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试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问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探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更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 列表法处理试验数据。一, 试验目的1.练习运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探讨物体的运动。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 试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46V的沟通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电火花计时器 工作电压:220V的沟通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沟通电源,按下
2、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 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由纸带推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0, 1, 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 s2, s3,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假设s=s2-s1=s3-s2=恒量,即假设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那么及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三, 试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沟通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四, 试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3、,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下图。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相宜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试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拟志向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拟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运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终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
4、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五, 考前须知1纸带打完后刚好断开电源。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晰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3应区分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及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中学遇到的第一个试验,特别重要,在平常的练习中, 月考, 期中, 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 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误区提示 要留意的就是会推断纸带的运动形式, 会计算
5、某点速度, 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程中留意长度单位的换算, 时间间隔的求解, 有效数字的说明。速度变更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误区提示例题1. 关于速度, 速度变更量, 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更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更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确定变更解析:A选项速度增大仅及速度方向及加速度方向有关,及加速度大小无关A错。BC选项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B对C错。D选项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即使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变更依旧有加速度。答案:B点评:要理解速度增加的缘由速度变更较大时,所用时间不确定那么加速度也不能确
6、定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例题2. 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更量比拟大,而加速度却比拟小。请问有没有符合该说法的实例。解析:举例如下:虽然速度很大假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话,即速度不变,所以加速度为0,所以此说法正确。:速度为零,等到下个时刻速度不确定为零,所以这样子的话物体还是有加速度的,所以此说法错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问点总结重力, 根本相互作用, 弹力学问点总结1.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a)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b)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矢量性: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3.力的单位:N4.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可分
7、为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分子力, 电磁力等。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 支持力, 动力, 阻力, 向心力, 回复力等。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6.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力的三要素确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7.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3.方向:竖直向下。地面上处在两极和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地面上其他位置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不指向地心。4.作用点:因为物体各个局部都受到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及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态有关。重心不确定在物体
8、上,可以在物体之外。自然界中存在四种根本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外表旁边的一种表现。电荷间,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引力相互作用于电磁相互作用均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直到宇宙的深处。强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均存在于原子核内,两者在距离增大时强度均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原子核的大小。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1.定义:干脆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这是由于要复原到原来的形态,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2.产生条件:干脆接触, 弹性形
9、变3.弹力方向的确定:i.压力,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ii.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iii.杆子上的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杆子的方向,也可以不沿着杆子的方向。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即F=kx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到处相等。弹力一般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学问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误区提示 质量匀称分布的物体即所谓“匀称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态有关。形态规那么的匀称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这里,应特殊留意“形态规那么和“匀称指质量分布匀称两个条件缺一不行。例如:一个由木质半球和铅质半球粘合而成的球体,尽管有规那么形态球形,
10、但其质量分布不匀称,其重心就不在其几何中心球心,而是偏向铅质半球一边。质量分布不匀称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态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例题1.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重力的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重力的大小及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解析:AB选项:物体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及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一样。随着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纬度的上升,g的值在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g的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A错B对
11、。C选项:由公式可以知道物体的重力仅及物体的质量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错。D选项: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答案:B点评:理解重力的关键:1.方向竖直向下2.重力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随着高度和纬度的不同而不同。3.处于地球外表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可以分解为随地球自转所须要的向心力和重力。摩擦力学问点总结 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摩擦力的有无并能确定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及摩擦材料有关,及其他因素无关;会综合力学学问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会对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摩擦力产生:两
12、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放射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大小:依据平衡条件求解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方向:总是及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放射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c:接触面粗糙.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正压力成正比,即,N指正压力不确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误区提示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及分学问点总结1.概念:把探讨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全部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
13、所受的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一般依次: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探讨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探讨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终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展分析3.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找寻对它的施力物体;找寻产生的缘由;找寻是否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或变更物体的形态 定义: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及几个力产生的效果一样,那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合力及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及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考点3.平行
14、四边形定那么, 三角形定那么1.求解方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用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度就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的方向就为合力的方向。常见考法 受力分析是中学物理的根底,它贯穿于力学, 电磁学等各局部.正确地对探讨对象进展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假设受力分析出错,那么“满盘皆输.受力分析单独考察的也有,但更多的是结合其他学问解决综合性问题. 平衡类问题不仅仅涉及力学内容,在电磁学中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 磁场或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但分析平衡问题的根本思路是一样的.(1)明确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2)巧选探讨对象
15、(整体法和隔离法);(3)受力分析(标准画出受力示意图);(4)建立平衡方程(敏捷运用力的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矢量三角形法及数学解析法);(5)求解或探讨(解的结果及物理意义).(1)相像三角形法:通过力三角形及几何三角形相像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状况更显性.(2)拉密原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每个力及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之比均相等,这个结论叫拉密原理.表达式为:F1/sin =F2/sin =F3/sin (其中为F2及F3的夹角,为F1及F3的夹角,为F1及F2的夹角).(3)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同一个平面内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假设这三个力不平行,那么这三个力必共点,这就是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知识点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