酸腺苷(ATP)(1)ATP的构造特性三磷酸腺苷(ATP)也叫做腺苷三磷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 、磷酸基团。ATP的构造式是:ATP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水解时(有关酶的催化下),能释放30.5 kJ/mol的能量。ATP分子既
3、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也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和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和焦磷酸(PPi)。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供给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ADP又可以快速地承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2)ATP系统的动态平衡ATP是活细胞内一种特殊的能量载体,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着,但是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ATP与ADP在细胞内的互相转化却是特别快速的。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快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
4、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量因此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程度。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ATP的生成动物和人等: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ATP的利用ATP中的能量可以干脆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浸透能:细胞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展的,物质跨膜挪动所做的功消耗了能量,这些能量叫做浸透能。机械能:细胞内各种构造的运动都是在做机械功,所消耗的就是机械能。例如,肌细胞的收缩,草履虫纤毛的摇摆,精子鞭毛的摇摆,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腺细胞对分泌物的分泌等。电能:大脑的思索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5、导,以及电鳐、电鳗等动物体内产生的生物电等,它们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化学能:细胞内物质的合成须要化学能,如小分子物质合成为大分子物质时,必需有干脆或间接的能量供给。另外,细胞内物质在分解的开场阶段,也须要化学能来活化,成为能量较高的物质(如葡萄糖活化成磷酸葡萄糖)。可以说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中,到处都须要由ATP转化而来的化学能做功。光能:目前关于生物发光的生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晰,但是已经知道,生物体用于发光的能量干脆来自ATP,如萤火虫的发光。热能:有机物的氧化分说明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转化为热能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环境散发,其中一小部分热能作用于体温。通常状况下,热能
6、的形成往往是细胞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副产品。此外,ATP释放的能量中,一部分能量也能用于动物的体温的提升和维持。(4)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除ATP外,由其他有机碱构成的核苷酸也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三磷酸鸟苷(GTP)是蛋白质合成过程所须要的,三磷酸尿苷(UTP)参与糖原的合成,三磷酸胞苷(CTP)是脂肪和磷脂合成所必需的。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特殊是肌细胞)内,除了ATP外,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还有磷酸肌酸(可用CP代表)。磷酸肌酸的构造式是:当动物和人体细胞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细胞内的ATP含量过分削减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磷酸肌酸中的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ADP,从而生成ATP和肌酸
7、(可用C代表);当ATP含量比拟多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可以将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肌酸,使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对于动物和人体细胞来说,磷酸肌酸只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而不能干脆被利用。由此可见,对于动物和人体细胞来说,磷酸肌酸在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着缓冲的作用,从而使细胞内ATP的含量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ATP系统的动态平衡得以维持。二、酶及其功能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根底。而构成新陈代谢的很多困难而有规律的物质变更和能量变更,都是在酶催化下进展的。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进展。(一)酶的化学本质 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活性。 20世纪8
8、0年头发觉某些RNA有催化活性,还有一些抗体也有催化活性,甚至有些DNA也有催化活性,使酶是蛋白质的传统概念受到很大冲击。 (二)酶是生物催化剂 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2)能加快化学反响的速度,但不变更平衡点,反响前后本身不发生变更。 (3)酶降低反响所需的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简单发生化学反响的活泼状态所须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例 2H2O22H2O+O2 反响活化能非催化反响75.24kJ/mol钯催化反响48.9kJ/molH2O2酶催化8.36kJ/mol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响速率很快(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2
9、)高度的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温柔的反响条件:酶促反响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展。(4)酶在体内受到严格的调整、限制。(5)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有关。(三)酶的分类依据酶的化学组成可以将酶分为以下两类:(1)单纯蛋白质酶:有些酶只是多肽链,除了氨基酸不含任何其他化学物质,也就是说有些酶是单纯蛋白质,如胰脏的核糖核酸酶、淀粉酶等。(2)结合蛋白质酶:有些酶除了蛋白质外,还含有一些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类小分子物质或金属离子,即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结合蛋白质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脱辅酶,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脱辅酶
10、与辅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脱辅酶+辅因子。在酶催化时,肯定要有脱辅酶和辅因子同时存在才起作用,二者各自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脱辅酶部分确定酶催化的专一性,辅酶(辅基)在酶催化中通常是起着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传递作用,大部分辅酶是维生素或维生素的衍生物。(四)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削减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探讨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响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单独变更探讨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响的因平素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更规律有以下特点。(1)酶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足够,
11、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响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响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响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响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响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到达肯定限度时,反响速率就到达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响速率几乎不再变更。(3)pH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肯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肯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4)温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酶促反
12、响在肯定温度范围内反响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但当温度上升到肯定限度时,酶促反响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肯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5)激活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激活剂可以进步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6)抑制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行逆的抑制作用。三、生物膜及功能(一)生物膜的化学构成生物膜是指构成细胞的全部膜的总称。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种:一种处于细胞质外面的一层膜叫细胞膜,也可叫质膜;另一种是处于细胞由膜围绕而成
13、的细胞器或细胞构造,叫内膜。细胞的内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在构造、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等。细胞内膜是相对于包围在细胞外面的细胞膜而言的。细胞膜可由内膜转化而来(如子细胞的质膜由高尔基体小泡交融而成)。生物膜是细胞构造的根本形式,它对酶催化反响的有序进展和整个细胞的区域化都供给了一个必要的构造根底。当然,生物膜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如细胞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都与生物膜有关。在真核细胞中,膜构造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
14、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生物膜构造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根本构造,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1膜蛋白生物膜中的蛋白质约占细胞蛋白总量的20%30%,它们或是单纯的蛋白质,或是与糖、脂结合形成的结合蛋白。依据它们与膜脂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可以大体地将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与内在蛋白(图1-7)。外在蛋白为水溶性球状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键等非共价键与膜脂相连,分布在膜的内外外表。内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又叫嵌入蛋白或整合蛋白,其主要特征是水不溶性,分布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全膜也称跨膜蛋白,有的全部埋入疏水区
15、,有的与外在蛋白结合以多酶复合体形式与膜脂结合。膜蛋白执行着生物膜的主要功能。不同生物膜所具有的不同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由于所含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细胞膜的构造2膜脂在植物细胞中,构成生物膜的脂类主要是复合脂类,包括磷脂、糖脂、硫脂等。磷脂是含磷酸基的复合脂。在植物细胞膜中重要的磷脂属甘油磷脂,它们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另外,还有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等。磷脂分子构造既有疏水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如图所示,分子中有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一个疏水的“尾部”。磷脂的这种特性使之在生物膜形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糖脂是指甘油脂中甘油分子上有一个羟基以糖苷键与一分子六
16、碳糖相结合的产物。硫脂则是糖脂分子中的六碳糖上又带一个硫酸根基团。糖脂和硫脂也具有极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这两种脂类在叶绿体膜中特殊多,其含量甚至超过了磷脂。由上可知,膜上的脂类几乎都是两性分子,在水相中可自发地形成脂双层,即脂类分子呈两层排列,亲水的头部处于水相,疏水的尾部朝向中央。这种自发的排列过程称作脂类的自我装配。脂双层一旦有破损也能自我闭合。脂双层是流淌的,脂类分子能在各自的单分子层内快速地挪动,即横向扩散,而一般不简单“翻转”,即不易从一个单分子层颠转到另一单分子层。脂双层的自我装配、自我闭合以及具有流淌性的三大特点确定了它能成为生物膜志向的根本构造。膜脂上的脂肪酸有饱和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奥林匹克 竞赛 专题 辅导 细胞 代谢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