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试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答复13题。儒家的政治伦理汤一介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志向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 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正”,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家立命”处。 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注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
2、:“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说明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日主要应表达在“敬重祖先与培育优秀的后代”上。这就是说:对祖先要敬重,对后代要担负起细心培育的家庭责任。 如何“治国”在中国,假如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当说在前现代儒家的志向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礼记坊记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假如用“礼”不
3、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假如“刑”还有缺乏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贾谊陈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与“法”有
4、着表里相依的关系。汉书礼乐志中说:“礼节民心,乐与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的作用是调整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与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我认为,这或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 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与平”解,如尧对舜说“协与万邦”,各邦国与平相处;“平”也可作“同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
5、之间的“与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同等”关系,还包括每个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静”,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 (摘编自北京高校学报,有删节)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根底,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志向伦理”的实现为根底的。B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承受“礼法合治”方略进展治理的国家。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 C“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 D“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施行,是
6、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2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修身,就是要进步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与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家立命”之所。 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与“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 C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与谐相处。 D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同等与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与平相处。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
7、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礼记坊记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 B贾谊陈政事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与 “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与难知的不同,但它们互相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 C文章引用汉书礼乐制的“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中两个“之”指代内容不一样,前者指民心民情,后者指人民不遵守“礼”的行为。 D“四海之内皆兄弟” “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讲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孔文仲,字经父
8、,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也。”再转台州推官。 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推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范镇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亦不听。苏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
9、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 三年,同知贡举。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寝。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
10、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声。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节选自宋史)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
11、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论古时指争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这里是指孔文仲殿试时的文章。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与“秘阁”、“龙图阁”等。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举”指乡举里选。贡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D.军,在
12、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范镇以制推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语道破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C.孔文仲在担当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D.朝廷为打算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疆,孔文仲大方陈词,指出大张旗鼓必定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
13、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 译文: 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临江仙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 鹿虔扆(y):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8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9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
14、两句: , 。(2)氓中用动物比方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 。(3)离骚中用香草做比方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三、好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激昂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觉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外乡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始终不情愿承受采访的屠呦呦最终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
15、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探讨胜利是多年探讨集体公关的成果,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局部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指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予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妙期盼。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妙疗效,立志探究它的奇妙。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高校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爱好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与植物分类学最感爱好。高校
16、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探讨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根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与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探讨,获得了很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出色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场这项探讨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探讨“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峻危害人类生命安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殊是上世纪60年头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限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
17、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挑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志向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的。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找寻有效的新构造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场对抗疟新药的探讨,从中草药中寻求打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挑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觉。在国内外都处于逆境的状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授命,出任该工程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挑选的大量样品,
18、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展挑选,最终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试验发觉,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志向。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殊留意在历代用药阅历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才智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状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进步;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最终,在经验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到达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
19、类生命安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开展史上的重大发觉,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开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根底生物医学领域,很多重大发觉的价值与效益并不在短期内自不待言。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安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与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与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终归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重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1)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实验 中学 2016 届高三 上学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