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docx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更和性质1、化学是探讨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更规律的学科。2、物质的变更化学变更: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更: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须要经过化学变更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须要经过化学变更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更又是化学变更。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2、一样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漏斗 滴管 集气瓶 水槽 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广口瓶。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存放:细口瓶。 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无0刻度;正确读数:视线及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留意事项: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制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需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制止用嘴吹。 火焰分三层:外
3、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及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行对人。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可干脆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第二单元 我们四周的
4、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检查气密性;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点燃红磷 后马上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试验关键:红磷必需过量;装置必需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翻开弹簧夹。物质的分类物质纯洁物混合物(按物质种类)单质化合物(按元素种类)3、 氧气(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制取方法:搜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
5、氯酸钾及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搜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及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试验答复以下问题:(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停顿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响:特点:“多变
6、一” 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响:特点:“一变多” 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响:物质及氧发生的反响。4、 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更学反响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5、 空气污染指数的工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6、氧气是一种比拟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黑色)C和O2反响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黄色)S和O2反响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响的现象是:发出黄
7、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银白色)Mg和O2反响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刺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银白色)Fe和O2反响的现象是: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留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光明的蓝色火焰。4、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应呼吸2)及水反响生成碳酸: C
8、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响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及灼热的碳反响: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响,CO2是氧化剂,C是复原剂)3、用处: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温室肥料4、危害及防治措施温室效应缘由: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1、削减运用煤、石油、自然气等化石燃料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
9、热等清洁能源。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5、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搜集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留意事项(1)在试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 水电解试验:化学反响: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
10、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滤纸及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过滤两次不干净缘由: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玻璃棒作用:引流。(3)硬水及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
11、镁化合物的水。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长期运用硬水的害处:奢侈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简洁结成水垢,不仅奢侈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3、氢气H2(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处: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引火)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复原性(用处: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原理: 装
12、置:固液不加热型(及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一样) 搜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理解4、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运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5、分子及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更中的最小微粒。一样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络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分化学变更中,分子可
13、分,原子不行分。化学反响的本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问点1、 原子的构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留意:它不是原子的真本质量。3、没有单位2、元素(1)、定义: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确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
14、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3)原子和元素的比拟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更中的最小粒子具有一样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详细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表示种类,不是针对详细的某个粒子而言。
15、只具有宏观含义(4)我们的平常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探讨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相识它的构造,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得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3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构造示意图简洁表示(如右图)。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构造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第一层最多包容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包容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包容18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殊是化
16、学性质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殊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亲密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构造,属于相对稳定构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响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响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构造。二、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2.原子和离子的比拟原子离子定义化学反响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性不带电带电荷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联络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知识点 总结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