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2].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化学考试复习题答案第一章 相识高等教化心理学一、名词说明1、教化心理学是探讨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2、高等教化心理学是探讨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二、选择题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是( A )。A、高校生B、高校老师C、高校的教化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化教学规律2、科学教化心理学之父是( C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 A )为德育、智育与体育的与谐供应了哲学与心理学根据。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化心理学4、瑞士教化学家( E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使“教化心理学化”的设想。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 D )提出了闻名的教化过程四阶段论与五步教学法。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 D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联结。( 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B )强调教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开展,使学生能适应变更,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A)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与提取运用的过程。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
3、斯教化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 B )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化心理学。对教化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科学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是( C ),他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宏大代表”,(D )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E)强调儿童特性的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展整体的综合探讨的途径的探究。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E、布隆斯基8、( E )原则是教化探讨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其他原则都不能违反这一原则。A、客观性 B、开展性 C、系统性 D、理论联络实际E、教化学9、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 )。A、视察法B、试验法C、调
4、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教学)、(科研)与(效劳社会)的三大职能。2、教化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记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教化心理学)。3、赫尔巴特认为教化过程要阅历(明了)、(联想)、(系统)与(方法)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开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预备)、(呈现)、(联络)、(统合)与(应用)。4、俄国教化家乌申斯基指出(生理学)、(心理学)与(逻辑学)是教化的“三个主要根底”,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化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化心理学。6、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总
5、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详细有(客观性原则)、开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络实际原则)与(教化性原则)。四、简答题1、阐述高等教化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高等教化心理学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化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高校生;高等教化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供应心理学根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效劳社会。2、学习高等教化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进步高校师资程度; 有利于进步教化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展教化教学改革。3、简述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的方法。视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支配地对被试的言语与行为进展视察记录,
6、以推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试验法:在限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展视察的探讨方法。调查法:通过搜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展分析、比拟,以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有关材料、问卷法等。个案法:搜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根底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开展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说明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特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相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的总与。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4、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响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响动作与活动。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
7、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相识,并根据这种相识来限制调整自己的 ,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6、自我相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相识与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觉察、自我观念、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等层次。7、自我教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标准与自身开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根底上,把自身作为开展对象,通过自我相识、自我体验、自我限制而影响其身心开展的生活活动。二、选择题1、心理的源泉与内容是( A ),心理的器官是(B )A、客观现实B、人脑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 A )。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3、高校生情感开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D )。A、情感
8、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场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4、( A )是自我意识中最为根底的局部。A、自我相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5、( B )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A、自信B、自尊C、自卑D、自我效能感6、自我教化的本质特征是(B ),自我教化的前提与关键是( C )。A、自我体验B、主客体的干脆同一C、自我意识D、自我限制三、填空题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心理过程)、(特性)与(心理状态)。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实力)、(气质)与(性格)。4、自我意识由(自我相识)、(自我体验
9、)与(自我调控)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5、高校是自我意识快速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高校生自我意识的开展要阅历一个明显(分化)、(冲突)与(统一稳定)的过程。6、高校生自我意识开场出现分化,原先稳定而笼统的我”被分裂成两个“我”:一个是(志向自我即主体我),一个是(现实自我即客体我)。7、自我教化的主要心理机制是(自我相识)、(自我体验)与(自我限制)。四、简答题1、简述高校生身心开展的根本特征。高校生已处于生理开展的成素阶段,根本上成人化。其生理开展的根本特征有:(1)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2)身体机能: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神经系统的生理发育也已经接近
10、成人程度,运动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3)性成熟:高校生内分泌腺的发育已到达稳定与成熟,生殖系统也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实力。高校生心理开展的根本特征有:高校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养不断进步,详细表现有:高校生的留意力已根本上到达成人程度,整个记忆到达逻辑记忆开展的顶峰,抽象思维实力得到高度开展;高校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场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与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高校生情感开展的最根本特征;高校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高校生社会化程度明显也进步。2、高校生自我教化的途径与方法。A、全面地相识自我。全面正确地相识自我是实
11、现自我教化的前提与根底,一般可以通过别人来相识自我与通过自我来相识自己。B、正确地对待自我。一方面要主动地悦纳自我,另一方面要理智地对待自我,还要乐观地向往自我。C、努力地完善自我。一要确立正确的志向自我;二要将志向自我细化为详细的子目的;三是培育安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念;四要培育坚毅的意志与坚韧的毅力;五要进展主动有效的自我调控。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名词说明1、学习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阅历而引起的比拟许久的行为或为倾向行的变更。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别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驾驭前人的学问、技能,
12、开展智力与实力,培育特性与思想品德的过程。2、强化使个体反响的频率增加的一切支配。能增加反响概率的刺激或事务叫强化物。3、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响频率的强化。4、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退而增加个体反响频率的强化。5、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学问与学习者认知构造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络。6、同化即新学问通过与已有认知构造中的起固定作用的学问或观念建立本质性的与非人为的联络。二、选择题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D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阅历2、学习是以学习( A )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阅历B、干脆理论3、联结型学习理
13、论的创始人是( B )。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三、填空题1、1、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困难程度,将学习由简到繁划分为(信号学习 )、(刺激-反响学习 )、( 连锁学习 )、( 言语联想学习 )、( 区分学习 )、( 概念学习 )、( 规则学习 )、( 解决问题学习 )八个层次。2、布卢姆从教化目的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与(技能领域的学习),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学问)、(领悟)、(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所传授的阅历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学问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与(行为标准的
14、学习)。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与(看法学习)五种。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根本的学习规律:(打算律)、(练习律)与(效果律)。四、简答题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主要是: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的奖赏概念,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反响的频率增加的一切支配,有正负强化之分。个体自己的行为后果将确定其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胜利,将接
15、着努力;因躲避而免于惩罚,将接着躲避。强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响后强化物是否立即呈现可分为即时强化与延时强化,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响后是否每次都呈现强化物来进展划分,可分为连续强化与局部强化。即时强化的效果优于 ,局部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被视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上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与考夫卡提出的。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与理解,是对完好构造(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响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响,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与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
16、反响。这种理解与组织的反响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构造觉察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构造,意识学习者的认知构造,另一种是学科的学问构造。学习过程就是将认知构造即三种表征系统练习起来主动建构新学问的过程。学习的本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构造与学科构造联络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根本构造,即获得一门学科的根本概念与根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构造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但学科根本构造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与觉察。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构造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承受学习。在承受
17、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根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不包括任何觉察。 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他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本质是新学问通过与已有认知构造中的起固定作用的学问或观念建立本质性的与非人为的联络,既使新学问被学习者理解而获得心理意义,又使已有的认知构造发生变更,增加了新的内容。有意义学习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需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需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构造中必需有同化新学问的原有的适当观念。根据有意义学习的任务的困难程度,将分为三种根本的有意义学习,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另外还有较高级的觉察学习,包括学问学问运用、问题解决与创立。5、
18、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头末与60年头初,主要代表任务有罗杰斯与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可概括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就是扶植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立性,为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创立条件与供应扶植。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扶植学生增加对变更的环境与对自我的理解。敬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要敬重每一个人,敬重与承受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重视爱好、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倡者是班杜拉。
19、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为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干脆阅历而获得行为反响的形式,一种是通过视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相应的行为形式。班杜拉认为通过行为反响结果所进展的学习是特别有限的,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典范行为的视察而习得的,即视察学习。根据视察者视察学习的不同程度,可将视察学习分为干脆的视察学习、抽象性的视察学习与创立性的视察学习。视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即留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与动机过程。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问观学问相对论。该理论强调学问只是一种说明、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学问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加性、
20、过程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认为学习不是有老师向学生传递学问,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学问的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通过学习者通过对新旧学问阅历间反复的双向的互相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学习并不是简洁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阅历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而构造重组。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有打算的头脑。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学问阅历,简洁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施行学问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学问阅历作为新学问的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学问阅历中,生长新的学问阅历。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学
21、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达在: 1、有较多支配时间; 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具有探讨与探究的性质。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问与技能学习一、名词说明1、学问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互相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陈述性学问也叫描绘性学问,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此是能干脆陈述的学问。这类学问主要用来答复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与区分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学问。学习陈述性学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3、程序性学问也叫操作性学问,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详细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想其存在的学问。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与怎
22、么做的问题。其本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与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学问或过程性学问。4、学问“表征”是指学问在大脑中的储存与组织方式。5、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学问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与关于事务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6、脚本是人们关于屡次出现的有时间依次的事务的图式表征。7、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与开展,从而为汲取新观念做好打算的统觉过程。8、下为学习认知构造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涵与概括程度上高于新学习的学问,新学问与旧学问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学问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9、上位学习当认知构造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根底上学习
23、一个包涵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10、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构造中的原有特别观念既不能产生附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结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11、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学问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二、填空题1、加涅认为程序性学问本质上是由(概念)与(规则)构成的,可分为(才智技能)与(认知策略)两个亚型。2、陈述性学问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4、程序性学问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区分学习)、(概念学习)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 教育学 考试 复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