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 教研组探讨课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陈莎执教内容:端午粽执教时间:4月6日 星期三执教年级:一年级一、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楚,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把戏。第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 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 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把戏多;最终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拟形象, 比方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根底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仿照运用
2、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 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驾驭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簇新的事物有极强的新奇心,对图画感爱好。直观的粽子能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纳图文结合以及角色朗读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并且实行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份轻松开心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同时也有肯定的过传统节日的经验,进展及时拓展,让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简单承受及感悟性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会用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3找寻文中描写粽子的好词好句材质、颜色、味道等。4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过程:教学打算: 1.打算一个粽子及多媒体课件。(老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教学设计老师、学生活动说 课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分散识字1师简笔画粽子,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东西你们肯定见过提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吃粽子的日子端午节。2让学生说说对端午节的了解。课件出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图片3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学习第一个生字“端:duan,立字旁。两手做“端东西的动作,扶植记忆。分析示
4、范“午字的写法,及“牛相比拟。学习“粽:zong,和大米有关,米字旁。强调读音,顺势复习平舌声母和后鼻韵母。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不相识的生字用“一画下来,并想方法解决。师巡察指导。2检查初读课文的状况。3课件出示文中局部生字,学生认读。带拼音认读。不带拼音认读。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读通、读顺。2相识“端、节、总、锅等生字。在课文中识字:出示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一读字一读词一再读句子。独立识字:复习“端字,出示“节,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口头组词、说话。例如:“端午节“节日“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出示“总:z
5、ong,拼读,强调平舌音。引导学生把“总字搬回课文,通过读把“总的意思表现出来,“总要读得重一点。“锅guo,课件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视察感受这个生活中常用、由金属制成的炊具,引导学生拼读、口头组词。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第3自然段。1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留意听,比照订正自己读错的生字。2课件出示文中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教读“箬竹叶。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教读“裹着“糯米,相识“米字。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相识“间,组词,记忆。3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芳香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比拟读:煮熟的粽子飘出一股芳香。咬一口粽子,又黏又甜。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芳香
6、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4师生接读第3自然段:师读“外婆包的粽子,学生接“非常好吃,把戏也多5指名说说外婆包的粽子还有哪些把戏:红豆粽、鲜肉粽。课件出示生字:分、吃、豆、肉、带,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记一记。三小结。1补充句子: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是( )糯米,中间有( )的,( )的和( )的,咬一口,又( )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四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引导学生复习稳固本课生字词。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须要记忆的。因此,采纳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留下深刻印象,记得住记得牢。五学习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自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