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环境及环境问题第一节 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及开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消费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缘由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更,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开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
2、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及危害1.缘由: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2.危害:A.威逼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安康 C.干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突发性的严峻污染事务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峻,经济损失宏大。第三节 人类及环境一、人类及自然环境的互相作用 A.人类依靠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开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
3、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看法的演化 对自然的看法:依靠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局部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看法: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看法:折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扩散的全球 对自然的看法: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及环境问题的和谐 1.敬重和蔼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敬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及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 自然资源爱护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主要的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2.分
4、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根据是否 潮汐能再生或复原: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根据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开展,运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匀称B.形成缘由: 水资源奢侈和污染严峻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峻 2.土地资源问题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奢侈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B.形成缘由 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根本建立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A
5、.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缺乏、消费实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B.形成缘由 总量缺乏 奢侈严峻 开采时间过长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爱护一、石油资源耗竭及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找寻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贯彻“在开发中爱护,在爱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平衡消费,进步资源利用率 2.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 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增加可采储量 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 建立石油储藏体系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爱护 1.地下采矿及环境: A.对环境的破坏:因地下采空而引起地表岩层断裂、塌陷和
6、下沉 B.表现:对土地的破坏、损坏建筑、污染水资源 回填采空区 C.防治方法 土地复耕 污水处理排放 2.露天采矿及环境 A,对环境的破坏: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覆被层而破坏生态环境 B.表现:毁坏农田,占用大量土地;加剧沙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水污染 做好土地复耕和再种植C.防治方法 防治水污染 处理好剩余的矿石和尾沙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爱护措施 大气污染:煤炭燃烧释放的CO2、SO2等导致温室效 1.煤炭资源利用 应、酸雨造成的环境污染: 热污染:燃煤释放的余热 2.改良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爱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A.优化用没构造:削减原煤干脆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转化为二次能源(电能、煤气)的消费
7、量 B.加快干净煤技术的探讨和推广,进步煤炭的利用效率 C,加快废弃矿石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爱护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措施:植树造林 水源修养带2、防护林带类型 水土保持林带 防风固沙林带 防风林 梯田3、较少流 轮作 失的耕作方法 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 爱护性耕地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给 1.科学开发土地A.土地开发的要求:要及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严格爱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力B.做到: 防治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无视生态条件限制 荒漠化C.不合理利用土地的后果: 石漠化 土地消费力退化,甚至消逝 土地产量下降2.科学整理土地 A.
8、土地整理的目的: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殊是耕地面积进步农用地质量 农村无用的沟坝、不整的道路沟渠、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B.土地整理的对象: 工矿建立占用地和废弃地 城市不合理用地第三章生态环境爱护第一节 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消费者1.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2.非生物成分:指生物的生存环境(空气、水、养分和气候因素) 二、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的动态平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特征 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调整作用3.食物链和食物网三、受损
9、生态系统 自然因素1.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人为因素2.受损的生态系统的表现: A.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B.系统的构造、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森林覆盖率低1.我国的森林现状 人均拥有量少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匀称 草场面积广阔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 草场严峻退化,消费力不断下降3.水土流失 A.我国的水土流失 分布: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 类型:风蚀和水蚀 B.形成缘由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C.危害 干脆危害 间接危害三、土地荒漠化 1.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农牧交织区和绿洲边缘区 2.成因:人为缘由和自然缘由 现状3.生物多样
10、性削减 自然缘由 削减的缘由 人为缘由第三节 生态环境爱护一、爱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 A.缘由:开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B.后果:水土流失、荒漠化 开展生态农业2.爱护植被的措施 加强开发和建立活动中的生态爱护二、爱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A.作用:人类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根底B.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锐减 2.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爱护和迁地爱护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水污染概述 1.概念: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实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变更,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安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
11、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染物:引起自然水体污染的物质 3.水体污染源:向水中排放或者释放污染物的发生源或者场所 人体:中毒、致癌等4.水污染的危害 土壤: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死亡 水生生态系统二、水污染的防治: 原则:预防、治理、管理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概述 1.概念: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足够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3.大气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4.主要大气污染类型:酸雨、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二、大气污染防治 措施:限制污染物和绿化植
12、被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一、固体废弃物污染概述 1、概念:指在社会的消费、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各类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危害: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干脆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安康。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搜集,密封运输破裂、压缩、燃烧卫生填埋资源化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概述1.概念2.分类: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噪声:使人产生头痛、脑涨、多梦、失眠等3.危害 强噪声:使人听力受损 极强噪声:影响胎儿发育和儿童智力开展 噪声振动:影响建筑物 声源限制二、噪声限制途径 传播途径限制 接收者的防护第五章 环境管理第一节
13、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涵义 1.概念: 资源环境管理2.分类 区域环境管理 专业环境管理二、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1.根本国策 2.战略方针:A.三同步:规划、施行、开展 B.三统一:经济、社会、环境 预防为主3.管理政策 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一、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用二、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1.征收排污费制度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爱护目的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爱护法体系一、宪法 相关环境规定 宪法: 作用:是环境法的根据和指导原则 为一个困难的系统二、国际环境爱护公约 归入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爱护根本法 环境爱护单行法律三、环境爱护法规 环境爱护行政法规 地方性环境爱护法规 环境爱护标准第四节 环境爱护任重到远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主动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一、环境爱护的国际行动 共同施行全球环境问题探讨安排 施行ISO1400系列标准 善待资源,善待地球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崇尚绿色 建立绿色社区 关注环境平安
限制150内