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新版长春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新版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新版长春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南朝民歌特点和修辞特点。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培育探究实力教学重点探讨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实力。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的:1、感受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爱国主义精神。2、培育主动探究精神,享受探究问题乐趣。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二、问:中国(古今中外)还有有哪些闻名巾帼英雄?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女子木兰。(板书课题)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三、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
2、么题材诗作品时代怎样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条件可以断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痕迹,但根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局部。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风格雄颈、热情、质朴。四、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相识字,并留意老师朗读季节奏改变。2.老师请学生对范读进展点评。3.解决生字词。老师重点强调“十二转”“转”读zhu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
3、一转,十二转为最高勋级。“旧时裳”中“裳”读“chng”,古代指少女穿裙子。“可汗”,读kh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称号。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5.学生分组朗读竞赛。五、整体感悟,走近木兰、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故事。2.在朗读课文根底上,请学生依据自己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构造。老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索、填空: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参军)参军(打算)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以故事发生、开展、结局时间为序。诗正文可分为四大局部:第一局部(1一
4、3段)替父参军。第二局部(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局部(5一6段)凯旋而归。第四局部(第7段)结尾附文。六、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女子,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愿”英勇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英勇坚毅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一般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灵、慎重。师总结木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木兰 教案 新版 长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