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局部。假如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与消遣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络。(3)人的生存与开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与精神滋养。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树立主动的生活看法,关注社会,理解社会,效劳社会,养
2、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安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别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与社会理论中养成。我们要主动理解社会,关注社会开展变更,主动投身于社会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与风俗,热心扶植别人,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5. 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变得便利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供应信息,而且供应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沟通、互动,世界变成了地
3、球村。(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与丰富多彩。6.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淌,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交融,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晋级,创立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开展程度。(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视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网络为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沟通的内容、场合及范围,进步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
4、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淌,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会聚、交融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变更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独创与新效劳的源泉。7. 为什么要警觉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可以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与生活。(3)个人隐私简单被侵扰。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扰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扰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与损害,给社会带来恐慌与担心。8.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进步媒介素养,主动利用互联网获得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
5、们要留意阅读、找寻与学习与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奢侈精力,更不行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抗暴力、色情、恐惧等不良信息。(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遵守道德、遵遵守法律律是网络生活的根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9.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开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奉献自己的力气,让网络成为会聚民智、促进社会与谐与开展的重要渠道。(2)我们要在网上传
6、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进步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主动安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溢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 什么是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亲密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消费秩序、交通秩序与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正常运行须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家立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齐、平安的社会环境,我们享有人身自由与财产平安,享有公允的开展机遇,从而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激发对生活的热忱。2. 什么是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
7、社会环境,在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根底上形成的。(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与次序,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3. 如何对待社会规则?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而须要人们自觉遵守。(1)假如社会成员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2)假如人们不遵守规则,不以违背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3)假如我们违背规则,就会受到言论的指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4. 自由与规则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
8、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背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5. 如何自觉遵守、维护与改良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须要他律与自律,须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2)我们要坚决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提示、监视、扶植别人遵守规则。(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开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须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须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更,须要加以调整与完善。我们要主动参与规则的改
9、良与完善,擅长与别人沟通沟通、寻求共识,主动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与社会开展的要求。6. 为什么要敬重别人?(1)敬重别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盼望得到别人与社会的敬重。(3)敬重使社会生活与谐融洽。敬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敬重是互相的,敬重可以削减摩擦,消退隔膜,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进步社会文明程度。7. 怎样敬重别人?(1)主动关注、重视别人。(2)同等对待别人。(3)学会换位思索。(4)学会观赏别人。8. 文明有礼有什么意义?(1)礼表达一个人的敬重、谦让、与人为善等
10、良好品质。(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与交际实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简单赢得别人的敬重与认可。(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与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标准,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恳切、谦逊、同等、友善、倾听的看法,可以给对方亲切感、受敬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与的社会。(4)文明有礼表达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表达了中国形象。我们实行的各种仪式,表达了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形象。9.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
11、明有礼的人,要看法谦与,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齐、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3)做文明有礼的人,须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视察、思索与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环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与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立文明有礼的社会风气。10. 诚信的意义有哪些?(1)诚信就是诚恳、守信与信任。诚信是一种道德标准与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诚信是一个人安家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醇厚、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标识。一个企业
12、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与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长久的效益,长盛不衰。(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盛。11. 如何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醇厚话,办醇厚事,做醇厚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2)运用诚信才智。社会生活是困难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敬重别人隐私与对人诚恳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与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遵守诚恳的要求,又敬重别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与社会信誉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鼓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到处受益,失信者到处受限。12. 什
13、么是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依据违背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3)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稍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峻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13. 如何警觉身边的违法行为?(1)有的人施行了行政违法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损害后,不知道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2)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标准的。侵扰别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3)遵章遵守法律是社会与谐的保证。我们要相
14、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标准自己的行为。14. 什么是刑法、犯罪与刑罚?(1)刑法是惩治犯罪、爱护国家与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依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3)刑罚又称为刑事惩罚、刑事处分,是指审讯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迫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15. 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妙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须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加法治观
15、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开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16. 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刚好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效劳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受到非法损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4)运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正。17. 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别人的权益受到不法损害时,我们要敢于并擅长依法维护正值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道法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